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宝宝文明礼貌的11个养育细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宝宝文明礼貌的11个养育细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日常生活中,宝宝最需要养成哪些文明礼貌细节?如何引导宝宝养成这些好习惯?一起来探讨吧!

0~3岁篇

3岁以下的宝宝尚不能理解自己的行为与他人行为之间的联系,也很难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因此,对3岁以下宝宝的文明礼仪教育主要是帮助宝宝学会控制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One.不随地大小便

辰辰家原来住的是平房,上公共厕所有些不方便。父母怕麻烦就经常让辰辰在院子里大小便,从此辰辰便养成了随地大小便的坏习惯。后来辰辰家搬进了楼房,即使上厕所很方便,辰辰仍然“固执”地随地大小便,把家里弄得脏兮兮的。出去玩的时候也是如此,不论走到哪儿,只要辰辰想小便了,就随意找个地方“解决”。

对宝宝说“No”的理由:

许多人认为宝宝尚小,控制大小便的能力不强,且性别意识还尚未明晰,随时解决内急是理所应当的。然而,宝宝随地大小便不但不利于宝宝控制能力和自尊的发展,还影响了其他人,损害了公共场所的环境。

爸妈怎么做?

1.父母要有意识地养成带宝宝到厕所排便的习惯。当宝宝渐渐长大,会自己脱裤子后,更得要求宝宝先到厕所再排便。

2.带宝宝到户外或公共场所前,先让宝宝上一趟厕所再出门;如果外出时间较长,父母要留意宝宝排便的时间,提前提醒宝宝上厕所。

3.宝宝年龄较小时,控制大小便的能力确实较差,常会出现憋不住尿裤子或干脆不理睬父母的要求而随地大小便的情况。对这个年龄段的宝宝,除了提前提醒宝宝上厕所外,父母还可以告诉宝宝随地大小便的坏处:羞、影响别人、破坏环境等。

4.当宝宝有意识地上厕所时,应该及时鼓励,夸奖他是个讲文明的好宝宝。

Two.文明就餐

牛牛是个4岁的小男孩,从小吃饭就很不老实:一会儿下手从菜盘里抓菜,把菜盘弄得一片狼藉,一会儿对着餐桌嘟噜嘴唇,发出一些怪声,有时候还把口水嘟噜出来;遇到自己爱吃的菜,他就全都抱过来放在自己面前,不让别人吃。到别人家做客时牛牛也这样,经常搞得爸妈很尴尬。

对宝宝说“No”的理由:

一些父母常常认为宝宝只要能吃得下饭,怎么吃都好,甚至纵容宝宝餐桌上的一些不文明行为。久而久之,宝宝不但很难养成专心就餐的好习惯,反而影响其他人就餐的情绪。因此,应该从小训练宝宝的餐桌礼仪,让宝宝安静、文明地用餐。

爸妈怎么做?

1.从8~10个月大开始,爸爸妈妈就可以训练宝宝自己用餐了。爸爸妈妈要给宝宝创造一个整洁、舒适的用餐环境,尽量让宝宝独立用餐。

2.用餐前,爸爸妈妈要教会宝宝文明用餐(如:饭前洗手);吃饭时要坐正;咀嚼时不应发出难听的声音;进餐时不宜大声说话;保持饭桌整洁;要等全家人坐好后再动手夹菜吃饭;食物不能独自享用,等等。

3.父母要以身作则,自己吃饭时尽量不要讲笑话、发出难听的声音,给宝宝做一个好的表率。

4.宝宝好奇心强,有时很难控制自己,看到美味的食物时可能就忘记父母的要求了。所以,在就餐前,父母可以与宝宝有一个约定,例如吃饭时不讲话、不浪费粮食等。

5.当宝宝违反了事先约定好的事项时,父母可以提醒宝宝注意,如果制止效果不明显,可以适当地给宝宝一些惩罚,比如:如果宝宝有意浪费粮食,就不能继续就餐。

Three.自己的事自己做,请人帮忙要客气

青青是独生女,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对她宠爱有加。一天,青青正在自己穿一件套头衫,奶奶走过来说:“小祖宗,这个不好穿,我来给你穿。”穿好了上衣,电话响了,奶奶连忙去接电话,青青开始喊: “奶奶,给我穿裤子!”喊了几声未果,青青开始号啕大哭起来。奶奶闻声,挂了电话赶过来,青青一边踢打奶奶一边哭喊着:“你没给我穿裤子,坏奶奶!!坏奶奶……”

对宝宝说“No”的理由:

父母或其他长辈往往认为宝宝太小,什么事情都做不好,结果替宝宝做得过多。慢慢地,宝宝认为你对他好是应该的,稍不顺心就大发脾气。

实际上,即使宝宝做得不好,我们也要放手让宝宝尝试独立完成自己的事,在这个过程中,宝宝才能渐渐建立起对以后自信心的发展至关重要的自主感,并理解自己要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慢慢学会自主、独立,也只有自主、独立的宝宝才会感激别人的帮助。

爸妈怎么做?

