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北宋“琐屑诗”的诗学意义初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北宋“琐屑诗”的诗学意义初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北宋琐屑诗”广泛地反映了北宋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开拓了诗歌的创作题材,表现出了强烈的现实感和生活感。北宋诗人超脱出附庸风雅的创作,转而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诗意,在琐碎事物中发掘真纯至理,这对于后世诗歌创作的日常化进程有深远影响,在诗学史上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扩大题材;平淡美;日常化

北宋“琐屑诗”在北宋独特的社会环境下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其内容囊括生活与自然细物,具有鲜明的特点,更是宋诗对唐诗在题材、表现以及思想内容上多方面的突破,给人以强烈生活感和现实感,具有深远的诗意义

1 扩大了诗歌的表现范围

由于受到儒家正统诗教观的影响,自秦汉以来的诗人们在诗歌创作中讲求温柔敦厚、美剌教化,因此较少描绘琐碎的日常生活题材。但是诗词创作本来就是源于生活的,诗不但是千古事业,更是生活,北宋“琐屑诗”成功实现了对日常生活题材的开拓,扩大了诗歌的表现范围,让诗歌创作融入了最平朴、最世俗的生活。

朱刚在《从类编诗集看宋诗题材》中将宋诗题材的总日风貌概括为“缘情”和“体物”的界限消失。其实北宋“琐屑诗”中所写到的题材,正是那些消融了缘情与体物界限而单位极度宽广的自然、人文景观及士人日常生活的内容。充分体现了诗就是生活本身,诗无所不在。北宋“琐屑诗”在题材上摆脱了传统限制,在意义指向和写作技巧上趋向两者的融合,这种融合成为巨大的开拓,最终使诗歌的题材扩大至“无所不包”的境地,生活中随处而见的诗意都被发掘出来。大量“琐屑诗”的创作使宋诗整体体现出了取材广、命意新的特点,从卑俗低微的尘世生活中寻求真谛雅韵,这才是一种真正的脱略虚浮,沉浸于艺术审美境界的人生。

北宋“琐屑诗”的题材日常生活化将许多“古未有诗”的题材源源不断的引入诗中,虽然引起过巨大的震愕和不解,但其实这样的创作取材正是宋人审美情趣深刻变化的体现。梅尧臣不避恶俗,将那些不被人注意的甚至卑微丑恶事物引入诗歌;苏轼现存关于饮食的诗文达到一百多篇,他总是情趣盎然的写鱼、肉、蔬菜、汤羹等家常菜肴和饮酒、喝茶等生活细事。他们都是从司空见惯的俗物、俗事中发掘并获取雅韵,在抒发诗情的同时最大限度的贴合人类真实的生存需要,超脱了附庸风雅的创作风气,咏叹最普通的生活事物,引导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发现诗意与禅机,极大的开拓了诗歌创作的表现范围。

2 体现宋诗平淡美的审美理想

向日常生活倾斜是北宋“琐屑诗”在题材方面的成功开拓,生活中的琐事细物成了诗人笔下的诗料,趋向世俗化的选材角度使得诗作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更多的是普通人。北宋“琐屑诗”让诗歌创作真正成为了一种人的文学,而不是文人文学,让文学逐渐的走向平易近人,贴近人们最真切最世俗的生活,从内容和创作艺术都充分体现了宋诗平淡美的审美理想。

宋诗以平淡为美学追求,可以说是对唐诗丰华情韵的深刻变革,开创了一种平易近人的新的美学范式,而最能体现这种诗歌美学新境的便是大量的琐屑诗材创作。通过“琐屑诗”创作把诗歌从遥远的“雅”拉回到接近现实的“俗”,把世人对文学的注目从那些空乏的伟大深邃牵回到每一个最小的个体,每一个真实的生活细节。北宋“琐屑诗”创作不仅引领着艺术生活化,也同时发展了日常生活审美化,不管是生活中崇高、美好的真实,还是日常的琐屑与嘈杂都被囊括进巨细无遗的“琐屑诗”中,将宋诗平淡美的特征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正是北宋大量琐屑诗作,引领着整个宋诗创作突破了唐诗的樊篱,开启了这种平淡美的诗境领域。这样的创作让宋诗在情感内蕴上有了理性的节制,多了一份温和内敛,让宋诗的艺术外貌平淡瘦劲,让诗歌创作少了文学性的矫饰与夸张,增添了生活性的平淡美与活力,引领后世诗文创作走向返璞归真的艺术归宿,走向文学最初的源泉——生活。

