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金凌主任医师用中药加耳穴贴压法治疗产后干呕一例报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金凌主任医师用中药加耳穴贴压法治疗产后干呕一例报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观察和总结了中药加耳穴贴压法治疗产后干呕的临床疗效。其中金凌主任医师先用四君子汤加桃仁补脾益气、润肠通便。再取单侧耳部皮肤常规消毒,用耳穴探针探取穴位点并采用王不留行籽贴贴在所取穴位处进行治疗,最终患者干呕症状基本消失,身体逐渐痊愈。表明中药耳穴贴压法可以有效治疗产后干呕症状。

【关键词】 中药;耳穴贴压法;产后干呕

干呕是指具备一般呕吐的动作和声音,但只有声音却无任何东西吐出,或者只呕出涎沫的一种疾病[ 1 ]。中医干呕的类型主要包括肝郁型、胃虚寒型、食滞型、胃虚热型、胃寒实型及胃实热型等,本文回顾性分析了金凌主任医师用中药加耳穴贴压法治疗的一例产后干呕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了治疗的效果,现将其报道如下:

1 病例分析

秦某,女,27岁,已婚,2012年7月6日初诊。患者剖宫产术后14天,术中出血400mol。现干呕,食入即吐,进食困难,每3~10分钟干呕一次。患者数天依靠静脉输液维持身体所需能量。外院诊断为“神经性干呕”。患者体型消瘦,症见精神萎靡,面色苍白, 头晕乏力, 少气懒言, 畏寒肢冷,无奶水, 舌质淡苔薄白, 脉沉细。步入诊室。患者睡眠差,大便干燥,小便少。舌淡白,脉细弱。患者既往体健,无其他传染病,无家族遗传病史。患者曾在外院行胃镜及头颅及腹部CT检查,无异常发现。血常规,肝肾功能基本正常。

2 辨证治疗

气虚血弱,脾胃气虚。因患者现脾胃气虚,大便干结,恐辛热温燥之品更耗伤津液,先用四君子汤加桃仁6剂。补脾益气,润肠通便。并配伍耳穴治疗。取单侧耳部皮肤常规消毒,耳穴取“肾”、“肝”、“脾”、“胃”、“胰胆”、“小肠”、 “十二指肠”、“耳中”等,用耳穴探针探取穴位点。采用王不留行籽贴贴在所取穴位处 ,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穴位 3~5 次,每次每穴2~3分钟,待下次复诊时换对侧耳进行同样的治疗。7月11日,患者前来复诊,干呕稍有缓解,可以进食少量流质食物,畏寒肢冷,大便正常,其他症状如前。脉细弱,舌淡白。金凌主任给予温肾止呕汤加减5剂。并继续耳穴治疗,方法如前。

3 结果

通过采取中药加耳穴贴压法的治疗,患者干呕症状基本消失。可进软食,奶水稀少,大便稍干。小便正常。给予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补益脾胃,润肠通便。服用6剂中药汤剂后,身体痊愈。

4 讨论

按:金凌主任医师用耳穴加两个经方的化裁变化治疗产后干呕,患者产后气虚血弱,脾胃气虚,无力腐熟水谷,属脾虚聚冷,胃中伏寒也。夫肺主气,五脏六腑俱禀之,产后气血并伤,脏腑皆损,风冷搏于气,则气逆上,又脾虚聚冷,胃中伏寒,脾主中焦,为三焦之关,五脏之仓禀。若阴阳气虚,使荣卫之气厥逆,致生斯病。患者多日未进食,金凌主任先用四君子汤加桃仁补益脾胃,加耳穴贴压疏达气机,降逆止呕。《傅青主女科》:“妇人产后恶心欲呕,时而作吐,人皆曰胃气之寒也,谁知是肾气之寒乎!方用温肾止呕汤。”再用温肾止呕汤,温肾止呕。方如下:熟地12g,巴戟10g,人参8g,白术12g,山萸10g, 炮姜4g,茯苓6g,陈皮6g。共5剂,水煎服,日一剂,每日两次。此方补肾之药,多於治胃之品,然而治肾仍是治胃也。所以肾气升腾,而胃寒自解,不必用大热之剂,温胃而祛寒也。本次治疗不仅发挥了中药方剂之力,更加耳穴之功,共奏补益脾胃,温肾止呕之曲。

耳郭能够很好的反映人体的健康状况。一旦机体组织器官的功能出现异常,就会阻滞经络,最终引起耳郭发生相关的变化[2]。其中,耳穴疗法是通过耳郭治病的一种传统方法,尤其是对肠胃疾病的疗效突出,分析其原因是由于耳穴贴压可以刺激反射弧的传递反应,从而增强组织器官的功能,提高的抵抗能力,从而起到治疗肠胃道疾病的作用。而耳穴贴压疗法是最为常见的耳穴疗法,其疗效确切,且稳定可靠,可以有效的治疗因为肠道不适所引起的恶心干呕[3]。研究显示有关耳穴贴压疗法的应用报道超过500篇,且有效率均大于80%。所以耳穴贴压疗法已成为受到越来越多患者的欢迎,其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耳穴贴压法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 使用王不留行籽或磁珠等在脏腑对应部位的耳穴贴压,从而治疗疾病的一种无创痛疗法。祖国医学认为,耳为宗脉之所聚,十二经脉皆上通于耳,全身各脏器皆连于耳。当人体内脏或躯体有病时,往往会在耳廓的一定部位出现局部反应,如压痛、结节、变色等[4]。利用这一现象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参考,或刺激这些反应点来防治疾病。各脏腑组织在耳廓均有相应的反应区(耳穴)。在脏腑对应的耳部穴位进行贴压,就可以调整对应脏腑的气血,调畅经络气机,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本次选用“胃”、“十二指肠”、“脾”、“小肠”、“胰胆”等点以健脾和胃,升清降浊, 运化水谷; “肝”点舒肝理气、平冲降逆;“耳中”降逆止呕。

参考文献

[1]朱磊,谢静,李红梅.耳穴贴压法治疗妊娠恶阻32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35):4587-4588.

[2]付钰,罗昌禄.体针配合耳穴贴压法治疗顽固呃逆2例[J].内蒙古中医药,2010 (13):75-76.

[3]丁雅琴.耳穴贴压法配合恩丹西酮在化疗所致恶心呕吐中的应用中国中医急症,2010,(12):2139-2140.

[4]毕宏达,钱雅芬.耳穴按压预防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后恶心、呕吐的观察[J].中国医学,2005,1(2):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