1.学会放手让宝宝自己去做力所能及的事。例如:从8个月大开始,训练宝宝自主进餐;从1岁半开始,训练宝宝自己穿简单的衣服……

2.当宝宝需要帮忙时,父母可以要求宝宝用客气、礼貌的话来请求大人的帮助,例如:说“请帮我……”让宝宝明白,只有请求才能获得其他人的帮助,别人帮助他不是理所应当的。

3.当宝宝不愿意自己做事或请别人帮忙反而出言不逊时,父母可以拒绝宝宝的要求。比如,对宝宝说:“这是你自己份内的事。如果你需要的话,我可以给你帮忙,但是你要说‘妈妈,请帮我收拾玩具好吗?’”

Four.不冲着别人咳嗽、打喷嚏

妈妈带小芝到游乐场玩,在那儿,小芝很快交到一个新朋友,俩人玩得非常开心,两位妈妈也交谈甚欢。突然,小芝鼻子发痒,“阿嚏――阿嚏――”对着小朋友连打了两个喷嚏。小朋友的妈妈看到后脸色有点不好看,问小芝妈妈:“小芝生病了吗?”小芝妈妈连说没有。可是过了没多久,小朋友的妈妈还是找了个借口带着宝宝离开了。

对宝宝说“No”的理由:

咳嗽、打喷嚏时,鼻涕、唾沫到处乱飞,细菌也跟着鼻涕和唾沫飞出来,如果打喷嚏、咳嗽时不知道捂着嘴和鼻子,甚至冲着别人,确实很不卫生。

爸妈怎么做?

1.父母要引导宝宝咳嗽、打喷嚏时注意一些细节。例如:咳嗽或打喷嚏时应该把脸转向一边,同时捂住嘴、鼻,避免吐沫飞溅。

2.父母可以给宝宝讲一些小故事,帮助宝宝理解对着别人咳嗽、打喷嚏既不卫生也不礼貌,容易招致别人的厌恶。

3.父母不但要在平时多多强调咳嗽和打喷嚏时该怎么做,外出时也最好提醒宝宝带好手绢或纸巾,以备不时之需。

Five.不随便乱扔废物

毛毛跟着妈妈一起乘火车。妈妈给2岁半的毛毛买了一包糖果,毛毛一边剥一边吃,把糖纸都扔在了地上。起初,妈妈提醒毛毛要把糖纸捡起来,毛毛捡了一张就去玩其他玩具了,还把嘴里最后一颗糖果吐到了地上……

对宝宝说“No”的理由:

乱扔垃圾、废物会破坏公共环境,当我们看到漫天飞舞的塑料袋、景区湖边乱七八糟的垃圾、小区里随处可见的废纸,常常会抱怨我们的国民素质怎么会这么差。然而,改善公共环境要从我做起,从娃娃抓起,所以要让宝宝从小就意识到乱扔废物是不对的。

爸妈怎么做?

1.爸爸妈妈要以身作则,不乱扔废物,哪怕是一张小纸片、一个瓜子皮,都要注意扔进垃圾筒,给宝宝做出榜样。

2.从宝宝1岁开始,就可以训练宝宝把糖纸或果皮扔进垃圾篓,不可以往地上或水池里扔杂物。坚持这样做,宝宝就会形成习惯,不会乱扔废物。

3.如果宝宝任性不愿意完成任务,父母应该以身为范,捡起宝宝扔掉的垃圾,丢进垃圾筒,让宝宝明白垃圾绝对不能乱扔。

Six.不乱动别人的东西

有一天,妈妈带着天天去办事。当妈妈跟办公室里的工作人员交谈时,没多久,天天便开始不安分了,她一会儿摸摸办公桌上的文件筐,一会儿爬上了沙发,看到办公室工作人员随手放在沙发上的包,竟从中抽出一个眼镜盒。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脸色开始不好看了,最后实在忍不住,说:“小朋友,不可以乱动这些东西啊!”

对宝宝说“No”的理由:

乱动别人的东西是非常不礼貌的,这种行为常常惹人厌烦,甚至还可能引起一些纠纷。最重要的是,这样不利于宝宝分清自我和他人之间的界限,会导致宝宝自我物品范围意识不清,引发不自知的“偷窃”。

爸妈怎么做?

