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学生强迫症认知行为疗法研究综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学生强迫症认知行为疗法研究综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强迫症已被认为是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强迫症认知行为模型在成人研究中得到了大量实证支持,但这个模型在中学生群体中研究相对较少。认知行为疗法被广泛认为是治疗中学生强迫症的有效心理治疗方案。文章从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强迫症的角度出发,对强迫症病因,临床表现及认知行为疗法进行综述。

关键词 强迫症;中学生;认知行为疗法

一、强迫症的概念及表现

1.强迫症概念

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是以无法控制的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特征的神经症,常常干扰个体的社会功能,对家庭产生负面的影响。中学生患强迫症由于他的特殊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作为青少年时期情绪障碍的一个亚型,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2.临床表现

强迫症症状多种多样,大体分为强迫观念,强迫意向和动作。

3.诊断和表现

(1)症状反复、持续出现,患者完全能够觉察;

(2)症状具有“属我性”,即非外力所致,但又“非我所愿”;

(3)症状往往令自己内心焦虑、痛苦;

(4)患者明明知道症状表现是不应该、不合理、不必要或无意义,并有强迫抵抗的欲望、但难以控制和摆脱。

二、病因研究

1.遗传学

OCD的遗传学研究集中在双生子及其家庭方面。QCD具有一定的遗传基础。Billte等人的一篇综述复述了14篇有关双生子研究的文章,在80对同卵双生子中有54对共同患了OCD,在29对异卵双生子有9对共同发病.据Rauls等(1995)的研究,患者的一级亲属中OCD的患病率为10.3%,远远大于一般人群的1.9%;与此同时,Rauls发现有明显遗传基础的Tourtte’s综合征的患者中,23%的人同时被诊断为OCD。国内杨彦春等(1998)对90例OCD患者进行家系研究发现,OCD患者一级亲属中多种心理障碍的患病率(5.9%)明显高于一般人群(0.3%)。

2.心理分析理论观点

心理分析学派认为,强迫行为来源与被压抑的攻击性冲动或望。OCD患者没有处理好性器欲阶段的本能冲突,他们的性驱力要么退行至肛欲期,要么这一时期无法顺利发展。回顾患者的个人史,可以发现他们自幼年起就受到了过于严厉的管教,攻击冲动及往往受到压抑。由钟友彬创立的认识领悟疗法则认为,OCD的根源在于小时受过的精神创伤,这些创或幻想引起的恐惧体验虽然被压抑到无意识中而被遗忘,但并没有消失。成年后在一定的诱发因素作用下,这种幼稚的恐惧情绪即再现出来,患者不自觉的用幼年方式来排除这种幻想和恐怖情绪,此时患者表现出的就是恐怖症状。

3.行为主义理论的观点

Mowrer用来解释恐惧和回避行为的获得和维持的二阶段理论通常也用来解释OCD。该理论认为,在第一阶段,一个中性事物当它与能够引发焦虑或者躯体不适的刺激同时出现后,这个事物就与恐惧联系在一起。通过条件反射,诸如想法和意象等一些中性事物就具备了让人不舒服的能力。在第二阶段,为了减轻痛苦,回避和逃避行为就产生了,而且如果回避和逃避能成功降低焦虑,这些行为就能得到强化,一直保持下来。研究显示,大多数OCD患者暴露于能激发强迫观念的情境会产生痛苦,并持续相对长的时间才能逐渐消退。如果在强迫观念被激发的情况下允许患者马上采取强迫性仪式行为,其焦虑水平通常也会下降((Butcher,et al,2004a)。

4.认知理论观点

认知理论观点认为,大多数人都会有重复性的、闯入性的、消极的念头,比如伤害他人、不能接受的、被细菌污染等,通过忽略这些想法或者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念头自然消失,就不至于发展为OCD。然而,某些人难以消除这些想法,他们就可能发展为OCD,原因是(Comer,2002;Nolen-Hoeksema,2004):(1)他们经常处于抑郁或者焦虑状态,因而一些轻微的消极事件就能引发闯入性、消极的念头。(2)他们对品行和道德持有僵化的、过高的标准。(3)他们持有过高的责任感(4)他们认为应该极好的控制所有的想法和行为。

