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最接近心跳的声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最接近心跳的声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走近北京地坛公园东门,常能听到类似电影《狮子王》里的那种急促而富煽动力的鼓声,让人即使在寒冬里也顿生光着脚丫在非洲大草原奔腾的愿望。

再走近些,会看到一群人,围成半弧形,或站或坐,双手都急速拍击着一种鼓,每人拍的节奏不尽相同,但汇合的声音分外好听。这群人来自一个社团——DRUM CIRCLE(鼓圈),他们拍打的那种鼓叫做Djembe,源自非洲。

对这群都市人来说,玩Djembe,除了享受音乐、协调身体、缓解压力、感受异域风情,更重要的是一种久违了的自然天性的释放。一旦玩上,会认为天地万物,只要能产生触觉的地方,都可以拍打。身体越颠簸,心灵越平静。

鼓,天地万物之声

鼓楼旁边的一栋居民楼里有个不大的工作间,北京城里的几百只非洲鼓都出自这里。这里也是李鸿和一群同样热爱非洲鼓的人经常聚集的地方。

李鸿是北京人。2003年底,一个叫托尼的法国人和一个叫宁洛的中国人在北京成立托宁国际打击乐团,召集了七八个国家的乐手,是当时中国第一个成规模的非洲鼓乐团。2004年初,李鸿加入“托宁”,担任“非洲手鼓网”北京分站版主,网名是“律动手指间”。

李鸿说自己与鼓有缘——他从小就住在鼓楼下面。1984、1985年间,李鸿加入了人生的第一支乐队,成员包括日后零点乐队的周晓鸥,当时李鸿敲的是架子鼓,还在上初中的周晓鸥每天拿着小号跟他们一起吹吹打打,不亦乐乎。多年来,目睹北京流行音乐的变迁,李鸿越发觉得想豪气冲天地做音乐是很不纯粹的态度,充斥着虚无与迷幻,后来他遇到了非洲鼓:钝、拙,却淡定大气,平静如生活的一部分,从此欲罢不能。

鼓,模拟的就是天地万物之声,如果能让内心始终如一稚子,给自己24层深度过下滤、提提纯,把童真这种东西重新打磨出来,那什么肤色、种族都是一样的。

李鸿说:“在Djembe的鼓点中,可以忘掉规矩、忘掉乐谱,假想自己是一头灰黑色的大象,耷拉着大蒲扇耳朵,用粗壮的大腿一声一声地踩在金色的非洲大地上,每一步下去都可以听到整个山谷的震颤,咚,咚,咚,咚……”

合,才有身处其中的快乐

在原始非洲人的世界里,“通讯基本靠鼓,节日基本靠舞”,非洲鼓可以传情达意、预报天气,甚至可以吵架骂人。

北京Djembe帮的主要聚会地点是北京地坛公园、世纪坛等几大公园广场,有时还会跑到北京房山的山里来个野营鼓聚。一到周末,少则十几个、多则几十个人背着鼓从四面八方聚集到一处,围坐一圈或一字排开,拉开架势,咚咚地敲打起来。

比起冗长复杂的solo(独奏),Djembe帮更喜欢合奏。他们经常玩一个游戏:把人分成几部分,分别拍出完全不同的节奏,当大家感觉都到位了的时候,每个人轮流站在5米远的距离来欣赏这首曲子。身在其中时,每个人只关注自己的节奏,但在跳脱出来之后,发现整个曲子的合奏呈现了完全不同的合声,高低起伏、变化奇特。

“我们不提倡个人主义的自我膨胀,虽然追求大段solo是很多朋友的终极目标,但其实drum circle真正的乐趣不在于此。大家听到的不仅仅是一首非常棒的Djembe乐曲,更多的是为自己能切身参与其中而感到快乐。”

2009年元旦前后,李鸿应朋友科蒂斯的邀请去越南、柬埔寨演出。在越南的达拉特,李鸿的Djembe惊艳一片。非洲鼓还没有在越南兴起,当地的一个鼓手没想到非洲鼓跟贝斯、吉他配合也这么漂亮,拿着李鸿的鼓左看右看,最后小心翼翼地问:“能把你的鼓卖给我吗?”

李鸿一不小心成了文化普及的使者。他把重心转向了非洲鼓——开办珍珠国际打击乐学校,重点教授Djembe。如今学校的学生有600多人,最小的3岁,最大的年届七十,有学生,有白领,还有电视台的工作人员——中午休息的时间就跑过来拍一会儿鼓。

让李鸿最有成就感的并不是学校的“人丁兴旺”,而是他能看到多少人因为非洲鼓而改变:肢体更协调,性格更开朗,心情更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