1.爸爸妈妈平时在与宝宝交往时,可以适当地让宝宝意识到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界限,例如告诉宝宝:“大杯子是妈妈的,小杯子是宝宝的。宝宝喝水就要用自己的小杯子,不能用妈妈的大杯子。”从而让宝宝意识到自己与他人的物品使用时有一定的区别。

2.带宝宝去做客或公共场所时,可以事先告诉宝宝:不是自己的东西绝对不能动。

3.当宝宝忍不住要动别人的物品时,爸爸妈妈要及时提醒宝宝遵守规则。如果宝宝不愿意遵守,父母就要及时制止宝宝,让宝宝明白“不乱动别人的东西”这个基本规则绝对不可以更改。

3~6岁篇

3岁以上的宝宝已经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了,这个阶段是宝宝人际交往能力迅速发展的时期。此时的文明礼仪教育主要是帮助宝宝学习如何妥善地待人接物,如何正确处理自己、他人和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

Seven.好吃的大家一起分享

3岁半的晴晴在妈妈看来是个小“吝啬鬼”,什么好吃的都要自己护着。比如:妈妈给晴晴买了一包饼干,遇到小伙伴,妈妈要晴晴分给小伙伴一些,晴晴坚决不同意,甚至连妈妈也不让吃。当小伙伴来晴晴家做客时,好吃的、好玩的晴晴都要藏起来。

对宝宝说“No”的理由:

分享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行为,是个人和他人和谐交往的基础,懂得如何分享的宝宝会获得更好的人际关系。分享不仅仅是分享物品,还可以让别人来分享自己的情绪和情感,这对宝宝的心理健康也有着重要影响。

爸妈怎么做?

1.分享意识的培养不可太“着急”。常常看到一些爸妈甚至老师,要求1岁左右的宝宝就开始分享,这是不可能的。1岁左右的宝宝连自我意识都不是很清楚,更不可能分享。分享的实质是什么?是一种延迟交换,宝宝分享意识的发展一定要经过自我意识(意识到自我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约1岁至1岁半)――声称自我(常说“这是我的”,约1岁半至2岁半)――即时交换(现场交换,约2岁至3岁)――延迟交换(分享)的过程。如果在宝宝还没有学会即时交换之前就要求宝宝分享,是不现实的,严重的甚至会伤害宝宝维护自己的意识。

2.3岁以后,宝宝慢慢学会即时交换了,之后,爸爸妈妈可以多多地向宝宝讲分享的好处,在日常生活中让宝宝感受分享的利处,例如告诉宝宝:“如果把你的饼干给妈妈吃一块,妈妈等会儿出去的时候就给你买一个小点心。”

Eight.我会礼貌待客

家里来了客人,小虎兴奋不已,他一会儿走进厨房,让正在给客人准备饭菜的妈妈帮他拿玩具,一会儿走到客厅,扑到爸爸的怀抱里,缠着爸爸跟他一起玩游戏。情急之下,爸妈训斥了小虎,但换来的却是小虎更加卖力的捣乱。小虎的邻居妞妞家却是另一番情景:家里每次来了客人,妞妞都局促不安。妈妈让妞妞跟客人打招呼,平时活泼开朗的妞妞却躲到妈妈身后,怎么也不肯。

对宝宝说“No”的理由:

客人来了时,有的宝宝非常兴奋,有的宝宝对客人态度冷漠,而有的宝宝躲在一旁,表现得拘谨、紧张、胆小,态度不自然。家中来客人正是培养宝宝人际交往技能的良好时间,爸爸妈妈可以借机培养宝宝的待客礼仪。

爸妈怎么做?

1.平时,爸爸妈妈可以通过一些儿歌、游戏等引导宝宝了解待客的礼仪。比如:家里来客人时,宝宝应该能够大方地与客人打招呼,对客人的问话要有礼貌地回答,不害羞,也不随便开玩笑;当父母与客人谈话时,宝宝知道安静地在一旁看书或玩耍,不插嘴,不乱跑,不发“人来疯”,更不能当面或背后取笑客人;就餐时,宝宝不要自己先抢吃抢喝;客人离去时,宝宝知道说“再见”。

2.客人来之前,可以让宝宝参与做一些接待客人的准备工作,如:准备饮料、糖果、点心,为小客人准备玩具、图书,与宝宝共同创造一种迎接客人来到的气氛。

3.客人来的时候,千万不要强求宝宝干他不愿干的事、批评宝宝或揭他的短。

4.爸爸妈妈自己要热情待客,给宝宝做出榜样。

5.客人走后,父母要及时对宝宝的表现做出评价,肯定好的行为,指出不够的地方以及改进的办法,使宝宝逐步提高待客能力。

Nine.有理不在声高

最近,妈妈发现圆圆脾气很不好。一天,圆圆吃晚饭时把袖子放到了桌子上,妈妈担心她弄脏了衣服,就说:“圆圆,你别把袖子放在桌子上蹭来蹭去,可脏了。”圆圆突然很大声地对妈妈喊叫道:“那我把胳膊放哪儿啊?真烦!”

