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如何让小学数学更受欢迎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何让小学数学更受欢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还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智育轻德育的“应试教育”现象,要改变这些现象,必须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发展他们的主体性,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情境;教学理念;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7-0143-02

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还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智育轻德育的“应试教育”现象,要改变这些现象,必须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发展他们的主体性,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1.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数学课程要根据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并结合心理发展规律选择合适的题材,题材要尽量广泛,并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小学生愿意接触、愿意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他们的爱好创设情境,将枯燥的数学符号和抽象的数学概念、公式转变为生动有趣的具体场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教简单分数大小比较时,在课堂上有同学问:“老师,1/2和2/3分母不相同,分子也不相同,怎么比较谁大谁小啊?”比较1/2和2/3的大小需要先通分,而通分到较多年级才学,但是为了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以引导他们:“我们来研究一下到底谁大谁小。同学们,你们看,老师画了两个同样大的圆,第一个圆的阴影部分是这个圆多少?”学生齐声回答:“1/2” “第二个圆的阴影部分是这个圆多少?”“2/3。”我接着说:“你们看看,1/2和2/3谁大呢?”“2/3大。”还有的同学说:“2/3大,因为1/2中1是2的一半,而2/3中,2比3的一半大。”我表扬了他们,并说好课后继续研究。这节课由学生的一个提问引发了思考,问题解决的并不是很完美,但学生体会到了发现与探究的乐趣,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2.用“争论”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每个学生是个不相同的个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读者心中的《红楼梦》。我们教师不应用“唯我独尊”的威严压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而应创造一个能让学生百家争鸣,各抒己见的宽松的学习环境,在争论之中,寻找自我价值的体现,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的内驱动力,培养开拓创新精神。 在教学中,我注意抓住契机,适时点燃争论的“导火索”,尽量给学生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尽好引导者的职责。事实证明,学习效果是极好的。因为,他们是在主动学习,有自我价值的体现在等着他们。所以,鼓励争辩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需要。如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可以采用这个方法。告诉学生你们报出来的数,老师可以马上告诉你们哪些数能被2、3或5整除的,哪些数不能被2、3、5整除的,然后把学生报出来的数按能被2、3、5整除分类板书。这时学生就会惊奇,他们会想怎么老师没有经过演算,就知道它的结果了呢?疑问产生了好奇心,好奇心又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的学习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和谐,学生始终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3.充分了解学情,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也是学习资源开发的客体和对象。因此,在课前备课的过程之中,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学情进行深入分析,如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学生间的个性差异、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解决问题的策略等,从而为学习目标的制定提供参考。例如,教学“圆柱的体积”一节内容时,我在考虑到有的学生可能已经知道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课前的精心预设:①对于计算公式已知的学生,着力引导其进一步确认并追溯公式的来源;②对计算公式未知的学生,着力引导其自主探索。在具体教学实施时,课堂教学生成按照原先的预设顺利产生。

4.依据实际,创设探究环境

4.1 根据学生接受能力探究。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欲望往往是从兴趣中产生的。他们乐于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应根据小学生的特点,结合班级学生的实例运用科学理论、实验法等研究方法。研究出如何激发、保持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从而培养良好的探究学习习惯。让他们以探究者的意识和态度去观察、思考、分析、检测问题,由此形成一种问题意识和科学精神,养成时时有发现、时时有探究的认知习惯,在学习中能不依赖于课本,自己主动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就是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

如教学《简单归一应用题》时,可以先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现在要求很快测算出全班50位同学在一分钟内大约一共能跳多少下脉搏,怎么来测算呢?

生1:可以先统计全班每位同学一分钟跳多少下脉搏,再把它们加起来。

生2:这样太麻烦了,只要先测出一位同学一分钟跳多少下脉搏,再乘以60就可以了。

生3:这个办法不可取,如果选出的这位同学跳得快,算出的得数就太大了;如果选出的这位同学跳得慢,算出的得数就太小了。学生都认为第三位同学说得有道理,怎么办呢?这时,一位同学兴奋地说:“可以先测出几位同学的,计算出他们的平均数后再乘以60。”大家认为这个办法好。

4.2 探究的方式。探究的一个重点就是要让学生尝试着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寻求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与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结合起来。这样不但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还利于学生探讨问题的习惯与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全面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

如学习百以内的加减法后,教师创设学生去春游的情景,每班学生代表举着各班人数的牌子,A班38人,B班40人,C班45人,D班40人,E班34人,F班42人,每辆车最多能坐80人,哪两个班坐在一辆车最合适?组织学生进行估计、尝试、讨论、搭配,使问题具有探索性和开放性,更贴近学生实际。

5.师生之间要加强沟通

通过创设具有浓厚生活气息,贴近学生知识水平的问题情景,把问题情景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生活的情景中的问题,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另一方面可以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联系,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其次,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由于任课时数少,师生交流少,在学生心目中形成古板,严厉的印象.因此,数学老师在平时要多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可能的话,经常与学生进行一些集体活动,融洽师生感情。在课堂上,教师要用肯定,赞许的言辞情感,鼓励孩子积极思考,敢于提问,发表看法.这样,在讨论中,充分发挥积极的思维,提高讨论的效略。最后,教师在讨论中要参与其中,发表自己的看法,适时引导学生讨论,探究,加深并强化孩子的认识.对讨论中出现的各种意见,加以去粗取精,得出完美的结论。这有利于完善孩子的认知结构,发展思维能力,形成正确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