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通过对建筑工程特点及其质量特性的分析,将施工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进行控制,重点对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具体的管理办法。
关键词:质量管理;施工过程;控制
一、建筑工程的特点及其质量特性
1. 建筑工程的特点。建筑工程虽然也是一种产品,除具有一般产品所共有的特性外,还具有其特定的内涵,和其它产品有很大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工程施工过程的单一性和最终产品的多样性。
1.2建筑工程产品的固定性和工程施工的流动性。
1.3工程产品形体大、投入高、生产周期长、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1.4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手工作业多。
1.5室外作业多,受自然因素影响多。
1.6工程施工过程涉及到范围广,产品的社会影响大。
2. 建筑工程的质量特性。由于建筑工程和其它产品相比生产过程有许多不同,这就决定了其质量特性也和其它产品不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较多。
2.2质量波动大。由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单一性、流动性,使得建筑工程不可能象其它产品那样进行现代的流水线生产,也不可能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机械化,这就决定了施工过程中手工操作较多。另外施工过程还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任何一个因素发生变化都会影响到工程质量,使工程质量发生波动。我们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全过程地对系统因素进行监控,坚决杜绝因为系统性因素的变异而导致的质量波动,使工程质量波动严格控制在偶然因素范围内。这也是笔者将要探讨的重点内容。
2.3工程质量具有隐蔽性。每个工程项目一般有一个或几个单位工程组成,每个单位工程又有多个分部工程组成,每个分部工程又分为若干个分项工程,每个分项工程又可分为一个或几个检验批。在施工过程中,工序交接多、中间产品多、隐蔽工程多,因此工程质量的隐蔽性很强。
2.4检验方法的局限性。建筑工程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检验方法也不同于其它产品,不可能象一般工业产品通过最终的检验来判断产品质量。如工程施工中出现不合格品,将无法象其它工业产品那样拆卸后更换,有的质量缺陷将无法补救,只能作为永久的遗憾!因此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以预防为主,对施工过程进行全方位控制。
二、理清两种关系
质量、进度、经济效益是进行项目管理的主要目标,为了保证质量管理目标的实现,笔者认为有必要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
1. 质量与进度的关系。在检查验收中发现质量缺陷时,经常会听到相关人员解释说:“没办法,要抢工期啊!”。这是一种典型的错误逻辑思维,认为质量和进度是一对矛盾,要抢工期就保证不了质量。这两者之间并不是矛盾的,关键在于我们看待这两者关系的高度。如果就事论事,仅看眼前的一点事情,两者是会发生矛盾,如我们把眼光放远点,就不会有这种看法了。
2. 质量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很多人认为要保证或提高工程质量就必将导致工程成本加大,许多时候是被动地抓质量,而不是主动地去管理控制。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是需要资金投入的,但我们不应该只看到局部,而要看到工程施工的全过程。正如笔者上面举得汇通女人城的例子,由于保证和提高了模板质量,砼工的成型好,使得后面柱、梁、板的粉刷工序省去了,为项目创造了直接的经济效益。另外,由于工程质量好,还可以为企业赢得市场,取得更大的社会效益。
三、树立品牌理念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发现,诸如服装、电子产品等,许多不同品牌的产品功能和制作材料相同或相近,但它们的价格却差别很大,名牌产品比普通产品的价格高,这主要是由品牌决定的。当然名牌不是一天造就的,它是通过长期的产品信誉积累形成的,说到底还是由产品的质量决定的。建筑工程也是如此,企业必须树立自己的品牌,以质取胜。现在的建筑市场透明度很高,施工的直接成本基本公开化,可竞争的余地较小,建筑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只有走提高质量这条路。
四、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的控制措施就是要保证系统的各个环节正常运转,只有质量管理系统正常运转了,我们的施工质量才会有保证。依据建筑过程的特点及其质量特性,将施工过程划分为以下三个环节进行全方位控制。