对宝宝说“No”的理由:

当宝宝遇到与别人意见不一致的时候,难免会发生争执。然而,宝宝需要学会如何正确地处理矛盾和冲突,才能更妥善地处理人际关系。与别人意见不一致时,是大声吵架有用还是说理并想办法解决有用呢?答案肯定是第二种。所以,爸爸妈妈要培养宝宝学会如何聪明地处理矛盾,而不是大声嚷嚷。

爸妈怎么做?

1.要想让宝宝学会聪明地处理矛盾,爸爸妈妈务必以身作则,平时不要在家乱发脾气。尤其是当宝宝“犯错”时,爸爸妈妈一定要耐心地对宝宝讲道理,千万不要一冲动就朝宝宝大声嚷嚷。否则宝宝很快就学会跟你“对着干”,也一样大喊大叫。

2.爸爸妈妈平时应该教会宝宝如何妥善地处理情绪、控制情绪,也可以通过讲故事,让宝宝看一看故事里的人物是如何处理冲突的。

3.当爸爸妈妈与宝宝意见不一致时,爸爸妈妈也应该尊重宝宝,与宝宝共同商量,找到一个大家都满意的解决方法。

4.当宝宝忍不住大发脾气之时,爸爸妈妈千万不要跟着发脾气,而是耐心地等待宝宝安静下来,再跟宝宝讲道理、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

Ten.影响了别人要道歉

景景快5岁了,一天和邻居家的小朋友玩,景景拿着积木桶转圈圈,不小心碰到小朋友的脸,对方马上大哭起来。景景见状跑回了家,妈妈让景景去道歉,景景说:“我才不道歉。”妈妈说:“影响到别人都要道歉。”景景又说:“我不去,我害羞。”妈妈说:“妈妈陪你一起去。”可是景景还是不愿意去。

对宝宝说“No”的理由:

犯错,不管是有意的还是无心的,都要勇于承认并及时改正。如果犯了错,影响或伤害到了别人,又不承认错误,这是人际交往中的大忌,会让别人认为这个人不可交,甚至会讨厌、攻击犯错的人。因此,从小让宝宝做到影响了别人要道歉,不但是一种礼貌,还为宝宝学会更好地与人相处做好铺垫。

爸妈怎么做?

1.当宝宝影响或伤害到别人时,要及时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向对方道歉。道歉的时候要心怀愧疚、语气诚恳,但不能畏畏缩缩、过于胆小害羞,也不能满不在乎,让人怀疑有应付之嫌。

2.爸爸妈妈要给宝宝做好榜样,如果做了影响宝宝的事,主动跟宝宝道歉。平时多跟宝宝讲一些小故事,告诉宝宝当我们影响到了他人的时候,别人会很不舒服、很不高兴,我们要及时、主动地道歉。

3.当宝宝因为害羞或胆小不愿意道歉时,父母可以给宝宝心理支持:“我可以陪你一起去。”如果宝宝还是不愿意,爸爸妈妈要亲自给人家道歉,但一定要让宝宝看在眼里,从而明白,当我们影响到别人的时候,一定要勇于承担自己的错误。

Eleven.不在公共场所吵闹

妈妈带4岁的莹莹到图书馆借书。图书馆里有一个雕塑,周围用铁链围了一圈栏杆。莹莹晃了晃栏杆,铁链发出了清脆的响声,莹莹觉得很好玩,就用力摇晃起来。声音惊动了图书馆里很多人,大家都向她们母女投来异样的目光。妈妈觉得很尴尬,要求莹莹松手。莹莹不听。妈妈要把她拉走,莹莹大喊着:“我不要!我不要!”一边使劲拽着铁链不松手,响动更大了……

对宝宝说“No”的理由:

公共场所是大家公用的环境,每个人不恰当的行为都会对他人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像图书馆、医院这种对安静要求较高的环境,更不能喧嚣吵闹。宝宝需要从小理解这个规则,以免在公共场所成为“人见人厌”的吵闹者。

爸妈怎么做?

1.爸爸妈妈要以身作则,带宝宝外出到公共场所时,自动降低说话、做事的声音,给宝宝树立一个榜样。

2.带宝宝去医院、图书馆这类公共场所前,先跟宝宝讲清楚规则:在公共场所不能大声讲话,也不能玩闹。进入公共场所前,告知宝宝:“我们现在都要变成小花猫,静悄悄地走路、说话。”

3.宝宝偶尔记不住时,爸爸妈妈要及时提醒宝宝不要发出太大的声音。

4.宝宝明知故犯无法控制自己时,爸爸妈妈可以果断地采取一定的方法,比如:带宝宝离开现场,找个人少僻静的地方,等待宝宝发完脾气,再告诉他“如果我们不保持安静,就不能在公共场所继续待下去”。等他愿意保持安静的时候,再进去。通过这种方法,让宝宝明白在公共场所喧闹是不被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