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一个孩子睡去了,许多颗心灵被惊醒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悦悦事件”引发全社会
关于道德问题大讨论
[新闻回放]
2011年10月13日下午5时30分许,在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的广佛五金城,两岁女孩悦悦被一辆面包车撞倒、碾轧。接下来的七分钟,还有呼吸的悦悦孤零零地躺在路边,18个路人先后经过,竟无一出手相救。其间悦悦又被一辆货车碾轧。这令人心寒的一幕,直到拾荒阿姨陈贤妹经过,将悦悦搬离街心,在高喊中惊动了悦悦妈妈,才得以终止。虽经医院全力抢救,10月21日零时32分,两岁女童小悦悦仍不幸离世。
这样的悲剧再次刺痛了国人的神经。
由此,一场因为“路人冷漠”现象而引发的社会各界讨论,从最初感性的愤怒、谴责,演变成为一场全社会关于道德建设的深刻反省和集体觉醒。
[观点激活]
反思比谴责更重要
观点一:在我看来,一味地怒骂,多少都是出于脱责和撇清的本能。集体反思,才是最可贵的品质和勇气。
(马志海)
观点二:检讨我们当下的社会环境,整个社会弥漫着互不信任的社会心理。在经济领域,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不信任;在政治领域,公众对官员和政策效力不信任;在法律领域,公众对司法不信任。最后这些不信任扩展为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不信任。这样一来,一些基于信任的道德行为,在有些人那里就成了不太可能的事――小悦悦很可能就是这样被漠视的。
(伦理学家孙春晨)
观点三:其实阻碍公众救死扶伤、出手相助的,还是内心中对社会和他人的不信任感和不安全感,而造成这种不安全感的,则是社会体制、法制、保障机制的不健全。
(崔滨)
观点四:当下大中小学的道德教育脱离实际生活,教学内容空洞,而且还应试化了,学生能把课本上的道德规范背得滚瓜烂熟,但不一定去践行。所以说,我们的道德教育方式急需改革!我们必须让孩子在道德场景中去认识道德对社会和个人的益处,自觉践行道德规范。我们还应适当地让学生了解当下社会道德领域存在的真实问题,告诉他们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提高他们辨别善恶是非的能力。
(伦理学家孙春晨)
观点五:当前社会,倒地者未见同类伸手相扶,并非因为路人急救常识缺乏,而是社会互助的那株原本娇嫩的幼苗变得更加弱不禁风了。当前,急需要向这株幼苗浇灌的营养不是“技术”,而是道德意识的长期滋养。人人都是扶弱济困的爱心人,才能润物细无声,才能将一点点的良善汇成爱的江河。
适用话题:“小悦悦事件”击中社会之痛、理性与反思、教育的反思、在冷漠的背后、社会保障与灵魂保障、加强道德意识的长期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