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狂犬猛于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狂犬是引发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我国80%-90%的狂犬病是由狂犬伤人所致,其次是猫。狂犬病的死亡率为100%。有人说,狂犬猛于虎,这话一点不假。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全世界每年死于狂犬病的人数高达5~7万之众。大多数受害者是发展中国家的民众。我国的狂犬病发病例数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位。
近5年来,我国狂犬病流行疫情一直处于上升趋势。据报道,我国狂犬病发病例数2001年为887例,2002年发生1191例,上升34.27%;2003年发生2037例,上升71.03%:2004年发生2651例,上升23.3%;2005年发生2548例,下降3.5%;2006年1~9月全国狂犬病例数2254例,与2005年同期相比,增加29.2%。在这些黑色数字后面,隐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上演着一出又一出不该发生的悲剧。造成狂犬病发病率和病死率上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与下列因素密切相关。
一、犬的因素
1.城乡养犬数剧增,犬伤人事件层出不穷。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养犬从过去的看家护院,变为不少人把犬当成宠物,甚至当成家庭一员,宠爱有加。有些地方吃狗肉之风盛行,视为补品,养犬具有一定经济价值,使得养犬数剧增。有人对我国部分地区犬的密度进行调查。安徽六安市寿县为77.45只/100户,广西玉林市福绵区84.15只/100户,江苏宿迁市53.9只/100户,湖南涟源市某自然村,村民642人,养犬146只,养犬数与人口比为23:100。按此比例推算,全国农村养犬数将近3亿只。由于养犬数量多,犬伤人的事件也多。在北京天桥社区的调查,人群被犬咬伤率为12.2%,其中养犬户为16.1%,非养犬户为8.1%。李玉衡报道,截止到2006年10月15日,北京市被狗等动物咬伤、抓伤人数已达11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28.1%,其中10例因狂犬病死亡。估计我国每年有上千万人次被犬咬伤。
2.犬的免疫率低。据WHO推荐,一个地区的犬接种狂犬疫苗的免疫率达到80%,就可以切断狂犬病的传染源,防止狂犬病在该地区流行。据宋淼等人汇总湖南、广西、贵州、安徽、山东和江苏等六省资料,发现犬接种狂犬疫苗地区差异很大,高的地区接种率为75.71%,低的地区只有5.31%。有人对北京161户养犬户调查,发现有养犬证的狂犬疫苗接种率为100%,无养犬证的接种率为55%。在农村,犬接种狂犬疫苗几乎等于0。所以,狂犬病的发生,就很难得到有效控制。
3.外观健康犬携带狂犬病毒率高。很多人不知道外观健康犬会携带狂犬病毒。李华明对广西13个市、县的家犬进行调查,发现携带狂犬病毒检出率为6.69%。张永振报告,在狂犬病疫点周围采集99只犬脑组织分离狂犬病毒,有13只犬脑组织狂犬病毒抗原阳性,阳性率高达13.13%。胡家瑜报告,上海市2001年-2005年对咬人犬进行狂犬病毒检查,总共检查330只犬,病毒检出50只,病毒检出率15.7%。一旦人被这些外观健康的犬咬伤、抓伤,如果不认真、及时、规范的进行防治,极有可能患狂犬病而丧命。
二、人的因素
