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官兵心理防护力训练理论探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官兵心理防护力训练理论探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07-0029-02

摘要:

本论文主要是研究针对如何提高信息化条件下军队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所要求的官兵心理防护力进行探讨,从心理学视角透析官兵心理防护力的因素构成,提出通过团体心理训练加强官兵心理防护力这一论点,并介绍团体心理训练的组织、实施的具体操作,切实有效地为部队关于加强官兵心理防护力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应激;团体心理训练;心理防护力

进入信息化战争时代以来,军人素质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战争致胜的重要因素,特别是过硬的心理素质成为现代军人素质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部队要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履行好使命、担负“打得赢”的历史性任务,就必须要求其成员具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心理学原理表明,军人心理素质的生成与提高离不开科学的心理训练。心理训练已经成为现代战争对军队建设提出的重要要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深入分析遂行重大任务特点和环境条件对官兵心理的影响,研究加强官兵心理防护力的训练意义重大。

军队这个特殊的团体平常有着严格和正规的训练,这是体能方面的训练,是身体素质的锻造。单个军人的战斗力是硬件和软件的结合。部队不仅要有正规的体能技能方面的训练,也要有心理方面的训练。对于部队,这个人数众多、分布比较集中的特殊群体,运用团体心理训练能较好的面向基层,面向广大官兵,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能提升官兵心理素质建设,增强自我意识,开发身心潜能促进人格成熟,面对各种刺激和应激源能较好正常应对,维持平稳心态,保持正常工作和生活,为部队的正常建设做出最大的贡献。

本文主要是研究通过团体心理训练加强官兵心理防护力,提升官兵心理素质,更好适应信息化革命化正规化军队建设需要。

1官兵心理防护力训练概述

防护力,又称防护能力,不同专家学者对其有着不同的理解,有的学者从心理学角度给防护力下定义,他们认为防护力是指心理承受和自我防御能力。本人认为,防护力是相对进攻而言,对外界刺激所产生心理影响的对抗能力,一种使主体面对应激源时能减免它的冲击和伤害,较好的应对和处理,维持个体心理的平衡状态,可以进行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的能量。

2官兵心理防护力的心理构成因素分析

防护力研究理论又称为应对理论(Coping Theory),是建立在应激研究基础之上的。心理应激主要有四种理论模型,即心理动力学模型、习得理论、应激的认知交互作用理论、应激的资源守恒模型。笔者认为,在军队这个特殊群体中,军人的防护力更主要体现的是资源守恒模型。英国心理学家霍布斯提出了应激的资源守恒模型,认为每个人都拥有一定的资源,这些资源是有价值的,其中包括客观资源(家庭、事业)、条件资源(老资格、权利、婚姻)、个人性格(自我功效、自尊)、能源(时间、金钱、知识)。当失去或感觉失去了这些资源,个体就会出现心理应激。它表明应激是守恒系统中资源的失去。而团队作为军人重要的资源在心理防护力上发挥着十分明显的作用。 

3团体心理训练加强官兵防护力作用机理

团体心理训练是通过各种活动提升成员的团体认同感和团队意识,进而使官兵对所在的部队团体产生或增强认同感和团队意识,最终获得归属感。

当外在各种刺激作用于个体时,个体在获得情感方面(主要是社会支持系统)的支持外,还能得到团队的力量保护,在团体中获得一种精神力量,树立和加强自己解决困难的意志、决心。同时,通过团体中各种资源,矫正自己错误认知,正确认识现实中的应激事件,能冷静地分析当前现状,并且运用现有各种资源来应对现状,抵挡外来伤害,使自己心理保持一种平衡状态,保证生活、工作的正常运行,这便是个体心理防护力作用机理。

4官兵心理防护力训练的组织与实施

4.1训练前的准备工作。

指导者培训。指导者素质的高低是在团体环境下进行官兵防护力训练能否成功的关键,然而,当今指导者的素质状况却难如人愿。我国地方团体心理训练与部队团体心理训练的指导者都还是探索阶段,困难与问题比较多。要改变现状,除引进和培养具有高学历的心理学人才外,就是要提高各个现有指导者的素质,一是聘请心理训练方面的军内外专家定期授课辅导;二是组织指导者到团体心理训练机构短期见学;三是争取到军内外学院学习进修的名额;四是采取激励措施促进指导者自学心理学知识的积极性,在基层,指导员要加强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在专业人士未能普及之前,担负起这个重任,为军队心理训练打好基础、扎好根基。

目标设定。不同心理学派的心理训练目标是建立在他们各自不同的理论基础之上的。在实际训练中,指导者可能会运用其中一种理论或交叉运用几种理论。每次开展心理训练之前,指导者要设立具体目标,即经过团体心理训练后取得什么样的效果,从宏观角度来划分,团体心理训练的目标大致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以开发官兵的心理潜能,促进人格成长,增进心理健康为目标的团体训练,也叫开发性团体心理训练。这类团体心理训练的参加对象是正常的、健康的、处在成长过程的青年官兵。通过团体内的讨论以及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团体成员共同探讨成长发展中关心的问题,增强自我意识,即加深对自己和别人的认识,从而开发身心潜能促进人格成熟。现在国内外尤其是在学校中,这类训练开展的最广泛深入。第二类是以敏感性训练为主的团体心理训练。其目的是训练如何有效地处理人际关系,训练生活技能,增进社会适应、创造和谐的人文环境。这类训练可以面向各个级别的官兵,立足于人际关系的学习、理解和协调。以上两类团体心理训练类型是促进个人的心理健康,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增强官兵心理防护力都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是今后部队团体心理训练的主要类型。第三类是治疗性的团体心理训练。其目的是解决人的较深层次的冲突和困扰,即潜意识方面的问题。这类团体心理训练的时间一般时间比较长,大多在医疗机构进行,参加的对象是一些心理问题已经较严重的人。对正常人而言是不适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