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WebSphere十年路从应用服务到SOA基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WebSphere十年路从应用服务到SOA基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从1998年面世,websphere已经走过了第一个十年。当年IBM选择“飓风(Hurricane)”作为WebSphere项目代号,就是意图席卷整个市场。如今,已经有超过10万家客户依赖WebSphere应用服务器来进行日常运作。

WebSphere发展的十年,同时也是信息科技频繁变化的十年。平台差异化、服务器异构化、应用复杂化等直接给企业带来客户服务延续性、数据完整性、业务流程效率、信息整合等诸多难题。

WebSphere通过帮助用户解决这些难题快速发展壮大起来,并且履行了从投入市场那天起就已确定的WebSphere创新愿景:用技术、产品和业务需求的自然汇聚推动产业发展。现在,WebSphere已经成为架构敏捷、灵活、可靠、安全、可伸缩的企业级IT基础。

事务处理之王

早在互联网热潮逐渐兴起和WebSphere引入之前,大型计算机就主宰了计算领域。随着行业应用的快速发展与交易数据的迅速膨胀。20世纪60年代末期,用户对大型计算机系统有一个迫切的需求:依靠“在线事务”实时处理来自与计算机相连的终端的数据。

经过努力,IBM在1968年了免费的公共实体信息控制系统,被称为“事务服务器”的软件先驱。与此同时,对“在线事务”处理需求也不仅仅局限于公共行业的需求,商业公司更加需要这种软件。因此,IBM开始为这些随大型计算机免费附送的软件松绑,在1969年了第一款独立于硬件单独收费的软件产品――客户信息控制系统(CICS)。

CICS历经30年辉煌,同时也展示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在研发团队的辛勤努力下,分层产品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就此诞生,并于1998年9月在巴黎首次。WebSphereApplication Server V2.0于同一年12月,从此开始了一个新的WebSphere时代。

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全新的WebSphere时,IBM遇到了重重挑战。例如,在金融行业中,各国与中央银行交互的细节各有不同。因此在WebSphere ApplicationServer V2.0后不久,IBM就在多处组织起团队,包括西班牙的巴塞罗那、日本的大和、德国的柏林、中国的北京等,负责本地化WebSphere的功能研发,使之能够有效地满足不同国家银行系统的要求。在全球的电信行业和其他一些行业中也存在类似的情况。

随着上述问题的解决,WebSphere成为IBM客户寻求的全球化、企业级应用服务器,现在的WebSpherez早已超越了单一Web应用服务器的范畴,发展成一种面向电子业务的整合解决方案。

超越应用服务

从1996年开始,电子商务概念成为IBM的一大亮点。IBM为电子商务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在互联网上运作真实的业务。正是电子商务的愿景将内部部门各自为政的IBM重新整合成一个卓越的解决方案提供者,从而拯救并壮大了IBM。

2002年,电子商务的概念已经有6年历史,这对于快速发展的互联网领域来说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整个行业都在使用它,并且已经达到了空前的程度。此时,IBM开始寻求电子商务的新的演化。它希望构建一种强大的电子商务概念,并将其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于是,IBM提出了“On Demand电子商务”的理念。它为电子商务概念添加了“随需”的概念。与变化步调一致是企业立足甚至是幸存的关键。On Demand电子商务的理念是帮助客户快速整合其业务流程,快速和有效地响应瞬息万变的市场变化的基础。这种响应变化的能力为IBM客户带来强大的竞争优势。

2002年10月,路易斯・郭士纳在纽约向媒体和分析师公布了IBM的e-Business On Demand战略。电子商务的概念最终被放弃,而计划继续以On Demand Business的名义进行。当IBM宣布其On Demand Business计划时,WebSphere新的项目开始迅速开展,并在On Demand Business计划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为从本质讲,WebSphere就是适应On Demand Business的。

IBM软件集团WebSphere软件亚太区副总裁Peter D. Murchison介绍,这种本质的适应是因为WebSphere的技术路线与B/S结构(客户端/服务器)的计算方向是一致的。

通过为截然不同的平台、应用程序和技能等提供信息整合服务,WebSphere 已经由一个单独的Web应用服务器变成了数百个其他WebSphere中间件产品的构建基础,并形成了一个完整、开放的标准产品集。这些产品结合起来为On Demand Business计划的实施提供了一个坚固且功能丰富的基础。

