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地理学视角的我国游憩研究综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地理学视角的我国游憩研究综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本文通过中国知网中国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以篇名“游憩”进行检索共得到相关文献761篇,研究的主题进行概述、基于科学性及时效性考虑从中选择近年来在地理学及相关学科主要核心刊物上发表的共计150篇文献进行详细分析,并对近年来相关博士14篇及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78篇从学科专业、不同年份的发文量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

引言:游憩是经济社会生活环境下的一种休闲方式,在我国经济社会深刻转型的背景下,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们工作之余闲暇时间不断增加,经济收入的增长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使得游憩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逐步发展壮大起来。游憩发展不仅对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推动城市发展建设、提升城市形象、促进人际和谐、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提高国民素质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游憩涉及的游憩物质空间及游憩者行为现象、规律,以及游憩引发的一系列人文、社会、经济、环境等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相关政府组织、专家学者越来越关注游憩功能的研究及游憩学科的发展。本文通过文献统计分析,从地理学的视角对近年来我国游憩研究进行了综述,梳理了目前我国游憩在地理学领域的研究发展进程,旨在为今后我国游憩事业的发展建设提出有意义的建议和指导,从而推动我国游憩学科的完善及游憩事业的发展。

一、“游憩”学科归属探讨

注:根据《游憩地理学:理论与方法》游憩地理学树状图绘制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游憩与娱乐研究系教授史蒂芬.史密斯在《游憩地理学:理论与方法》一书中描绘了游憩地理学树状图,指出了游憩地理学以其他学科为基础的边缘学科性质及其两大主要研究课题:旅行为基础的研究和资源为基础的研究。

我国游憩研究几乎在林业科学(森林资源、资源、生态)、地理学(城市、规划)、旅游学、建筑学(规划、园林)领域同时起步。1986年北京大学地理系何绿萍的一篇《城市游憩绿地的几个问题》提出居民的户外游憩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的核心,也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1994年吴必虎《上海城市游憩者流动性为研究》通过旅行测定手段获得基本数据,运用游憩活动空间和使用曲线分析技术,研究上海城市游憩者的流动规律。随后开展了一系列游憩的相关研究。1995年吴承照发表《西欧城市游憩规划的历史、理论与方法》分析了中世纪以来西欧城市游憩规划的历史过程,从游憩行为的角度解释了一个重要游憩空间──公园的形成和演变,概括了城市、城市区域和组合城市游憩规划理论与方法。随后开展了一系列游憩的相关研究。

此外,研究生学位论文是学科专业研究成果的主要呈现形式,能反映出学科专业发展的现状及动态趋势。通过题名“游憩”进行模糊检索,截至2011年12月,共有相关博士学位论文14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88篇,并分别按年份及学科专业进行统计分析如下(图2、图3、图4、图5):

图2 “游憩” 相关博士论文年度分别发文数量

图3 “游憩”相关博士论文按照学科专业分类的发文数量

图4 “游憩”相关的硕士论文按照年度的发文数量

图5 “游憩”相关硕士学位论文按学科专业分类的

发文数量占总量的百分比

2001年中南林学院生态学旅游管理专业秦学发表第一篇“游憩”相关的硕士学位论文《现代都市游憩空间结构与规划研究――以宁波市为例》,2006年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罗艳菊发表第一篇“游憩”相关的博士学位论文《森林游憩区游憩冲击感知与游客体验之间的关系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总体数量较少,硕士学位论文发文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可见,一方面随着对“游憩”相关研究的增加,游憩学科体系渐成;另一方面,地理学在游憩研究领域仍有极大的发挥空间,地理学应更多的将其人地关系分析,空间分析及综合分析的优势运用到游憩研究方向,推动游憩研究的发展。通过图2―图5可以看出目前我国游憩地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管理、人文地理、城市规划与设计,在博士学位论文中这些专业整体的发文比重约为21%,硕士学位论文中这些专业整体的发文比重约为56%,可见地理学在游憩研究有很大的

份额。

二、基于地理学视角的国内游憩研究的统计分析

(一)研究者

游憩地理学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者,在重要核心期刊发文3篇以上。

(二)主要研究内容概述

通过中国知网中国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以篇名“游憩”进行检索,共搜集到1981-2011年(2011年的数据可能因为数据库更新的滞后而不完整)相关文献761篇,2000-2011年论文数量为695,占总量的91%。图1为2000-2011年的数量

变化。

通过对文献的阅读和分析从地理学视角对我国游憩研究内容进行分类(表3):

图1 2000-2011年的数量变化

选择《地理学报》等14种地理学及相关学科主要核心刊物上发表的共计150篇文献对近年来我国地理学领域游憩发展文献进行详细统计分析。从表4看出,目前国内地理学领域对于游憩的研究集中在城市游憩物质空间研究,游憩者游憩需求、游憩行为、意愿的研究,游憩价值评估三方面。

三、未来研究重点

(一)打造人性化的游憩空间.

