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电子出版很多环节处在既合作又竞争的状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电子出版很多环节处在既合作又竞争的状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传统出版社的资深编辑、传统出版社新媒体部门的总编辑、科技公司出身的电子出版商,我们将之前对三位的单独采访,模拟成对谈形式,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他们对电子出版现况的思考。

陈颖青:台湾资深出版人、主持“数位内容推进实验室”, 猫头鹰出版社社长

黄锫坚:中信出版社数字传媒中心总编

胡晓东:多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书香:传统出版社参与电子书的出版,遇到的困难都有哪些?

陈颖青:第一个困难,我们的技术能力不像IT背景的公司那么强,传统媒体要跨过的技术门槛不小;第二个困难,现在是过渡时期,大部分的盈利模式、获利方式仍然在传统出版。出版社没有能力让一个文本直接成为电子书上架,因为没有办法产生足够的商业回报,所以必须找到不需要花很大的力气就可以制作的方式。

现在有一些需求和呼声叫做“EP同步”。同样的一个文本,如果它是阅读型的,我们在制作成纸本书的时候,内容可以很容易地上架成电子书,但要做到这件事情,需要花很大的努力去调整文本的格式,让它既能够配合纸本书的排版软体,也能够配合电子书的排版流程。

黄锫坚:我们也想过做“EP同步”,但实际上有很多问题是不能完全解决的。纸书的排版文件,一般说来都是用比较固化的版式呈现。具体来说,开本、印张、图片的尺寸、像素都是固定的,能够满足印刷的要求就够了。但对电子书来讲,有很多复杂的问题需要处理。因为国内没有特别主流的硬件和软件平台,或者说平板、手机、elink电子阅读器的屏幕标准非常之多,从制作角度来说,一本电子书的文件需要为不同的载体做多种存档和备份,文字方面相对简单一点,图片就比较复杂,需要对不同的屏幕和设备做适配。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如果我们有统一的硬件和软件环境,文档制作就会简单一点。

胡晓东:多看拿到电子书的文本之后必须全部重新制作。因为我们是一家IT公司,做电子书是我们的强项,出版社怎么能做得比我们更好?对我们来说,不要求省事而是用我们的优势把阅读体验做到最好。

书香:陈社长您刚才提到的第一点,传统出版社有没有可能和科技背景出身的公司有更紧密的合作呢?

陈颖青:传统的纸张书世界,出版社是出版社、书店是书店、发行商是发行商、作者是作者,大家泾渭分明,做专长的事情。可是到了电子书时代,有的作者直接卖书给读者;有些卖书的平台直接和作者签约并卖书;还有很多专门提供出版技术,像唐茶那样的,直接出公版书,和作者签约,事实上我相信他们不只是一个平台而是一家出版社了,等它出更多书之后,就是一个APP书城。

数字出版是一个很微妙的生态体系,很多环节处在合作竞争的状态。美国现在就是这样子,传统出版社紧张得不得了,不晓得哪一天某家大公司又会变成竞争对手。对我而言,与其整天担心谁会变成竞争对手,不如真正静下心来想任何人没有办法剥夺的,任何公司无法竞争的核心价值到底是什么?不同的出版社有自己不同的核心价值。找到自己的核心价值之后,就不用去担心谁会变成竞争对手了,这是永远也担心不完的。

书香:中信飞书是否会直接和作者签约出电子书?

黄锫坚:我们正在做这方面的一些工作。上半年已经有过这样的尝试,下半年会有更多这样的产品出来。我们和国内绝大多数的电子书渠道都有合作,所以对作者来说是比较方便的合作对象,版权一旦给到我们,会在各个渠道上发行。

书香:多看和传统出版合作的模式都有哪些?

胡晓东:我们跟传统出版社的合作模式,只有分成模式一种。要把分成模式做好,必须建立在几个基础之上:第一分成比例要公平。作为一个 IT通道商,要出让一些成本,我们现在和内容提供商是 3/7分成,开发、推广都是免费;第二要诚信。我们的后台是向出版社开放的,而且至今为止在分成方面、支付版权费用方面,从来没有违反过合约。

电子书和纸本书不是非此即彼的取代关系

书香:之前一直在谈,数字出版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没有优质的内容。前段时间,国外出版社签约的时候,会附带电子出版的条款,督促出版社在几个月内出电子版。国内的话,一些出版社自己也在做电子书。内容缺乏现在是不是已经不是电子书的一个主要问题了?

陈颖青:我过去说中文书电子化的市场还没有打开有一个关键,是没有畅销书。以台湾为例,翻译书的比重很大,国外出版社不愿意授权电子书,尤其是畅销书。当你的电子书平台上没有畅销书的时候,对读者而言几乎等于是没有书。现在美国的状况不一样,他们的作者很愿意授权电子书,且不另外收费,虽然这是两种权利。当授权电子版权给出版社的时候,如果另外加收费用,对很多出版社来说是没有办法负担的,因为卖了一本电子书,纸本书的市场就会受影响,在美国这件事情是真实发生的。现在不管是美国的公司还是作者都很明白这点。另一方面他们愿意授权也是因为美国的电子书市场开始成熟,行业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商业模式都很稳定,所以他们有能力给国外的出版社电子版权。

但是还有其他的翻译书的来源,那些国家、地区的电子化程度没有美国那么高,他们对电子书的理解也还没有美国人那么成熟,所以他们授权的速度比较慢,恐怕还得要有两三年的时间,直到全世界电子书的授权都向美国人看齐了,我们这种文化输入地区才有可能做到所有的畅销书都可以提供电子书版本,到那个时候,电子书内容才算是真正的成熟,市场才会真正打开。

胡晓东:以多看目前销售的数据来看,电子书和纸本书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在操作得当的情况下,电子书反而可以推动纸本书的销售。我们操作过好几本这样的书了。比如《创业 36条军规》,是今年年初中信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书,这本书我们和中信同步发行。因为不是中信的重点书,推广全部交由多看负责。在我们的推动下,这本书的电子版至今卖了7000多个拷贝,纸书的销售超过了十万本。很多用户既有电子书又有纸书,你刚才说的互斥的想法,我也曾经有过,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并非如此。电子书和纸书的阅读场景不同,很多人如果真喜欢一本书会买两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