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古代藏书家管理和研究藏书的方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古代藏书家管理和研究藏书的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古代私人藏书家重视对藏书进行整理和研究,大大提高了藏书的质量。他们不仅是收藏家、而且大多还是考订家、校雠家、赏鉴家,他们整理藏书的理论和方法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藏书家 藏书管理 藏书研究

在中国的藏书文化中,藏书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对于个体的藏书家来说,他们只是整个藏书文化链条中的一个环节,他们对自己的藏书做了大量的研究整理工作,如版本鉴定、校勘、考证、分类编目、补辑等,从而使藏书得以很好地保护。也正是由于成千上万的藏书家薪火相传、不懈努力,才使许多珍贵的典籍代代相传,使中国文化源远流长。

一、 版本研究

藏书家大都重视藏书版本研究,很多藏书家都是版本学家,如宋代的沈括、叶梦得、晁公武、尤袤、朱熹、洪迈、陈振孙等。明代的高濂、杨士奇、陆深、胡应麟、毛晋、毛等。清代的钱曾、孙从添、纪昀、顾广圻、黄丕烈、叶昌炽、缪荃孙、叶德辉等藏书家对书籍版本及其授受流传过程颇为重视,均精通版本之学。

明代徐勃通过从书籍的内容和形式来鉴定版本年代以及优劣真伪,或从语言文字鉴定,或利用史料鉴定,或从纸墨鉴定,或利用目录学著作鉴定,或从印记、序跋鉴定。除了鉴定版本外,还喜欢研究不同版本的异同。如在《红雨楼序跋・李文公集》云:“《李文公集》十八卷,景佑三年欧阳文忠序之,又为之跋。余家藏有旧本,序次稍异,乃邵武郡守冯师虞所梓,板存郡斋。此本首无欧序,而更以王融,何方伯宜序,刻在景泰乙亥;邵武本刻在成化乙未。互有鱼鲁之误,因两存之。”

二、校勘

由于历代刊刻或者抄写的失误,造成我国大部分古书中都出现一些错误,藏书家很重视藏书校对,他们或借书对校,或自读自校,或借鉴他人之校,有的用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对家藏书籍进行校勘。

北宋宋绶藏书之精,注意校雠,多为时人称赞。 如沈括《梦溪笔谈》卷二五云:“宋宣献博学,喜藏异书,皆手自校雠,常谓校书如扫尘,一面扫,一面生,故有一书每三四校,犹有脱谬。“

南宋楼钥藏书逾万卷,他亲自校核,因此他的藏书为世所重,人称“善本“。

明代徐勃曾校对《文心雕龙》三遍,讹误犹未尽释,好友郁仪藏有校本,徐勃就向他请教,郁仪就将所有见解写到徐勃 的书上。可以看出徐勃严谨的校书态度,往往一书校对两三遍仍不满意,还“尚俟同志博雅者商略”。

清代叶德辉叶德辉在《藏书十约・校勘》中也说:“书不校勘,不如不读。”

顾广圻被誉为清代第一流校勘家,主张“书必以不校校之。”

黄丕烈勤于校勘,所校不下百数十种,作有《周礼札记》、《国语札记》、《战国策札记》、《山海经校勘记》等。

三、考证

古代私人藏书家还很注重对藏书进行考证,有对作者进行考证的,有对版本考证的等等,他们或援引它书,或援引地方志,或从书中内容进行考证。

明代徐勃认为每本书应该实著作者的地理官爵,以便后人考镜,所以他很注重对作者隐晦生平进行考证。如其云:“《武林旧事》六卷,题曰泗水潜夫辑。正德中,浙江巡按御史宋廷刻之。跋语云‘潜夫不知为谁’?余考《七修类稿》载元人周密字公谨,居齐作《斋东野语》,居杭癸辛街作《癸辛杂志》,自号泗水潜夫……余考泗水潜夫即密也,当是居杭日所著耳。” 又如《事物纪原》未著作者,但他根据文中所记述的年代,推断出此书为熙宁中之人所著。

四、编目

很多藏书家都整理目录,并且撰写题跋、书目提要,形成了私家藏书的目录体系,推动了古典目录学的形成和发展。这些书目可以反映私家藏书概况,并且编制书目的方法对后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成为后世研究书籍散佚、学术流变的重要资料。

阮孝绪的《七录》是继汉刘歆《七略》南朝齐王俭《七志》的又一部目录。该目录撰有简要解题,揭示作者的事迹,典籍流通情况,是非常难得的一项学术尝试活动。编目力求完备,是现存第二部史志目录《隋书・经籍志》的范本。

著名的私家目录还有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附有提要的私家书目,提要重点是著者介绍和内容要旨,有的包括学术源流,每类之前有总论,开解题目录之先河。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解题的内容包括卷数的记载、作者的介绍、内容的提示和评论,首创目录学中的解题体裁。无论分类或解题,都有新发展和新贡献。所著录之书全面反映了南宋以前的图书。

尤袤《遂初堂书目》著录了不同版本,开创了目录著录版本的先河。

到了清代,目录学知识广泛传播,私家藏书目不仅有目录,还有解题,提要或者札记,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私人藏书家在目录学研究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如章学诚,总结出“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为核心的目录学理论,又提出“互著别裁”在书目著录中的作用。

五、补辑

许多藏书家残书亦收,以俟他日偶全,有时一本残书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因缘际会,把佚失的部分找到,复合为一。不仅丰富了自己的藏书,而且使许多孤本、珍本得以流传。黄丕烈曾曰:“如果不全本而弃之,从此无完日矣,故余于残缺者尤加意焉。”

明代徐勃有家藏《福州旧志》缺一册,十年后才因参与纂修府志之便将书补全。家藏《艺文类聚》缺四册,偶然于官贤坊内的小书铺中见数册混入杂书中,徐勃以数十钱购买,从而使此书免受糊壁覆瓿之灾,但仍缺六卷,数年无从觅补,后在林志尹处见一册,重加装订,遂成全书。

清代郁礼藏有《辽史拾遗》,但缺五十叶,后遇到一拾字纸僧,背两篓废纸,他翻阅一下,竟发现《辽史拾遗》部分手稿,他将全部字纸买下,在废纸堆中,闭户两月,一一整理,所缺《辽史拾遗》五十叶竟然都在其中,正好补上。如果不是他处处留心,那么就很可能与之失之交臂。

很多私人藏书家节衣缩食倾囊购书,对藏书进行编制目录、校雠、辑佚,并切刊刻,才使古代的珍本秘籍得以流传至今。

参考文献

[1]叶德辉.藏书十约:校勘.北京:燕山出版社,1999

[2]顾广圻.思适斋集:卷五《思适寓斋图自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3](明)徐勃撰,沈文倬校点:红雨楼序跋.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

[4]任莉莉.谈私家藏书的文献学价值.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2(7)

[5]李希泌,张淑华.中国古代藏书与近代图书馆史料(春秋至五四前后).北京:中华书局,1982

[6]任继愈.中国藏书楼.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