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赖宁雕像换址遭拒说明了什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赖宁雕像换址遭拒说明了什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本月初,多名太原网民发帖称,位于山西太原东仓巷的赖宁烈士雕像从公共视野中消失。8月10日,难舍怀旧情结的东仓巷居民在网上发帖,在现实中打听,自发寻找赖宁雕像。随后媒体报道称,因太原市环境整治,赖宁雕像被迫搬走,但因无单位接收而被放置到偏僻乡村。日前,太原市政府召集相关单位研究决定,英雄少年赖宁雕像将于8月底道路改造完成后迁回原址。

赖宁雕像在上世纪90年代落户太原东仓巷后,就成为这里的一道人文风景。由于东仓巷道路狭窄,车辆经过时,经常出现与雕像磕碰的现象,导致雕像底座受损。今年5月,东仓巷道路拓宽改造,为了更好地保护小英雄雕像,太原市鼓楼街道办对雕像采取了迁移保护措施。目前杏花岭区东仓巷改造工程基本竣工,赖宁雕像将于本月底前在原址重新安放,但安放地址会有微小的调整。

此前,太原市杏花岭区相关负责人曾四处寻找安置赖宁雕像的地点,在考察了多个地点后,曾与杏花岭区少年宫基本达成一致意见。不过,考虑到东仓巷居民与赖宁雕像有20年的感情,太原市政府最终决定将赖宁雕像原址安放。

在近日的微博中,“赖宁雕像遭拒”的新闻成为最大的议论热点之一。一个20世纪80年代牺牲的少年英雄雕像的放置问题,何以引来千百万网友的追问?最主要的原因是“小英雄”赖宁在“70后”“80后”青年中拥有极高的知晓率,这些人大都读过那篇感人的文章――《不灭的火炬》。社会舆论从赖宁的家庭背景、事迹真伪等话题,一路追问至“当代社会是否还需要赖宁精神”。但值得深思的是,今时今日,还有哪位“小英雄”能像当年的赖宁那样,入选语文课本?其事迹被孩子们口口相传、津津乐道?赖宁的故事发生20年后,在从小拿着没有“赖宁事迹”的课本的“00后”心中,赖宁的位子由哪位“小英雄”来“坐”?一些长期从事青少年教育工作的专家、教师告诉记者,在赖宁雕像遭拒的背后,折射出的是现在的“少年英雄”发现难、树立难、宣传难的现状,急需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破解这一难题。

(选自《北京青年报》2011年8月21日)

解读方向

1.崇尚高尚品格。20多个春秋过去了,赖宁的名字逐渐被人们淡忘,甚至其雕像都无处安身,但其引发的争论却持续到今天。当人们在质疑未成年人是否应该舍己为公时,赖宁这个孩子本来的样子却变得模糊。今天,当我们再次翻开他的日记本,一个纯真少年的高尚品格仍让我们肃然起敬。

2.英雄精神不灭。随着时代的发展,小英雄的做法在当下看起来多少有些不合时宜。但在一个充斥着拜金主义的环境里,赖宁所代表的精神就显得尤为可贵。赖宁雕像的“流浪”,不仅是对这位英雄少年的奚落,更是对一代人精神家园的强拆,让曾经的集体记忆和精神依托分崩离析。雕像虽几经周折回了家,但赖宁精神又将在何处安放?

3.珍惜当代英雄。当人们选择了舒适的生活和物质享受以后,就对身边和身外的一切变得麻木,变得自私甚至自恋,较少有人以公民道德、社会公德去放眼身外,环顾社会。这是一个缺乏英雄和英雄贬值的时代。“小英雄”赖宁的命运,正揭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哀和不幸。

4.忘记与铭记。赖宁的意义在于任何时代任何人都要有奉献精神,虽然其行为是鲁莽了点,但我觉得精神还是值得发扬的。不论现在看当年的推崇有多荒谬,那都是我们的历史,无法抹杀。只有记住历史,才会看到未来。

5.社会应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各种价值取向的出现影响着人们,尤其是当代青少年。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一夜成名(暴富)等不良思想相继出现,很容易对孩子们形成误导,让没有辨别能力的孩子们“走火入魔”。因此,社会应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积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选择正确的价值取向。学习英雄、弘扬正气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和途径。

【秦 葆/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