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铜山矿段13#矿体回采方案设计与回采实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铜山矿段13#矿体回采方案设计与回采实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针对铜山铜矿的13#矿体地质条件,采用有底柱分段崩落的采矿方法,按垂直矿体走向布置采场并进行方案设计。文中详细地介绍了回采的工艺和经济技术指标,以及采场的积水处理方式。

[关键字]铜山 铜矿 回采 方案设计 分段崩落

[中图分类号] F407.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5-87-1

铜山铜矿是一座具有五十多年开采历史的老矿山,有三个主要开采矿段,即铜山区、前山区、前山南新区。铜山区采用坑采,后上部改为露采,下部改为坑采,主要矿体有1#矿体、5#矿体、13#矿体。在进行13#矿体回采设计时,1#矿已开采结束,5#矿体属高硫低铜矿体且埋藏较浅,现正进行露天开采。本文主要介绍13#矿体回采方案设计与回采。

1 地质概况

铜山铜矿铜山区13#矿于铜山区西部,在铜山露天西侧边坡下盘,矿体有局部进入铜山露天凹坑下方,东端与铜山区1#矿体相连。矿体范围主要在-86m--140 m两中段之间,局部在-86米以上尖灭。矿体长度约100米,高度60米左右,走向东西,侧向南,倾角为20°~70°,水平厚度15m-60m,矿体扭曲幅度大。品位0.3%~0.9%,设计范围矿石储量为40万吨。矿体上缓下陡。顶板围岩为大理岩,(f=8-12),边帮保持完整,底板为煤系和少量的闪长岩(f=2-4),局部被风化,剥蚀。矿石类型为含铜矽卡岩型,含铜闪长岩型。含铜磁铁矿型。

2 采矿方法的选择

在设计初期,铜山铜矿曾设想采用房柱法开采。我根据矿体地质条件以及铜山区具体情况,认为该矿体不适宜用房柱法。其主要原因有:

①房柱法回采,在我矿生产实践中几乎没有用过,无实践经验借鉴。作业人员一时难以适应。

②房柱法在回采矿床时要保留连续或间断的规则矿柱。而矿柱矿量所占比重较大(间断矿柱约占15-20%)。且一般不进行回采。因此矿石损失大,矿石回采率低。

③该方法适合于开采水平和缓倾斜矿体。而13#矿体仅上部矿体(-99米水平以上)为缓倾斜,且所占比例较小,不到10%,且品位低,约为0.3%,在当时技术经济条件下,无开采价值。下部矿体(-99米以下)均为急倾斜矿体。

④房柱法是一种空场采矿法。它使用基本条件:矿石和围岩稳固。但13#矿体邻近露天边坡,地压活动剧烈,难以满足这一基本条件。

因此选择采用有底柱分段崩落法。

3 方案设计

(1)采场布置:采场垂直矿体走向布置。(以一条电耙道为一个独立回采单元,称之为采场)。采场长度为矿体水平厚度,采场宽度为12.5米。

(2)运输放矿系统:主要运输系统是-140米中段底板沿和顶板沿、矿内沿组成环形运输系统,矿石运至铜山区5#溜井,放至-170米运输至选矿。也可通过多次导段,矿石由铜山1#溜井放至-170米运输至选矿。

(3)通风系统:采用上向对角式通风系统,新鲜风流由-140米中段经-119米/-140米人行通风井,至电耙道水平,再通过电耙道尾部联络道和尾部人行通风井(-99米/-119米、-86米/-99米)至盲风井。

(4)其它系统:由于铜山采区是一个相对比较独立的采区。拥有比较完备的系统工程。

4 回采工艺

(1)采场布置:在采场底部开掘电耙道漏斗,底台高度5-7米,漏斗交错排列。在矿石顶盘和底盘上掘人行通风天井。在矿体厚度大的部位上掘切割天井,并在每个分段水平的凿岩巷道与切割天井连接处,向采场两侧拉切割凿岩横巷。

(2)采场切割:在各分段切割凿岩横巷内,以切割天井为自由面,用YG-90型凿岩机向上打垂直接杆炮孔,其最小抵抗线(即排距)为1米,拉槽爆破后即形成采场垂直切割槽(采矿自由面)。

(3)回采与出矿:回采作业各分段凿岩巷道内,从切割立槽边缘后退打扇形接杆炮孔,最小抵抗线为1.2米,孔底距为1.5-1.8米,爆破后用电耙出矿。随着采场回采工作的推进,相应超前扩大漏斗的喇叭口。在上向垂直扇形中深孔落矿中,进行拉槽爆破时,采用挤压爆破,崩落矿石后所需要的补偿空间是由崩落矿体中的井巷空间所提供。常用的补偿空间系数为15-20%。过大,不但增加了采准工程量,而且还可能降低挤压爆破效果;过小,容易出现过挤压甚至“呛炮”现象。对后续实施采场大爆破,向相邻崩落矿岩进行挤压爆破,在爆破前,对前次崩落的矿石进行松动放矿,以便本次爆破时借助爆破冲击力,挤压已松散的矿石获得补偿空间,如此逐次进行,直至崩落全部矿石。

放矿采用平面放矿方案,即在放矿过程中,矿岩界面保持近似水平面下移,根据平面移动要求控制各漏斗放出矿量和放矿顺序。

(4)底台回采:对于布置在矿体中的采场底台,在采场回采结束后,必须回收。主要采用无底柱进路回收底台。通常在两条电耙道底台之间施工回采进路,采用深孔凿岩,利用原电耙道的漏斗作自由面,实施爆破。利用原导段电耙道出矿。

(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采切比15-20米/千吨,采矿工效45-50吨/工班,炮孔崩矿量4-6吨/米,贫化率20-25%,损失率20-25%,炸药单耗0.3-0.35公斤/吨。

(6)采场积水的处理:由于该矿体与上部露天坑相近,有较强的水水联系,在采场电耙道出矿时,积水多,常常出现“泥矿”和“水矿”,它们不仅降低了采场出矿能力,而且还带来了安全隐患,当“泥矿”和“水矿”进入溜井,进行溜井放矿时,易产生“瀑矿”现象,危及作业人员安全和矿石的二次损失。为此,我们在采场电耙道出矿口前施工一导段泄水井,与运输大巷相通,积水从泄水井下放至运输巷水沟排走,保证了进入矿车矿量无积水,从而提高出矿效率和安全生产。沉定在泄水井井窝的粉矿定期清理回收。

5 小结

(1)经生产实践证明,用崩落法回采13#矿体技术经济上可行,安全上可靠,至13#矿体回采结束。采出矿矿石量35万吨。

(2)在露天边坡附近回采,在矿赋存条件允许情况下,采场底部结构应尽量垂直露天边坡布置,并采用“强采、强掘、强出”组织实施。以加速采场周转,缩短巷道服务时间。

(3)对底板极不稳固的岩体,应将工程尽量布置在脉内,提高巷道稳固性,保证安全生产。

(4)矿体回采结束后,所有通往采区的坑道应适时封闭,并结合采区放水系统形成完备永久的疏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