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国画“尚古”精神与西方油画新古典主义之比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国画“尚古”精神与西方油画新古典主义之比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在中国,借古开今的思潮可追溯到唐代。比较典型的如柳宗元、韩愈 “古文运动”、赵孟頫的“古意”。在西方,典型的如“文艺复兴”、“新古典主义”、“后印象派”等等。而中国各时期的“崇古”精神可以说在表面上看是中国的“新古典主义”。在和西方这一时期相对应的比较之下,在现象上很类似,都是借古开今的。在中国,清代同“四王”摹古传统相对应的是“四僧”,“四王”和“四僧”的对立可以说是中国的“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之争。虽然中国崇古精神和西方新古典主义有许多相类似的地方但都是表面上的,其精神本质完全不同。

关键词:古意;文艺复兴;新古典主义;文脉

中图分类号:J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0-0026-02

一、“尚古”精神同新古典主义文化背景之比较

(一)“尚古”精神同新古典主义的概念

在中国,“尚古” 的文化精神就是借用古代的题材和故事用以倡导当时的艺术观念以此以古开今,倡导文化进步。在欧洲,艺术史上曾出现过几次“复兴”古代文化的艺术思潮。第一次是文艺复兴,第二次则是在17世纪的法国,以普桑为代表的学院派美术及其美术思潮,被特指为“古典主义①”美术。新古典主义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流行于法国的古典主义思潮,它象征着当时的一种进步文化。

(二)东西方两种哲学观的根源

东西方文化之所以不同根源于两种认识世界方法的不同,也就是哲学观的根本对立。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文化体系。西方人的宇宙观往往是人是整个宇宙的中心——人本主义;而中国人的宇宙观是人和宇宙的和谐交融——天人合一。伴随着王朝覆灭权利更迭,无论中西方社会,都有一些社会相对动荡,思想潮流迭起的时期。然而,这些时期正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新思想萌芽阶段。受哲学观的支配,这些新思想是后世形成民族性格最重要的心理源动力,这些时期产生的新思想帮助人们建立起了对后世来说的传统,这些传统它们的形式往往是借古开今的。在中国借古开今的思潮可以追溯到唐代、元代。柳宗元、韩愈的“古文运动”,赵孟頫的倡导的“古意”等;在西方典型的如“文艺复兴”“新古典主义”“后印象派”等等。在中国美术史上,在借古开今的艺术思潮影响下产生的文人画传统,就是典型的写意艺术,就是以天人合一的哲学观为本质和核心的。新古典主义绘画以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观念作为创作的指导思想,崇尚古风、理性和自然,是典型的写实艺术,它的哲学基础就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

(三)两种精神社会根源的对比

在基本社会成因上,两种精神产生的社会政治背景很相似。

在中国,自来有中原被外族征服,但中原文化同化异族文化的历史。典型如元、清两个朝代。而这两朝正是“尚古”传统出现最典型的时期。元代,由于蒙古族的民族政策中是歧视汉族的,汉族士大夫在社会中自魏晋以来的优越社会地位一落千丈,再也没有社会中的优越感,多数知识阶级采取隐逸,避世的态度来生活。为了强化自己以往的社会优越性争取社会地位,便以文化为先导发起了“尚古”的文化运动。17 ,18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之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已经占社会主流,但一些政权形式上仍是封建的,宗教势力并未完全退出政治舞台,一定程度上宗教势力出现回潮如意大利,宗教仍影响人们的社会心理和价值评定,人们价值观在社会更替中出现混乱,这也导致了这一时期思想流派十分活跃,产生了狄德罗,伏尔泰,卢梭等一大批思想家,人们说18世纪是哲学家的世纪。在这个背景下想产生了借古开今的新古典主义。所以从社会成因上看,这两种精神所产生的社会背景是相似的,都是借古喻今的。由于尚古的文化运动影响,在书画领域内,赵孟頫提出了“古意” ,崇尚“笔简淡,而意尚古”的观念。元代文人以先朝汉族文化为典范,借以抬高汉族文化分量,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地争取政治地位,这其中是一种反抗精神。同样,在相似的时代背景下,在西方产生了新古典主义。人们当时还不敢直接否定宗教文化,只是在绘画领域里倡导与启蒙运动和理性时代相适应的美术样式,借艺术观念和美术作品的宣传增加资产阶级文化的分量,进一步替资产阶级争取政治地位,和中国的文人画的社会作用是一样的。

