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一本有趣的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一本有趣的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美国作家比尔•布莱森的《万物简史》是一本有趣的书,正像甘子钊院士撰写的推荐词所说,这本书会带给你“一次富于智慧、风趣幽默而又大开眼界的科学之旅”。

甘院士的评语确实抓住了本书的闪光点,正是由于“风趣幽默”,才让这本“富于智慧”且让人“大开眼界”(后两者是一切成功科普作品的应然品格)的书,变得好玩,变得有趣,变得能让人有信心一口气读下去。要知道,全书译成中文有40多万字,总共400余页,涉及“宇宙哲学、古生物学、物理学、化学、气候学、生命科学、地质学、人类学的许多基本常识”(许智宏院士在中译本序言中的归纳),对我们普通读者而言,要弄明白这么多大异其趣的学科的基本知识,又有兴致把偌大部头啃完,应该说也是颇为艰难哪!不过,碰到这样的开头,谁又会没有兴趣读下去呢:

“欢迎,欢迎。恭喜,恭喜。我很高兴,你居然成功了。我知道,来到这个世界很不容易。事实上,我认为比你知道的还要难一些。

首先,你现在来到这个世界,几万亿个游离原子不得不以某种方式聚集在一起,以复杂而又奇特的方式创造了你。这种安排非常专门,非常特别,过去从未有过,存在仅此一回。在此后许多年里,(我希望)这些小粒子将任劳任怨地进行几十亿次的巧妙合作,把你保持完好,让你经历一次极其惬意而又赏心悦目的旅程。那就是生存。

为什么原子这样自找麻烦,这还搞不大清楚。形成你,对原子来说并不是一件心旷神怡的事情。尽管它们如此全神贯注,组成你的原子其实对你并不在乎――实际上甚至不知道你在哪里。它们实际上也不知道自己在哪里。它们毕竟是没有头脑的粒子,连自己也没有生命。(要是你拿起一把镊子,把原子一个一个从你的身上夹下来,你就会变成一大堆细微的原子尘土,其中哪个原子也从未有过生命,而它们又都曾是你的组成部分,这是个挺有意思的想法。)然而,在你的生存期间,它们都担负着同一个任务,使你成为你。”

基督教认为人们“来自泥土,归于泥土”,现代科学认为世界本质的存在是物质存在,然而布莱森却别开生面,从原子构成的角度提示我们,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多么不容易,有多大的偶然性,而让无生命的原子构成了有生命的人,又是大自然多么富于灵气的创造啊!

当然,布莱森是旅游文学作家,并不像《时间简史》的作者霍金那样是科学家。上面这段话,如果非要吹毛求疵的话,也许可以说得更严密。例如,从生命过程的角度看,要“恭喜”的,不仅是“几万亿个游离的原子不得不以某种方式聚集在一起”,还有成千成万的原子,每时每刻都在“离开”或“进入”你的身体,并在这种“离开”或“进入”中,维持和发展了你作为人的存在。(当然,在叙述生命过程时,作者对这个问题有比上述引文更准确的描述。)然而,无论如何,作者从原子聚集的角度来描述生命过程,从而帮助我们意识到生命如闪电般短暂而可贵,确实设计得别开生面,使人感到既出乎意料又理在事中,这种用风趣的口吻传达严谨科学常识的做法,正是本书价值所在。难怪作者会把一位美国读者的“对死亡不再恐惧”的感悟,当作“本书所能获得的最高评价”,因为,无论传播何种科学知识理论,最终还是为了让人正确认识自己,准确把握个体与他人、社会、自然的关系,从而能幸福无憾地度过一生。

其实,作为一个曾常年生活在英国的美国人,布莱森的旅游文学作品也同样风趣幽默,他不但擅长热辣的马克•吐温式的直接调侃,而且擅长冷峻的英国式的嘲讽。在《失落的大陆》一书中,他写自己在去英国十多年后,重回美国,重温小镇之旅,来到弗农山的华盛顿旧居,从那份“有趣而丰富”,“几乎对任何问题都有充分回答”的说明中得知,“这栋房子大部分来自华盛顿的创意,即使因战事离开时,他仍然潜心于如何装饰才最为高雅的问题”,然后说“试想他在福奇村时,部下因寒冷和饥饿纷纷倒毙,他都在为买哪一种蕾丝皱领和茶壶保暖罩大伤脑筋,是多么令人诧异而又愉快啊,好一个伟大的家伙!好一位英雄!”几句话就把那个一味神化伟人,却又矛盾百出的“说明”的可笑之处呈现出来,其行文叙事风格,与本书并无二致。

用看似简易的话语描述复杂的事实、深刻的道理,把隐蔽的不为人注意的内在矛盾,一针见血地揭示出来,是“风趣幽默”而又能让人“大开眼界”的前提,也是让读者在会心一笑后能体验感悟科学态度和思想的基础。但是,与旅游文学不同,这本《万物简史》毕竟是科普著作,是作者花了三年时间,广泛查阅各种资料,并访谈请教了几百名科学家之后才写出来的巨著。不但要普及科学知识,还要为读者梳理现代科学发展过程和主要成果,在风趣幽默之余,它必须保有相当的科学含量。在本书中,作者带领读者全面回顾了科学发现的历史,从宇宙到海洋、到地球深处,从夸克、原子到细菌和动植物,从基因的发现到DNA破译,从牛顿、达尔文到爱因斯坦、玻尔、弦理论和M理论,用举重若轻的陈述,把现代人类对自然、对生命本身的探索认识过程,提纲挈领地呈现出来。尤为可贵的是,作者没有罗列太多的专业术语和符号公式,却又让我们在“不完全是很肤浅的层面上,理解和领会――甚至是赞叹和欣赏――科学的奇迹和成就”。当然,不论作者的语言如何通俗,对于普通读者而言,真要理解爱因斯坦的“四维时空”,或者理解光的“波粒二重性”,理解“海森伯测不准原理”等等,恐怕还会有障碍。因为理解这些还需要有非凡的想象力,正像作者所说,“认为原子主要是空荡荡的空间,我们身边的实体只是一种幻觉,这个见解现在依然令人吃惊”。“你坐在椅子上,其实没有坐在上面,而是以1埃(一亿分之一厘米)的高度浮在上面,你的电子和它的电子不可调和地互相排斥,不可能达到更密切的程度”,其实又何止你与椅子之间有空间呢,所谓的“你”和“椅子”,也是由无数聚集在原子核中的质子与中子连同他们外面的无数空间所构成的,彼此之间也有无数1埃的悬浮。“实体”并不真“实”,“空间”也不真“空”,这岂不是很有意思的思想吗?

认真说来,想要通过科普读物去学习科学,其实并不现实。科学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许多相对成熟并各自独立的观察角度和研究方法及工具,要想真正弄懂转基因食品的利弊或大爆炸宇宙学说,需要更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相关训练,而《万物简史》这类科普作品的价值,则主要在于对科学思想与态度的传播。如果通过这本书对人类探究自然奥秘历史的生动描叙,能让我们这些普通读者,真正理解科学发展过程的艰难曲折,真心承认人类认识自然还在起步阶段,尚有许多未解之谜,并真诚地保持对自然和探索自然奥秘的人士的敬意,那么本书的作者已经是功德无量了。因为做科学研究的,可能永远是少数人,而应该用科学的态度与精神去生活,则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文,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