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实践反思再创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实践反思再创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要:差异造成了不平等,有了不平等,才有了对平等的追求,能做到平等难能可贵。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时才能做到平等待人,这是做人的美德。

尊重能给弱势群体以做人的自信和前进的力量,尊重能使绝望者起死回生。正因为尊重有着如此神奇的力量,所以法律赋予公民受尊重的权利。同时尊重他人也是公民的义务,至此,尊重问题由道德范畴上升到法律高度。

关键词:教学;差异;思品

八年级思品是情感教育,重在对学生人际交往中言行举止的正面引导,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怎样做一个善于沟通的人、善于合作的人。

公开课我选择的是第九课第三节:平等尊重你我他。本课的教学目标是理解平等尊重的含义,树立平等尊重的意识,在生活中付诸行动。看目标就两个概念,而且学生也熟悉,感觉挺好讲的。可是,讲过一遍才发现,其实我是眼高手低。我完全按照书上的过程去讲,不但没有完成书上的教学内容,而且也没突破重难点。课后问学生,普遍反应有些问题不太懂,我更觉得这堂课太失败了。于是我继续钻研探索,筛选组合,重新调整思路,删除两个同类材料:《巴黎圣母院》、《弱势群体》。留到课后学法迁移、举一反三。充分运用《总理与工人》这一材料来突破重难点――平等的含义。我巧妙地设计问题,深入剖析,对比今天不少司机的骄横跋扈;帝王时代各级官吏欺压百姓,甚至草菅人命;再看看我们敬爱的总理,身居高位却如此的爱民,勇于承担自己的过错与责任。这就是对人权的高度重视,这就是人类文明的进步。让学生总结得出结论:金钱、地位的差异不能超越人格的平等;更不能超越法律上的平等。至此,在材料的对比分析中,学生理解了平等的含义,从而难点也突破了。

其次,盲目优越感和自卑感与平等的关系,第一遍讲时仅仅从理论上解释了概念,推导了彼此的关系,学生似懂非懂。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在第二遍讲时,我自编了一个小品《你是谁》、文字材料《苦闷者的心声》。让学生从具体情境中感悟:主人公是什么心理?会产生什么危害?在直观形象的案例中,学生豁然顿悟。我顺势引导归纳:人是有差异的,正因为差异才造成了事实上的不平等。有了这种不平等,才有了对平等的追求,能做到平等那就是难能可贵的。在这两种极端心理的对比中,难点就迎刃而解,所以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时才能做到平等待人,这是做人的美德。

再次,尊重的作用,除了运用书上的材料《卖铅笔的小商贩》之外,我又增加了一个令人感动的材料:《屠格涅夫和乞丐的故事》。这样层层递进,凸显尊重的作用。通过巧妙质疑,使学生深刻领悟到尊重的力量,并能引起共鸣:尊重能给弱势群体以做人的自信和前进的力量;尊重能使绝望者起死回生。在具体情境和故事中,学生由外而内地理解了尊重的作用。

正因为尊重有着如此神奇的力量,所以法律赋予我们受尊重的权利,同时尊重他人也是我们的义务。展示法律条款,感悟我们的权利,再举出反面例子,让学生总结出:不尊重人,可能会承担法律责任。至此,尊重问题由道德范畴上升到法律高度。于是我顺势导之以行,让学生讨论:怎样做到在招人呢?引导学生以本节课的所有材料中寻找答案:平等待人,承担责任。至此,学生不仅从情感上理解了尊重的含义,也感悟到了尊重的力量,而且也懂得了如何付诸行动。

每讲过一遍,我都认真总结、反思、改进,再创新,直到第三遍才达到如此境界,我对这节课的设计非常满意,并且也得到了听课教师的好评,我也深刻感悟到完美的教学设计源于勤钻研、敢创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每节课如果你只当任务来完成,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你可能仅从浅层次按教材内容转述一遍,讲完之后,连自己都觉得没什么可讲的,那么学生能受益多少就可想而知了。相反,如果你进入角色,为快乐而工作,把每节课当作艺术品深入挖掘,巧妙设计、精雕细琢、反复修饰,那么你才能真正领悟作者的设计意图,你才能抓住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你才能做到环环相扣、步步为营、以点带面,牵一发而动全身,深入浅出。让学生在情感的共鸣中达到知识内化与心,外化于行,最终实现德育目标。

每节课你用心与不用心准备,上出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如果你浅尝辄止,那么你只能是局外人,上课也只是被动地跟着教材和教案走一遍,甚至是断章取义。其实,新教材给的只是轮廓和提纲,但是很精练。教材内容可以根据教学目标作调整,或者灵活取舍材料。教学内容是一堆建筑材料,备课的过程也就是建房的过程,至于建成什么结构,什么户型的房子,这就取决于教师的设计。所以每节课都应该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问题,真正进入教材,进入角色,才能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无论哪种方法学会的,从试卷上看结果都是一样的,但是带给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收获却是不一样的,而且对学生终身发展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

教学是一门艺术,贵在悟道,只有勤于钻研,善于反思,运用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才能突破惯性思维,经验+反思=成长。养成反思的习惯,做到节节反思,才能使自己成长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作者单位 新疆博州精河县托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