1.人们对犬伤人的严重性认识不足。许多人对家养犬伤人不提高警惕,认为自己家养的犬与家人熟悉,不会咬自己人,麻痹大意,结果酿成大祸。肖奇友报告湖南发生39例狂犬病患者中,被家犬致伤患病者有28例,占71.8%,其中4例为幼年家犬咬伤,一只家犬最多咬伤6人,家犬平均伤人为1.37人/只;被野犬咬伤11人,占28.2%,一只野犬最多伤人5人,平均伤人数2.88人/只。有一例狂犬病患者是由于皮肤患皮疹被家犬舔后患病。
2.人们对狂犬病的危险性不重视。有些人错误认为在日常生活中,被家犬咬伤司空见惯,习以为常,咬了就咬了。认为被犬咬伤而患狂犬病的人总是少数,存在侥幸心理。加上现在狂犬疫苗零售价为155元/人份,进口狂犬疫苗价钱更高。在边远山区和农村,这是一个不小的经济负担。调查发现有些人被犬咬伤以后,主动放弃接种狂犬疫苗等防治措施,2001年为44.4%,2004年为69.6%。有90%的患者认为被家犬咬伤,不会发生狂犬病,错失救治时机。待狂犬病发作时已经回天乏术,造成终生遗憾。
三、临床防治措施不规范
WHO推荐狂犬伤人以后,只要及时对伤口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24小时内接种狂犬疫苗和注射抗狂犬病毒血清,就可以100%预防狂犬病的发生。但是,在我国存在着被犬咬伤后临床防治措施不规范现象,十分严重。
宋淼等汇总湖南、广西、贵州、安徽、山东和江苏6省2005年狂犬病的防治资料,发现60.56%的病例未接受伤口处理;49.04%的病例未进行狂犬疫苗接种,96.16%的病例未进行抗狂犬病毒血清注射。伤口处理、接种狂犬疫苗和注射抗狂犬病毒血清,是防止狂犬病毒侵害的三道“铁门”!但许多人对三道“铁门”同等重要不以为然。有部分病例进行了伤口处理,却未接种狂犬疫苗;部分咬伤病例,既处理了伤口,也接种了疫苗,但却未注射抗狂犬病毒血清。更值得引起重视的是,在部分医务人员中也存在错误认识。在2005年全国狂犬病监测总结会上,有医务人员提及对咬伤后的伤口冲洗时间长,门诊患者多,医务人员难以保证冲洗时间;有些医务人员嫌抗狂犬病毒血清注射较麻烦,要做过敏试验,担心出现血清反应,有时候就不向就诊者推荐使用。以前,上海市每年的抗狂犬病毒血清使用率达90%以上,大大高于全国的水平。但由于抗狂犬病毒血清副反应发生率较高,引起的症状严重。2003年起采取书面签署知情同意书形式充分告知使用者,导致抗狂犬病毒血清使用率显著下降,有20%以上应该使用抗狂犬病毒血清的被咬伤者未能使用抗狂犬病毒血清。
四、药品质量需要提高,销售市场要加强监管
狂犬疫苗和抗狂犬病毒血清人称“救命药”,这话很有道理。1980年以前我国生产羊脑组织狂犬疫苗,保护率低,副反应大;1980-1993年生产地鼠。肾细胞佐剂原制疫苗,产品质量显著提高;1993年以后生产浓缩地鼠肾细胞佐剂疫苗、地鼠肾细胞纯化疫苗和Vero细胞纯化疫苗,使制品的纯度和保护率大大提高。虽然我国狂犬疫苗的研发和生产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目前我国的狂犬疫苗还依然存在着抗体产生较迟,纯度相对不高,副反应多,稳定性差,产品尚不能批批鉴定,等,问题。需要科研和生产部门生产出高效、高纯、高保护率的产品,满足大众的需要。
据统计,2003年底全国共有14个企业近20种狂犬疫苗供应市场。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发病死亡的部分狂犬病例中,尽管患者全程接种狂犬疫苗,但仍未能产生保护,发生死亡。这可能是因为生产疫苗所选用的毒株与流行毒株的抗原性差异较大,使疫苗失去效果。但更重要的是,部分厂家生产的狂犬疫苗批次之间效价不稳定,没有对每一批制品均进行检测,甚至生产销售劣质狂犬疫苗或者没有在低温(2~8℃)条件下保存、运输狂犬疫苗,影响了疫苗质量。据报道,2003年7月曾开展过一次预防性生物制品专项督查,在抽查的22552人份精制狂犬疫苗中,过期变质、来源不明等不符合要求疫苗有20196人份,占89.6%。这些数据警示我们,整治狂犬疫苗的销售市场,提高制品质量,十分必要,是人命关天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