包括步行空间系统打造,日游憩空间规划布局,以及城市开敞游憩空间的建设。

(二)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游憩空间.

从生态环境意识角度,构建充满生机的生态绿道生态网络。例如2010年广东珠三角生态绿道系统工程的启动,解决了珠三角结构性生态廊道保护体系缺失的问题,同时满足了城乡日益增长的亲近自然的需求,为进一步扩内需促增长,转变发展模式提供新载体,为推动珠三角生态保护和生活休闲一体化及城乡建设奠定基础,极大的推动城市了的可持续发展。

(三)政府职能的加强,科研院所学者理论研究的加强.

政府应在规范的政策法规的制定上发挥应有的职能,通过政府政策引导,媒体宣传感染、教育机构普及推动为游憩发展建设构建良好的政策环境。国家相关游憩立法如游憩建设指标,游憩土地配置标准,游憩开发、管理、保护立法等法律依据的制定;公共游憩管理机构,国家公园局等管理机构的系统化;确保游憩发展过程中分工到位,资金、监管、研究规划等权责分明。

科研院所学者应加强游憩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注重实用的同时兼顾理性的上升。

(四)多学科综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科学技术.

目前我国游憩的研究涉及旅游、经济、建筑科学与工程、园林、艺术、地理、社会、统计、文化、生态、规划、心理、体育等多学科的交叉。

现代网络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助于构筑不同专业学科领域交流的平台,有助于不同游憩利益主体参与到游憩的发展与建设中。

四、总结

城市旅游发展过程中研究者和建设者的认识不断提高:旅游发展总体上,初期重视国际市场,忽视国内市场到逐步重视国内旅游市场的培育;城市旅游发展,最初重视国内市场,重视区域之间的竞合发展,忽视当地城市居民的微旅游,短期近郊游憩行为,近年来城市旅游的发展逐步带动城市游憩空间和设施的发展建设,城市RBD,城市近郊游憩地环城游憩带成为城市游憩系统中首先发展起来的版块,今后城市游憩空间发展要更加注重当地居民的游憩需求,为城市营造一个良好的休闲游憩氛围。游憩地理学是未来地理学家研究闲暇活动的重要开拓领域。

参考文献:

[1]斯蒂芬.史密斯(吴必虎译).《游憩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167-168.

[2]何绿萍.城市游憩绿地的几个问题[J].中国园林,1986(03):9-11.

[3]吴必虎.上海城市游憩者流动性为研究[J].地理学报,1993,49(02):117-127.

[4]吴承照.西欧城市游憩规划的历史、理论与方法[J].城市规划汇刊,1995(04):22-33.

[5]秦学.现代都市游憩空间结构与规划研究――以宁波市为例[D].湖南株洲中南林学院森林旅游研究中心硕士学位论文,2001.

[6]罗艳菊.森林游憩区游憩冲击感知与游客体验之间的关系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7]薛莹,田银生.闲暇、休闲、游憩、旅游之论[J].经济地理,2007,27(05):826-829.

[8]吴必虎,董丽娜等.公共游憩空间分类与属性[J].中国园林,2003(04):48-50.

[9]黄向,保继刚等.场所依赖(place attachment):一种游憩行为现象的研究框架[J].旅游学刊.2006,21(09):19-24.

[10]吴必虎.大城市环城游憩带(ReBAM)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地理科学,2001,24(04):354-359.

[11]保继刚,古诗韵.城市RBD初步研究[J].规划师,1998,14(04):59-64.

[12]鲍富元.城乡和谐型环城游憩带的构建分析――基于共生理论的探讨[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08(03):66-71.

[13]赵玲、王尔大等.ITCM在我国游憩价值评估中的应用及改进[J].旅游学刊,2009,24(03):63-66.

[14]巩,陆林.游憩活动对城市公园土壤的影响效应――以芜湖市赭山公园为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5(05):479-484.

[15]曾宪川等.珠三角绿道网――推进宜居城乡建设的新举措[J].南方建筑,2010,04:36-40.

(作者单位:1.临沂大学 商学院;

2.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旅游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