二、“尚古”精神同新古典主义题材和表现手法的异同

(一)两者创作题材的对比

“尚古”精神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文人画的创作。而文人画创作题材范围比较狭窄,多选择在造型上束缚比较小的花卉为题材,基本以梅兰竹菊为代表。以物寓人、以今“尚古”借眼前的题材抒发文人士大夫的情感和志向,借以隐喻他们自己的品格或者影射现实的政治生活。创作往往都是很随性的,有感而发。这些题材范围虽然相对狭窄,但创作起来比较自由,因为形象简单较少受到造型和色彩的影响,所以可以随时随地可以进行创作。这些题材创作的灵活性比较大,任个性发挥的空间也比较大。最适合文人士大夫豪放不羁的性情。比如明代徐渭的《河蟹图》、《墨葡萄图》都基本脱离了原始形象,幻化成意象化的精神象征。在题材创作自由度上得到了空前释放发挥的空间。相比较而言,新古典主义只在题材上借古寓今近似于普桑式的隐喻旨在恢复延续文艺复兴传统。新古典主义绘画其特征是选择严肃大型的历史题材,强烈追求古典式的宁静凝重和考古式的精确,受理性主义美学支持,注重塑造性与完整性;强调理性而忽略感性;强调素描而忽视色彩。“新”在于借用古代英雄主义题材和表现形式,表现当时代的精神内容,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倾向。

(二)两者表现手法的对比

在表现的形式上,两者都是对“古”的表现手法进行再发掘。尚“古意”的文人画在表现手法上简而又简——笔尚简,省略了很多细节为直接表达思想做准备。是高度程式概括的艺术。郑所南的《墨兰图》中兰花无根,只有几撇叶子,是一种高度概括的精神化了的意象。表达了文人高洁的气质。笔锋犀利、风格古雅简淡,似乎一位飘逸出世的仙人在古旧的黄卷子里翩然而立。

新古典主义是折中派生的风格,介于文艺复兴传统和古典主义之间,延续了文艺复兴中的古典传统,如没有新古典,古典主义早就终结了。相比较而言,新古典主义在表现手法上采取了对空间进行简化,摒弃了文艺复兴以来古典主义空气透视造成的繁复深远的空间感,而是以古典浮雕式的造型来封住深度,强调画中的面,特殊处理了画面时空效果。这种结果可以在大卫的《菏拉斯兄弟之誓》中看到,也有人说大卫这副作品在“直接导致了20世纪抽象艺术倾向”中起了决定作用。这种“折中”并没有文人画提炼得纯粹达到意境上的“古意”。它的这种“古”只是对古典主义绘画传统不彻底的再发挥,在表现形式上仍旧脱离不开具体形象的束缚。既不是古典主义严谨饱满的形象即造型表现出来的古典美;又不是像文人画那样几乎脱离了写实,完全对形象艺术化提炼出来的意象。在表现手法上,两者是彻底和不彻底的区别。

三、小结

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无论从文化背景以及现象、题材、表现手法上都是有很大差别和联系的。他们来自不同的社会形态,历史文化背景。历史上各种文化现象的产生都有他们各自不同的文化体系和社会根源,不是个人意志可以决定的。而决定“崇古精神”和“新古典主义”这两种精神的产生,在本质上还是中西文化哲学观上的根本对立。虽然中国崇古精神和西方新古典主义在比较中,有许多相类似的地方却都是表面上的,其精神本质完全不同。说道底西人是以人为中心的;而中国人是以自然为先天人合一的。

注释:

①古典主义:偏重理性,注意形式的完美,重视线条的清晰和严整。古典主义在法国著名画家大卫和安格尔的领导下达到顶峰。大卫的代表作有《马拉之死》,安格尔的代表作有《泉》等。他们的创作体现出古典主义的风格。

参考文献:

[1]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

[2]薄松年.中国美术史.

[3]李春.西方美术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