北宋“琐屑诗”题材极度生活化,以生活为源,带动了古代诗文创作的现实化。在世俗的生活中探究真正的“道”与“理”,一切自然的山川、草木虫鱼、人文景观及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存在其“道”,呼之欲出的诗则凸显了“一物一太极”的精益。这种诗歌风貌,与“宋学”的思想文化精神是息息相通的,讲求在琐事中咀嚼出日常生活的深永滋味,不同于唐诗的豪迈华丽,让诗文创作紧贴日常生活,细细品味清逸冲淡犹有余味,塑造了宋诗平淡美的新境。

3 引领诗歌日常化的创作风格

在北宋“琐屑诗”的创作中,诗人们巧妙的把雅俗之辩转换成了雅俗之变,审美观念上以俗为雅,字里行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效果,极大推动了整个宋诗和后世的诗歌创作向着生活化、现实化的方向发展,对元明清的诗歌创作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虽然元代诗坛盛行“雅正”的文学思潮,诗歌创作主要集中在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赠和惆怅,但是由于元代一些诗人效法江西诗派,他们的诗作也有着广泛的内容题材,触及到日常生活中的很多方面,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北宋“琐屑诗”的影响,如范梈的诗作就多写日常生活和朋友往来应酬。

明代诗坛尊唐贬宋是确定不移的文学史事实,但是在这种卑宋的时代背景下,仍然有北宋“琐屑诗”的影子渗透于文人的诗作中。在明中叶的文坛,吴中文人是一支重要的力量,在君主专制加强、商品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深入的社会背景下,吴中文人集团的诗歌走向了“世俗诗化和诗世俗化”的道路,注重对市民阶层生存状况和世俗生活兴趣的描摹。他们的创作深受苏轼、黄庭坚的影响,在诗歌范式的体认上,也有北宋“琐屑诗”细腻深刻的风格。如代表诗人吴宽就对日常生活进行了多角度的描摹,表现了广泛的日常生活题材。从食山药到食河豚,从弹琴到观东坡的墨宝,从饮茶到赏山水画卷,从友人赠猫到自己制作砚台,对于日常生活的记录广泛而细致。

清季的宋诗运动中也能体现出北宋“琐屑诗”对清代诗坛的影响。在清代末年的诗歌领域,有以祁寯藻、程恩泽为首偏于宋诗格调的流派兴起,被称为“宋诗派”,该派以北宋的苏轼、黄庭坚为宗,其主要成就就是在描写具体生活方面的艺术开拓,在很多程度上源于苏轼和黄庭坚的日常生活题材诗歌,表现了一种独特的艺术趣味,以郑珍的成就为最高。郑珍诗突出的方面是表现贫士生活。他不厌细琐,不避俚俗,将贫士生活的方方面面和具体的心理感受融入诗作中,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可以说是在时隔几百年之后对北宋“琐屑诗”的全新继承与发展。

北宋“琐屑诗”充分体现了宋诗平淡美的审美理想,是代表宋诗风格的重要部分,但它的意义并未止步于宋代,对后世诗歌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虽然自宋之后,每个朝代的诗坛都兴起过激烈的“宗唐”与“宗宋”之争,而元明清三朝也总体上是尊唐贬宋,但是北宋“琐屑诗”对于日常生活巨细无遗的描绘仍然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后世诗歌日常化的创作倾向,在浑然不觉中被继承和发展着。

参考文献:

[1] 陈衍.宋诗精华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2] 王水照.宋代文学通论[M].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

[3]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 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5] 许厚今.钱钟书评宋诗[J].江淮论坛,2008(01).

作者简介:赵静(1990—),女,河北承德人,北方民族大学文史学院中国古代文学在读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