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城市贫困:一道最容易被误读的暗伤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城市贫困:一道最容易被误读的暗伤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世界观察研究所和全球环境研究所近日在北京共同《世界报告2007:我们城市的未来》中文版,称目前30亿的城市人口中有10亿居住在“贫民窟”。

就在这份世界城市报告里,一位专家提醒我们说:有两种城市世界正在出现:一是富人的城市世界,这些富人被“囚禁”在有大门的社区里,无论在亚洲、非洲还是拉丁美洲,他们都很长寿;二是经济上和社会上都无权势者的城市世界,他们拼命工作以逃脱贫困,随时冒着生命危险。历史上大面积的、明晃晃的农村贫困触目惊心,催人反省,但遮蔽在灯红酒绿高楼华厦背后的城市贫困,却往往容易被我们所忽略或者误读。

10亿城市贫民中国占多少?这个问题可能不好回答,但几个侧面数据值得我们对此保持足够的警醒:一是2005年10月民政部公布的我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口数目已达2195.5万人;二是国际上通常所说的“问题城市”,如老工业基地和资源枯竭城市,我国就有180多个,占全国县级以上城市总数的26%,占地级城市总数的32.4%;三是在2004年,全国农村贫困发生率下降到2.6%,而城市贫困发生率却扩大到6.8%……

在这些数字化的城市贫困背后,还有一种比贫困本身更值得警惕的暗流:城市贫困家庭的子女可能因为生存发展成本的制约而同样丧失创造收入的能力和机会,结果导致我国城市贫困人口部分地发生“代际转移”。

城市贫困是一道最容易被遮蔽与被误读暗伤,弥合这道伤口的“药品”有很多,而见效最快、副作用最小的却只有“就业”。就业则民生,失业必致贫。客观地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的华丽转身是在基本社会保障还没来得及拉幕的前提下就全力推进的,这就使失业与贫困快速“联姻”;而养老保险等商业保险体系建设天生是“喜新厌旧”的,即希望更多的新人为保险的积累做贡献,希望更少的中年人和老人享受保险,加上医疗、教育体制改革中市场化和产业化的硬伤带来公平性和公益性的大幅下降,“城市贫困人口”成了很多城市高速GDP的“沉没成本”。

有一些代价是我们必须支付的,但任何涉及人本的代价都是需要及时清偿的。世界上的城市政府都到了需要为穷人投资、向弱势群体倾斜、扩大生产性就业、抛弃“效率至上”单维发展观的时候了。揭开繁华都市背后的城市穷人生存谜底,就能触摸到一个城市、一个社会的底线或者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