三、认知行为疗法研究

Benazon等的研究以CY-BOCS(耶鲁-布朗强迫量表)评定分数减低45%~65%来判定认知行为疗法是否对强迫症状有显著改善,结果表明,单独使用CBT对强迫症的干预效果好于CBT与药物联合使用的效果。值得提出的是,CBT的使用方式并不影响干预的效果。Franklin等比较了每周一次的认知行为治疗(平均16次)与高强度的认知行为治疗(1个月18次),治疗效果用CY-BOCS的分数降低来评估。结果表明,两种治疗方式没有显著差异,且两种治疗方式的效果都维持9个月左右。Barrett等比较团体认知行为治疗、个体认知行为治疗、等待治疗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团体与个体认知行为治疗没有显著差异,但前两者的治疗效果均好于等待治疗组。

四、行为疗法治疗方法

被广泛应用于治疗中学生强迫症的认知行为治疗技术是基于March及其同事制定的治疗标准[13]。这个治疗标准包括三个部分:(1)心理教育,焦虑管理训练,认知治疗;(2)暴露和反应阻止(exposure and response prevention,ERP);(3)防止复发和奖励。

1.心理教育

心理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帮助中学生及其家人正确认识“强迫症”。其主要包括强迫症起病的原因,发病率、预后、维持因素及其有效治疗的方法。心理教育的信息很大部分依赖于对强迫症认识的理论框架。

2.暴露与反应阻止

暴露与反应阻止是使患者对抗引起焦虑的情境或刺激,通过真实暴露或想象暴露的方式,同时抑制强迫行为,减少痛苦的一种治疗方法。暴露练习一般从适度的令人痛苦的情形、刺激开始,逐步升高至最令人痛苦的情形。暴露与反应阻止法的有效机制是逐步延长对恐惧刺激的暴露时间,通过自主神经系统调节焦虑的生理成分。暴露的成功进行可以促成对恐惧情境或刺激的正确认知信息的建立或存储。

3.焦虑管理训练

焦虑管理训练包括增加中学生由暴露与反应阻止所致的一些强烈情绪体验的容忍力。这种治疗技术是让中学生更好地学会管理好暴露前、暴露中、暴露后的情绪反应。一般的干预技术包括放松训练(如渐进式的肌肉放松)和呼吸控制训练(如腹式呼吸)。

4.认知治疗策略

主要是让患者认识到强迫症产生的原因不是由于侵入性思维本身所致,而是由于对侵入性思维的错误解释所致。认知策略帮助中学生区分侵入性思维和对这些思维评估之间的差别,并矫正患者对侵入性思维风险和责任感的评估。认知策略鼓励患者对错误的思维进行挑战,并以行为实验去验证强迫性思维的正确性。

5.行为奖励计划与家庭干预

行为奖励计划用来奖励那些完成阶段性任务和家庭作业的中学生。行为奖励计划被认为能有效增加治疗的依从性。家庭干预包括父母焦虑管理和放松训练,对中学生的行为强化技术及问题解决技术。

五、小结

认知行为疗法对成人研究较多,而对中学生的研究相对滞后。已有的研究表明,暴露与反应阻止是治疗中学生强迫症的有效成分,而对于认知治疗策略、焦虑管理训练、行为奖励计划与家庭干预等治疗成分的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希望能够尽快的研究出对中学生强迫症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满常红,陈微.强迫症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7,24(3):144.

[2]喻东山.强迫症治疗的新进展[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5,38(1)49.

[3]梁海翔,李刚.对强迫症的再认识[J].四川精神卫生,2002,15(2)125.

[4]林雄标,胡纪泽.强迫症的临床特征[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0,10(6):332.

[5]张丽.强迫症及其治疗[J].健康,2002,(6):15

[6]陈远岭,徐俊冕.强迫症的认知行为治疗模式[J].心理科学,1994,17(5):309

[7]徐俊冕,季建林.认知心理治疗[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1999:179-190.

[8]鲁春.强迫症病因研究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10

作者简介:邱丽卿(1974-),女,硕士,韩山师范学院陶瓷学院,助教, 研究方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