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课改下的化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课改下的化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0年9月高中新课改在陇原大地全面实施,“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观,既是课程的根本落脚点,又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提高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的挑战奠定基础;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关注化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勤于思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针对学生的兴趣、发展潜能,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1]。在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途径,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提高多种能力和形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要渠道,其有效性是将教学目标落到实处,教学过程民主、科学,教学主题知识和能力得到提高。在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往“一言堂”的课堂教学,采用多种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生活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探究,主动合作,主动发展,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良好积极的情感体验,做到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我结合化学课堂教学实践对此谈些见解。

一、深入研究学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不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就难以做出有效的教学设计,就难以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更难以实现新课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宗旨。

学生是一切教育之根本,是学习的主体,如何深入地研究学生,研究学生的需求,优化课堂教学,创设有效的教学氛围,是每一位教师思考的问题和亟待解决的课题。学生在学习中往往具有依赖性和独立性。依赖性,即对老师有一定的依赖,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老师的关心、关注、帮助,从而使他们获得学习心理的满足,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教师要正确认识这种“依赖性”,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素质,树立教学威信,让每位学生都获得心理从属感。同时,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这种特质,真正做到“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你的关注”。“独立性”构成了学生的另一面。高中生都是独立的人,他们身体独立,心理独立,每个人都有独立的倾向和独立的要求,具有相当强的独立学习能力,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的客观存在。这些特征就要求教师在照顾到其“依赖性”一面的同时,要更多地关注到其“独立性”,给学生的学习成长预留一些独立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高中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我们应关注学生的需要,把一些化学知识、化学原理和现实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事情联系起来,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从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入手。这样学生才愿意学,教学才有效果,课堂才会有和谐、轻松、乐学的氛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原电池的知识时,给学生讲解如何利用原电池知识来除掉银首饰上的黑斑,如何保护自行车不易生锈,等等,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就是生活中必须了解的知识。课堂上把语文、数学、物理、生物等学科的知识与化学联系起来,让学生觉得化学确实是学有所用,满足学生学习的心理需要。

二、培养学习化学兴趣是有效化学课堂的保障

首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有效课堂的催化剂。心理研究表明,人们似乎都有这样的奇怪的心理:越是得不到的东西,就越想得到;越是不让知道的东西,就越想知道。这种逆反的心理现象就是禁果效应,即理由不充分的禁止反而会激发人们更强烈的探究欲望。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心理现象,在教学上设计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高一化学“氮和硫的氧化物”这一节,我开展了实践活动:“雨水pH的测定”。我按要求布置任务后,学生很难交上实验报告。不是天不下雨,就是时间长了,忘了收集雨水。这时,我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按照科学的方法去指导学生后,干脆不让学生去做,否定学生的能力,激发他们内心的反抗欲望。结果学生很快就把实验报告交上来了。他们按照兴趣和爱好,自己组合、分工,先上网查阅有关酸雨的知识,再做好准备工作,关注天气预报以获得更多的雨水和数据。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让他们体验和认识到在科学研究中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和科学研究的严谨治学态度的重要性,培养了他们的科学素养。

其次,教师可适当拓展教材,开拓学生眼界,调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如在讲硝酸盐时增做“木炭跳舞”的实验,在讲卤素时来一次“滴水生烟”,在讲硅酸盐时修一座“美丽的水中花园”。同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提出一些新颖有趣的问题。如在学习酯化反应时,告诉学生:在煮鱼时,加点醋和酒,鱼的味道就特别香醇、鲜美。这些生动有趣的实验、新奇的现象、有趣的问题会使学生兴趣盎然,注意力集中,积极主动思维,去发现其中的奥秘,从而使课堂重点由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上来,培养学生热爱学习化学的兴趣,实现有效课堂教学。

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有效化学课堂的重要途径

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式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方式。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动手、动脑思考问题,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变“讲堂”为“学堂”,创设宽松和谐的气氛。为达此目的就需在教学方法上入手。因为师与生的共同探讨,不仅是知识信息的相互传递,而且是感情信息的共同交流,两种信息的交流是相互促进的。良好的知识信息传递能唤起学生的学习激情,教师的良好态度能使学生倍感亲切,从而使学生对学科产生热爱之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时刻根据教学内容注意运用何种教学方法,如电化教学手段、教学挂图、表格等,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知识和深入探究的兴趣。在提问时,对学生的任何回答,我们都应细心处理:正确的回答,应予积极肯定;不完整甚至错误的答案,要引导其得出正确结论,并积极肯定;一时答不出来,应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切忌冷嘲热讽。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把课本上的化学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中感兴趣的事情联系起来,把一些深奥的化学原理用活生生的实例来讲解,就会使课堂教学活起来。例如:在讲解乙醇变乙醛的化学原理时,告诉学生,如果看见有人在冬天用铜壶温酒,你就告诉他这样子就会使乙醇变成乙醛,这样一来酒就有毒了,不能再喝了。学生一下子就能理解乙醇变成乙醛的原理。学习制取乙酸乙酯的实验时,给学生讲解生活中可以用醋酸来解酒,学生很快就能弄清利用乙醇和乙酸来制取乙酸乙酯的原理。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用自己的生活阅历,幽默风趣的语言,创设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和谐、轻松、愉快、活跃的氛围中度过每一堂课。好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从厌学到愿学、乐学,从而既促进整体提高,又促进个性发展。

总之,有效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放下架子,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和谐、有效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拥有一个温暖的、能彼此接纳的和相互欣赏的学习场所。同时也要学会用赞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给予学生需要或渴望的额外帮助,及时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更重要的一点是要用奇妙的化学知识、艰难曲折的化学发展历程等作为素材,为学生创设出一个个难以忘怀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学会化学的学习研究方法,领悟化学世界的无穷魅力,拨动学生的心弦。

参考文献:

[1]关广鹏.论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教学反思.化学教学,2010.10.

[2]王志琪,李希显等.中学化学教学论[M].陕西师大出版社,1991.

[3]刘知新.化学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