如今,运行在全球各地图形分配系统上的各种应用程序都能够利用WebSphere进行可靠信息交换。许多重要的应用程序已与新型Web应用程序相整合,构建出灵活的企业IT基础设施,帮助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这也让WebSphere远远超越了应用服务器的概念。

实现业务灵活

以前,企业每上线一个新的业务,就需要构建一个新的IT系统来支撑该业务的运转。“企业或许能够应付多系统运作,但是当市场变化加快,新的业务种类迅速增加时,企业就肯定越来越难以应付了。”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开发中心信息技术管理部副主任梁东表示:“即便是再多的技术人员也将无法面对这些庞杂的点对点系统以及大量的孤立信息”。

于是,企业开始将其业务重新梳理,并开始向面向服务的架构(soa)转型,以提高企业的灵活性和生产力。SOA不再仅仅是一种行业趋势,经过多年的尝试与应用,它已经成为一种久经考验的IT架构,通过组合可交换的服务为企业构建了一种灵活的IT基础设施。而这种灵活性对于互联网时期的任何规模的企业都至关重要。

中国建设银行通过WebSphere的MB/MQ建立了系统框架,完善优化了信息总线体系的建设,实现了全行原有66个系统的接入。现在应用系统的交易平均复用率高达30.56%,其中国际卡、短信平台、证券、ECIF和OCRM等重要系统的复用率更是在50%以上。

SOA的本质正是帮助企业重构或架构全新的IT系统来应对业务的快速变化,帮助企业分解原有IT系统成为可复用的服务组件,整合孤立系统中的信息数据,重组或构建企业业务流程,最终以松耦合的方式构建IT架构。灵活的IT系统可以支撑企业的业务创新。

根据自身的经验,以及有必要将其提供的SOA产品与佯装要提供SOA的竞争对手区分开来,IBM将自己的SOA主题改称为Smart SOA。Smart SOA鼓励企业从恰当的起点开始,然后根据当前的情况从最基础的SOA项目渐渐过渡到最高级的SOA项目,最后才走向最复杂、最有价值的项目。

而涵盖了系统框架构建的WebSphere MQ、业务流程整合的WebSphere Process Server、信息整合的WebSphere ESB等200多个产品的WebSphere品牌自然而然地成为许多企业用来实现SOA的首选。Wintergreen Research 在2008年进行的调查显示,WebSphere已经占据了64%的市场份额,并成为SOA第一品牌。同时,它也成为IBM帮助用户实现业务灵活性的SOA架构的基石

链接:展望WebSphere未来

WebSphere诞生于一个频繁变化的时代。通过为用户创建灵活的IT基础设施,它在不断发展壮大中赢得巨大成功。从单一的产品演化为种类繁多的产品和服务品牌,WebSphere被遍布全球的企业广泛采用。WebSphere的未来如何呢?

这个问题实际上包含两部分:我们能够预见哪些变化,以及新的创新或趋势将会推动哪些变化。我们今天能够预见的变化就是我们要时刻适应新的变化。在过去,变化的目标通常集中在对特定业务流程的单一改进――提高速度或效率。现在,我们需要系统具备敏捷的变化能力推动业务成功并支持未来的业务转换。

许多出色的技术浮出水面也在成就WebSphere的未来发展,例如虚拟化。尽管IBM已经使用虚拟化(内存、磁盘存储等等)多年,但这个概念正逐渐扩展到整个系统或系统集群,WebSphere Virtual Enterprise正在利用虚拟化帮助用户获得更高的可伸缩性、可靠性、软件即服务和计算即实用工具等收益。

当然虚拟化只是一些日渐重要且影响着WebSphere未来的技术的一个例子。还有许多其他技术,比如自然语言语音识别、虚拟世界、语义Web、移动设备、普适计算,而且这些技术仍在不断增加。无论互联网商务或IT基础设施的下一阶段是什么,不管是否受硬件、软件、心理学、生物学或物理学的简单进步或重要突破所驱动,IBM WebSphere都将泰然应对瞬息万变的业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