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农牧区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项目效果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农牧区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项目效果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生殖道感染是指人类生殖道由细菌、病毒、原虫等微生物所导致的感染,严重威胁人类生殖健康,是影响已婚育龄妇女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主要发生于性活跃的生育年龄妇女(15~49岁),常表现为白带异常、外阴瘙痒等症状,生殖道感染的患者很多。我们自2010年实施"农牧区生殖道感染项目"以来,先后开展了摸底调查、干预治疗、中期评估等工作,系统地了解了生殖道感染在我县农牧区育龄妇女中的流行现状,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为更好地预防生殖道感染提供依据。现对实施项目点的510例已婚妇女生殖道感染干预效果进行如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和干预疾病 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1年9月一个乡已婚育龄妇女510人(主要是项目实施第一年检出疾病未治愈的对象)进行调查和监测,平均年龄34(19~49)岁,根据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站现有条件,将目标疾病定为我国妇女最为常见的四种目标疾病即:细菌性阴道病、滴虫性阴道病、念珠菌阴道炎和慢性宫颈炎(宫颈糜烂Ⅰ-Ⅲ度)。

1.2评估方法和干预措施

1.2.1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510名目标人群分别于干预前后进行生殖道感染防治相关知识的问卷调查。

1.2.2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510名目标人群进行妇科体检复检调查和监测。

1.3采用宣传教育和对查出疾病现场治疗进行干预。宣传教育干预:对育龄妇女发放生殖道感染防治宣传资料;以集中培训的方式在县人口学校对县、乡服务站医师及宣教干部进行了11场次的培训,再由医师、宣教干部对村级计划生育宣传员进行讲解"生殖道感染防治、妇女常见病防治、艾滋病预防知识";再由参加培训的村级宣传员在村民大会上对育龄群众作宣教。对查出疾病的治疗干预;于2010年5月~2011年9月以每年两次对目标人群进行妇检监测及随访,对查出的目标疾病感染者统一规范进行治疗。技术服务人员由县服务站中级以上职称人员经统一培训后承担。

2检查方法与诊断

细菌性阴道病:下列四项标准中满三项即可诊断:均质稀薄的阴道分泌物;阴道pH值>4.5;胺臭味试验阳性;线索细胞阳性。滴虫性阴道炎:取阴道分泌物悬滴法查滴虫。念珠菌阴道炎:取阴道分泌物湿片法查白色念珠菌孢子和假菌丝。慢性宫颈炎:妇科医生用肉眼观察宫颈判断糜烂Ⅰ-Ⅲ度者。

3结果

3.1项目点调查和监测情况 2010年5月~2011年9月对目标人群共进行了4次的妇检调查和监测。监测率为99%。

3.2受检妇女的人口社会学特征 在监测的510例中,平均年龄34(19~49)岁,哈萨克族481例(94.31%),回族29例(5.69%)。在510名目标人群中经济条件较好51例(10%)、一般340例(66.67%)、贫困119例(23.33%)。放环352例(69.02%)、其他158例(30.98%)。检出疾患者数为211例,患病率为41.37%。

3.3干预后目标疾病下降明显,细菌性阴道病下降5.78%,滴虫性阴道炎下降1.33%,念珠菌阴道炎下降1.36%,慢性宫颈炎下降0.86%,干预前后各种目标疾病变化情况,见表1。

3.4干预前后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情况。干预后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见表2。

4讨论

4.1农牧区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疾病中以细菌性阴道病、滴虫性阴道炎、念珠菌阴道炎和慢性宫颈炎最常见。4种目标疾病的患病率为细菌性阴道病40%,滴虫性阴道炎2.76%,念珠菌阴道炎11.72%,慢性宫颈炎50.34%。患病率由项目实施前的52%逐步下降为41.37%。

4.2经过干预4种生殖道感染疾病的患病率明显下降,细菌性阴道病、滴虫性阴道炎、念珠菌阴道炎和慢性宫颈炎经每次监测和干预后都呈明显下降趋势。

4.3干预后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防治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宣传教育干预是生殖道感染干预的重要内容。

4.4建立适合在农牧区开展健康教育的方法,利用农村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网络中的宣传员、技术人员,在农村各种村民会议、计生协会活动和平时的接触中用当地群众自己的语言宣传生殖道感染防治知识可极大提高宣传效果,普及宣传教育知识。

4.5项目与日常工作相结合充分体现计划生育服务以人为本、以妇女为中心。利用每年两次对落实避孕措施的育龄妇女进行医学监护的时机进行生殖道感染监测和干预,可做到对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在基层开展工作,将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及技术服务直接送到农牧区,方便了育龄妇女就医,减轻了就医负担,发病率明显下降,提高了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水平。因此,继续实施该项目是广大育龄群众的呼声和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