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被优雅所伤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流 沙
朋友的儿子9岁,钢琴考级通过了六级。但是,最近他作了一个决定,不再让儿子继续学钢琴,家中那台钢琴也卖掉了,换了一台电子琴。
这缘于一起看似微不足道的事件。
朋友所在公司搞联欢,孩子被邀请参加表演。为了能在父亲的同事面前表现好一点,孩子提前一周练习了那首难度较大的《月光奏鸣曲》。
活动开始了。节目丰富多彩,有相声,有对唱,还有游戏。轮到孩子上场时,已快到用餐时间。孩子来到钢琴前,按下了第一个音符,如水的旋律在大厅里流淌开来。
但是,大厅里到处是走动的人,有的在打电话,有的在笑谈,还有服务员在换桌布,准备上菜……主持人也站在台侧,和一位漂亮女孩谈兴正浓。
孩子显然注意到了这一切,他戛然而止,找寻着父亲,希望得到帮助。朋友对这样的场面也束手无策,只能示意孩子继续。孩子只好加大演奏力度,音乐再次响起。
曲子演奏完,孩子向台下深深鞠了一躬,但是,没有掌声。
走下舞台的孩子偷偷哭了,他委屈地问:“爸爸,是不是我弹得不好?为什么我得不到掌声?”
朋友无言以对,回去不久就作出一个决定:让孩子去学简单得多的电子琴。
朋友跟我说,在一个缺乏文明和教养的环境里,孩子的钢琴弹得再好,也不会有更多的欣赏者,我不想让孩子以后被自己的优雅所伤。
这件事让我非常震撼。我想到了以前看过的电影《立春》,想到了里面唱女高音的王彩玲、跳芭蕾的胡金泉,在世俗社会中,他们没有被自己的优雅所福泽,反而被自己的优雅杀伤。
我的孩子也在学钢琴。许多场合,他也会上台表演。同样,他的演奏也总是被人声淹没。这样的时候,我总是很难过,但我下不了决心,终止孩子学琴。
现在,我能做的只是,不让孩子随便在非正式的场合弹奏,因为我害怕那种嘈杂喧闹的环境,那种漠视他人劳动的无礼,会伤到孩子的自尊。
不同的“后排”观
骆 驼
我工作的那所学校在郊区,学校通往城里的公交车总是很挤。有一次我和一名学生进城,上车的时候,车里的人很少,学生却一定要拉我到最后一排去坐,我很诧异,问她说:“前面有位置,为什么我们要坐最后呢?”
她悄悄地对我说:“这趟车人特多,我敢保证,我们坐在前排的话,迟早都要站起来给‘老弱病残孕’让座的。”
后来的一天,我和一位叫汉克的英国留学生去办事,也坐公交车,大概要坐三站路,很近。我上车后准备坐前排,但是汉克拉着我就坐到后排去了。
我提醒汉克说:“我们只坐三站就到了,为什么不坐前排呢?”
汉克很吃惊地看着我,说:“难道先上公交车的人不应该先坐后排吗?”
轮到我疑惑了,我问:“为什么先上来的就要坐后排呢?”
汉克说:“在我们英国,先上公交车的人都是从后排坐起的,因为这样可以方便后面的人上车啊!”
回去之后,我向一位在伦敦生活过的教授请教,教授笑着告诉我:“没错,是这样的,这是他们恪守的规矩,这样可以让车厢整洁而不至于拥挤,更重要的是,让后上车的人能在短时间内顺利坐好。至于‘老弱病残孕’专座,他们的公交车上从不设置,因为人们已经习惯了公交车的前两排为他们的专座……”
心灵之碗
佚 名
有一个年轻人去买碗。来到店里,他顺手拿起一只碗,然后依次与其他碗轻轻碰击。碗与碗之间相碰时立即发出沉闷、浑浊的声响。他失望地摇摇头,然后去试下一只碗。
几乎挑遍了店里的碗,竟没有一只让他满意的,就连老板捧出的店里的碗中珍品也被他摇着头失望地放回去。老板很纳闷,问他老是拿手中的这只碗去碰别的碗是什么意思。他得意地告诉老板,这是一位长者告诉他的挑碗诀窍――当一只碗与另一只碗轻轻碰撞时,发出清脆、悦耳声响的,一定是好碗。
老板恍然大悟,拿起一只碗递给他,笑着说:“小伙子,你用这只碗去试试,保管你能挑中自己心仪的碗。”他半信半疑地依言行事。奇怪,他手里拿着的每一只碗都在轻轻的碰撞下发出清越的声响!他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惊问其详。老板笑着说:“道理很简单。你刚才拿来试碗的那只碗本身就是一只次品,你用它来试别的碗,声音必然浑浊。所以,你想得到一只好碗,首先要保证自己拿的那个也是只好碗……”
读完这个故事,再想想我们的心灵之碗,何尝不如是?就像一只碗与另一只碗的碰撞一样,一颗心与另一颗心的碰撞也需要付出真诚,才能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倘若带着猜忌、怀疑甚至戒备之心与人相处,得到的自然难免也是猜忌与怀疑。
每个人的生命里都有一只碗,碗里蛊着善良、信任、宽容、真诚,也盛着自私、猜忌、狭隘、虚伪。请剔除碗里的杂质,然后微笑着迎接另一只碗的碰撞,并发出你们清脆、爽朗的笑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