1. 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非常重要,但许多时候往往忽视这个阶段的质量控制,如果准备不充分,很难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具体可采取下面的措施。
1.1做好质量策划。质量策划通常包含在施工组织设计中,主要是针对特定工程项目的质量目标,编制具体的质量控制措施,是进行项目质量管理的依据。具体而言,质量策划应包括:编制依据;项目概况;质量目标;组织机构;质量控制及管理组织的系统描述;必要的质量控制手段,检验和试验程序等;确定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的作业指导书;与施工过程相适应的检验、试验、测量、验证要求;变更和完善质量策划的程序等。
1.2 配置合适的施工要素。施工准备阶段,要积极做好施工要素的配置。施工要素包括:施工人员、施工机械设备和施工材料。要素配置要结合工程特点,不能一概而论,要对相关的市场做调研。具体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2.1人员配置要能满足工程的施工需要。人员配置包括项目部管理人员的配置和施工操作人员的配置。工程开工前,要依据工程规模和特点配备合适的管理人员,明确各人的岗位职责,建立健全各种管理制度。拟定的施工人员和分包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施工经验,这是施工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
1.2.2施工机械设备的选择。施工机械设备要满足工程的施工需要并考虑其经济性,选择的参数主要有:技术性能、工作效率和质量、可靠性及安全性、维修的难易、能源消耗等。
1.2.3施工材料的准备。工程所需的水泥、砂石等原材料;商品砼等半成品;门窗等构配件都将成为工程的组成部分,它们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最终工程产品的质量,必须对其进行严格控制。施工准备阶段必须做好供应商的选择,认真订立好供货合同,编制切实可行的材料进场计划,明确材料的质量要求,落实材料进货验收和送检措施。
1.3 科学合理的布置施工现场。从表面看施工现场和工程质量好像关系不大,事实上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施工现场的材料堆放是否科学合理对材料的质量有着重大影响。整洁文明的施工现场可以对工程的施工质量起到保证作用,我们很难想象脏、乱、差的施工现场能做出优质工程。
1.4 做好必要的技术准备。开工前要做好施工图纸的会审、工程施工所需图集的收集、施工技术方案的论证、测量控制点的建立和审查、测量及试验设备的校验等技术准备工作。
2. 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效果将最终决定工程质量,是进行项目质量管理的实施环节,可按事前、事中、事后进行控制。
2.1事前控制
2.1.1检查施工所需的各种施工要素是否落实到位,是否满足施工需要。施工机械设备必须运转正常并有相应的应急措施,工程材料须已检查验收合格,须持证上岗的人员持有有效的证件。
2.1.2检查技术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施工方案、技术交底、质量控制点的设立、测量和试验设备。
2.1.3做好技术复核工作,凡涉及施工基准和依据的技术工作,要安排专人负责复核性检查,以避免基准失误给整个工程质量带来难以补救的或全局性的危害。
2.1.4严格落实工序交接制度,上道工序未验收合格严禁进入下道工序施工。在施工过程中要使所有施工人员逐步建立下道工序就是上道工序用户的理念,上道工序不但要保证自身验收合格,还要会下道工序的施工创造有利条件。
2.2事中控制。建筑工程的质量是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靠最终的检验和验收是无法保证工程质量的,保证所有施工作业过程的效果与质量是施工过程质量管理的基础。
2.2.1施工班组的自检。施工班组的施工作业活动结束后,要按照施工技术交底的要求对所完成的工程进行自我检查验收,对自检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完善。
2.2.2项目部的巡检。项目部的技术员、施工员、质量员及安全员等管理人员要经常深入施工现场,对所进行的施工作业活动进行巡检。巡检工作要常态化、制度化,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对于一些特殊工艺或重要工序要有专人不间断地跟踪监督检查。
2.2.3项目部质量员的专检。项目部的质量员对施工班组的作用活动要进行普查并做好有关质量记录,对过程中发现的质量隐患要及时督促施工班组进行整改。项目部必须赋予质量员相应的权利,对未经质量员验收合格的工程量可不予结算,以保证质量员日常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2.4工序的交接检查。每道工序施工结束后,项目部可由技术员负责牵头,质量员、施工员、安全员、材料员、本道及下道工序的施工班组长参加,对工序完成情况进行验收。检查施工技术交底的完成情况、现场安全文明情况、材料使用情况及对下道工序的影响情况等,经项目部检查验收合格后移交给下道工序施工。对隐蔽工程等须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的工序,在项目部验收合格后及时向监理工程师报验,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再进行工序交接。
