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课程新理念新方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课程新理念新方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290-01

打开教育网站和教育论坛,不难发现,有众多的小学教师对"新课程、新课标"褒贬不一。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新课程、新课标"就如一块巨石在我们以往传统的教学工作方法、教育理念较为平静的水面上,激起了千层浪。我的观点是,无论"课程、课标"如何变革,最终都是往好的一面发展,并且将在不断地完善,这是万物发展的必然规律。我们务必要勇于接受它,去了解它,最终达到很好地运用它。因此,在我们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摆脱传统的教学方式,找出一条能够适应新课程、新课标的新的教学方式。

1.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将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老师不能再是高高在上的"圣人",抱着"师道尊严"不放的老师,学生一见就怕的老师。在课堂上,老师要走下三尺讲台,走到学生中去,和他们一起探讨学习,共同研究问题,交流彼此思想。比如教师在教学时,可用的常用语有:"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什么?"、"你想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你想探究什么问题?"、"预习后,你了解了什么?有什么疑问?"、"汇报一下你们收集来的数据、信息、资料。"、"你获取了哪些信息?"、"根据所给的信息,谁愿意帮他想一个好办法"、"请同学们帮他设计一个可行方案(如旅行、乘车、铺地砖、设计图形等)"、"谁敢试一试?"、"谁能试一试,自己来解决?"、"你说的办法很好,还有其他办法(解法)吗?"、"能不能想出更好的解法?"、"你能想出几种?"、"看谁想出的解法多?"、"请把你的想法与同伴交流一下,好吗?"、"谁还想来说一说?"、"谁还能再举一些例子?"、"仔细观察(或听),你同意他的想法吗?"、"你觉得他们写得(说得、思考得)怎么样?谈谈你们的看法?"、"问题出在哪儿?"、"怎么办?"等等。这些常用语较具有开放性,很容易让课堂形成一个和谐、民主、平等的氛围。

2.让学生自主探索、亲身实践

新教材的最突出的特点就在于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富有情趣并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探索活动题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时机,加上言语的引导,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强烈兴趣,使他们产生自主探索、亲身体验,获得新知的欲望。例如,我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这一课时,我拿出了一些长方形、正方形的小张挂图,说:"老师家里正在装修,想为这些挂图安上边框,现大家帮老师算一算,每张图老师至少要准备多长的木料。"开实践开始之前,教师让学生带着"要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首先要知道什么?你用什么样的方法计算出图画的周长?"这样的问题进行试验。老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分一张挂图,让学生独立操作交流,教师偶尔对之进行辅导。实践完毕,师:现谁能告诉老师,长方形挂图的周长如何计算?生1:量出四条边的长度,加起来就好了。师:也就是长+宽+长+宽(板书)。如果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它的周长就是:6+4+6+4=20(厘米)。生2:只要量两次就可以了,量一个长再乘2,量一个宽再乘2,再把它们的积相加就行。师:非常好!你找到了一个简单的方法,长×2+宽×2(板书),即:6×2+4×2=20(厘米)。生:有两个(长+宽),只要长加宽的和乘2就行。师:太棒了!你也是只要量两次,但你找到了一个更为简便的计算方法。(长+宽) ×2(板书)。即:(6+4) ×2=20厘米。师:我们通过实践和探索,大家总结出了这么多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那正方形挂图周长该如何计算呢?生1:正方形周长就更简单了,只要把正方形四条边的长度加起就行了。师:很好。边长+边长+边长+边长(板书)。生2:正方形的周长只要量一条边长,乘4就可以了。师:真了不起,正方形四条边都一样长,量出一条边的长度再乘以4就可以求出它的周长。边长×4(板书)。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亲身实践,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3.让学生合作交流培养创新思维

《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指出:"强调学生数学学习内容的呈现形式多元化,学习数学的方式要实现由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到加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转变。新课标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这种新的学习形式,为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强调与他人合作交流并发挥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合作交流学习的开展要求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教学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以及成果,发扬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于同学共同操作、互相讨论交流中促进学习进步和智力发展,有利于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探讨和思考问题,培养起参与意识、创造意识、产生创新思维。例如在学习"千米的认识"这一课时,我带领学生到一个宽阔的体育广场。到达后,我说:"下面你们可以和同学相互交流合作,想出一个或几个不同的办法,不用米尺量,如何量出一个大约长50米的距离?"活动结束后,师:现在汇报一下你们收集来的数据、信息、资料好吗?。生:我跨一大步大约50厘米,我跨了100步,也就是5000厘米,5000厘米也就是50米。师:很了不起,你们想出了这个办法,如果要量100米,你要跨多少步?生:50米要跨100步,100米就要跨200步。师:如果要量1千米,你要跨多少步?生:1千米里面有10个100米,那就要跨2000步。众生:哇,1千米好长哦。师:除了用步测的方法,还有什么其它的方法呢?生:有!我看过资料,一个人两臂展开的长度大约等于一个人的身高,于是我找了几个身高和我差不多的同学手拉手,拉成一条直线进行测量,我身高大约1米50厘米,7个同学手拉在一起,就大约10米,我们只要量5次就可以测量出50米的距离。师:非常好!你们想出了这个办法,能把学到的知识拿到实际运用中来。再请问,10米要7人,50米要多少人?生:50米里面有5个10米,1个10米要7人,就一共要35人。师:100米呢?生:一共要70人。师:1千米呢?生:1千米里面有10个100米,1个100米要70人,10个100米就要700人。学生又是"哇"声一片。师:我们这个体育广场一圈是400米,我们要走几圈就有1千米?生:走2圈后再走半圈就可以了。师:好,我们就走一走,一起感受一下1千米有多长!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并在交流过程中不但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了1千米有多长,而且培养了他们创新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