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区域品牌成长轨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区域品牌成长轨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虽然区域品牌的建设已经走过一段里程,各地也摸索出一些成功经验,为产业集群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

经过多年的自我发展和政府培育,沿海各地产业集群星罗棋布,无疑是经济增长的亮点,其经济总量和国际国内贸易量所处的地位举足轻重,已经成为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载体。但是,大多数产业集群的发展轨迹走的是粗放型发展模式,是通过做大制造能力、做大专业市场和完善产业配套能力发展起来的,表现为加工能力过剩,企业数目多规模小,过度竞争;贴牌生产为主,缺乏自主品牌;技术对外依赖性强,自主创新不足。

针对产业集群目前以贴牌生产为主,处于产业价值链低端的现实,品牌战略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其中不只是企业的产品品牌,还有对于产业集群来说更重要的区域品牌。各地政府都不遗余力地引导和支持区域品牌的打造,纷纷制定区域品牌发展战略,从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

虽然区域品牌的建设已经走过一段里程,各地也摸索出一些成功经验,为产业集群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对区域品牌的建设模式做进一步的思考。

区域品牌阶段特征

区域品牌成长路径的五阶段模型,可以较为清楚地判断区域品牌的发展阶段及各阶段特征。

第一阶段是区域产品。这是区域品牌的初级阶段,企业集群依靠企业集聚形成的区位优势提供市场上富于竞争力的产品,但这些产品几乎没有什么品牌附加值。随着其他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转移将不可避免,如果区域产品不能与品牌有机融合,集群又不能尽快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区域产品的竞争力将逐渐丧失。

第二阶段是政府参与下的区域认知。企业集群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政府的重视和培育。为了振兴地方经济,政府将出台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措施,随着政府或行业协会区域营销手段的运用,集群的概念品牌引起了众多相关产业和消费者情感活动的参与,区域品牌与集群产品有了一定程度的融合,但这种融合还处于情感价值的表层,认知度需要进一步提升。如各地专业镇中被国家相关行业协会授予的某种产品名镇或者之都一类。

第三阶段是技术创新、品质提升带来的区域美誉。区域美誉是集群产品与区域品牌的有机融合,这一阶段,产业集群已经突破单纯依靠低质低价的量的扩张,集群中更多企业依靠质量管理来保证产品的品质,依靠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和附加值,集群的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和升级,区域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了较高的美誉度。

第四阶段是沉淀的区域文化。随着区域美誉度在消费者心目中的积累,区域品牌的情感性价值逐渐增加,鲜明的个性、丰富的联想和独特的市场定位使区域品牌脱颖而出,并逐渐沉淀为一种文化和精神价值。在消费者眼中,品牌背后所承载的文化是如此强大,以至于代替了他们所描述的实际功能。

第五阶段是教义化的区域信仰。犹如一个国家有自己的文化和信仰,区域品牌的最高境界是一个产业集群形成被消费者认可的信仰或信念。

目前大多数产业集群的区域品牌建设基本上完成了第二阶段,正处于向第三阶段的过渡之中。总体来说,区域品牌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其主要特征表现为产业集群的形成、企业产品的集聚、专业市场的建立和当地政府的打造。目前区域品牌的建设主要依靠政府的投资和主导运作,而企业和中介机构的参与程度还远远不够,尽管大多数企业受益于区域品牌的打造。政府所做的也主要是挂牌、注册和对外宣传,对于打造区域品牌这个系统工程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以及如何从主导操作的角色转换到引导扶持的角色,认识程度还有待提高。

区域品牌建设的绊脚石

区域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可归结为三点:

主体不清晰,功能分散

主体多元化和功能分散导致品牌产权归属不明,责权利不明确等问题,多数品牌没有经营使用章程。随着展会、洽谈会、论坛、广告等活动的举办,品牌的无形资产不断得以增值,而增值的成本耗费来自政府的公共资源。这些活动的组织运作、投资等政出多门,而品牌的后期经营管理和收益又归属其他机构负责,这种主体和功能的分割无疑削弱了品牌的统一性。没有明确的主体来有效运作区域品牌,规范其使用,必然导致品牌滥用甚至失控,最后是品牌贬值乃至消失。

缺乏系统规划,监管乏力

有些产业集群的区域品牌建设缺乏系统规划,对于其艰巨性和长期性认识不足,打造主要停留在挂牌、注册、办展、招商和广告宣传上。品牌的内涵建设、使用、经营和监管等工作没有统筹考虑并付诸实施的话,有名无实的区域品牌只能是昙花一现,经不起风浪。

区域品牌建设中已经出现的“搭便车”、“柠檬市场”、“劣币驱逐良币”等现象,使得品牌面临很大威胁,也说明了内部的环境建设和监管不力。这些现象有多种原因,一是品牌建设中的对外宣传和对内品质及监管工作不平衡或者厚此薄彼;二是政府对外宣传多,对内宣传少,政府和企业间的沟通不是很畅通,没有真正发动企业响应参与,企业多不关心区域品牌之事;三是个别企业为害群之马,故意滥用品牌,造假卖假。

政府热、企业冷

目前,区域品牌的打造主要是政府行为。现阶段政府作为区域品牌打造的投入主体是正常的,但是没有企业主体的积极参与,没有代表行业整体利益的协会组织的共同管理,区域品牌的打造恐怕难以为继。产业集群虽然已经颇具规模,但是集群内企业基本上还是各自为战,竞争大于合作,协会、商会等中介组织尚不能担当组织和管理企业的重任,如何改变现状,调动各方力量共同参与打造和维护区域品牌是个值得探索的课题。

区域品牌突出主体

创建区域品牌作为一项新的经济发展举措,是一件专业性、技术性和系统性较强的工作。区域品牌是一种主体性独立资源,而不是依附性、修饰性的东西。要打造一个国际知名的产品品牌都要需20~30 年,更何况是打造区域品牌。这既需要政府的大力推动,也需要集群企业的积极参与,更需要一个合适的主体负责整个工作。区域品牌拥有主体不仅仅关系到区域品牌保护,更关系到区域品牌的定位、架构、推广、管理,以及如何获取品牌培育、维护和发展的资金。

政府可以主导区域品牌的运作,投入资金,但政府并不是一个市场主体,政府的主要职能是进行宏观管理、环境建设和监管,在公平与效率之间进行平衡。实施区域品牌战略的最终目的是经营品牌,政府部门不具备品牌经营管理职能。再者,品牌运作包含内外多个方面的工作,如果都由政府来做,势必牵扯多个行政监管部门,依然是难以统一协调,涉及到责权利的分配问题。况且加入WTO 以后,政府如果动用公共资源来打造和运作一个品牌,是不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WTO规则的。

区域品牌与公司品牌的不同点在于主体的不同、使用监管的不同和对于经销商和消费者行为影响的不同。对于一个公司品牌来说,主体、功能和责权利都是高度统一的,统一于公司,而区域品牌的公共属性又决定了其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没有合适主体的有效运作和管理,品牌的对内管理和对外宣传等工作就会处于一种自发而非自觉的状态,就会导致无人负责维护、推广、宣传的局面,而难以产生区域品牌的搭载、辐射和协同效应,也为少数企业滥用区域品牌提供了可乘之机,一旦遭遇信任危机,品牌势必难以招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