2.2.5见证取样和送检。施工过程中要按规定做好见证取样,所取的试件、样品等要有代表性,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2.3事后控制。由于建筑工程的中间产品多、隐蔽工程多,每个检验批完成后都要及时验收并做好记录。事后控制是在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结束后进行的,是一种被动控制。
2.3.1整改。施工作业活动结束后,经验收发现不符合技术交底、设计图纸或施工验收规范要求的,如能经整改达到要求,可编制相应的整改方案并安排施工班组进行整改,整改结束后重新验收。一些重大的质量隐患,应由施工、设计、监理、业主共同制定整改方案并报政府质量监督部门备案,有的还需组织有关专家对整改方案进行论证。
2.3.2返工。施工中出现的不合格品如经整改仍不能达到合同要求的,只能返工重做,绝不能让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
2.3.3检查项目部的质量管理系统。如施工过程中出现了整改或返工现象,一定是质量管理系统的某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项目部应立即进行检查并纠正并制定纠正措施,避免重复发生。
2.3.4成品保护。分项工程或分项工程的一部分已经施工结束,而其它一些分项工程或分项工程的其余部分仍在施工,应根据具体的成品特性采取防护、包裹、覆盖、封闭等成品保护措施,对施工顺序要进行科学合理安排。
3. 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单位工程施工结束后,通过对实体质量的检查验收,只有符合施工验收规范、图纸设计及合同规定的工程才进行竣工验收。本阶段重点是对单位工程和有关质量文件、记录的质量进行管理控制。
3.1竣工验收的条件。
3.1.1单位工程所含分部(子分部)工程的质量应验收合格。
3.1.2消防工程已验收合格。
3.1.3质量控制资料齐全有效。
3.1.4有关安全和功能的检验资料完整。
3.1.5主要功能项目的抽查结果应符合相关专业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
3.1.6观感质量验收应符合要求。
3.2实体质量检查。
3.2.1项目部的自检。项目部要成立内部验收组,对整个工程质量进行逐一排查,对发现的不足应立即整改。项目部验收合格后,报请监理部复查。
3.2.2监理部的复查。监理部可组织相关专业监理工程师进行复查,对工程项目分层按间进行普查,不留缺陷,对存在的问题应及时通知项目部整改并复核。
3.2.3工程预验收。经项目部、监理部验收后,如无质量问题可组织竣工预验收。参加预验收的人员主要由业主、监理、施工单位组成。
3.2.4竣工初验。预验收合格后,可组织竣工初验。由所有工程项目的责任主体组成验收组,邀请政府质量监督部门参加。验收后形成文字记录,对存在的问题应及时整改。
3.2.5竣工验收。竣工初验存在的问题经整改并符合要求后,可组织工程最终的综合验收,所有相关部门都要参加。
3.3工程资料。项目部自检、监理部复核、有关部门审查合格后备案。
五、工程质量控制的统计分析
施工质量管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找出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并加以控制,避免类似问题重复发生,克服质量通病,这就要求我们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来进行质量管理。
1. 运用统计方法来分析造成质量问题的原因。施工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因素较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运用统计方法能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具体的统计方法有:
1.1调查表法。
1.2分层法。
1.3排列图法。
1.4因果图法、
2. 运用统计方法进行质量控制。运用统计方法可以了解工程质量的波动情况,判断施工过程是否处于稳定状态,以便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主要的统计方法有:
2.1直方图法。
2.2控制图法。
2.3相关图法。
结语: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只要我们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对施工作业活动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控制,建筑工程质量一定能保证并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1)
[2]田金信《建筑项目管理》(2002)
[3]《2000版质量管理体系国家标准理解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