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数学阅读的几种尝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其中包括阅读能力。读是学的重要方式,教学时我们应给学生提供阅读机会,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1.以“疑”导读。文本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开展“超前断后”课前实验,就是让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围绕预习提纲的问题或自主提出学习目标,对文本中现成的定论、法则、公式、概念进行认真阅读、反思、揣摩、举证等,逐步领会文本中每字每词每句所表达的意义,对不理解的内容进行细读多思,或利用网上查找资料,从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为确保阅读的有效性,学生在阅读后,可以进行尝试完成模拟练习,验证阅读的效果。其次,对文本中的一些重点字、词、句,学生边读边作上记号,如三角号、波折线、着重号等。对一些有疑问的大胆地提出质疑,多问几个为什么?如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二)这节课,学生阅读文本“一个最简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结语时提出了质疑,为什么要一个最简分数,不是最简分数不是也行吗?并举出了不是最简分数的一些分数也能化成有限小数的例子,从而对结论提出了质疑。
2.以“趣”引读。数学是一门思维容量比较高的学科,充分地依赖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读数学”,刚开始学生可能觉得很新奇,可是如果永远是“读题目”“读概念”“读结论”,就会觉得枯燥无味。在数学教学中,设计以“趣”引读,以顺应学生的心理发展,吸引学生愿意读,通过读掌握数学知识。在数学教学中有目的地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并通过阅读有关的知识内容,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亲自体验到阅读课本、解决问题所获得成功的喜悦之情。如在完成作业时遇到疑难或出现解题错误时,不是让学生马上请教老师和同学,而是指导他们自觉地去阅读数学课本中的相应内容,自己寻找到解题的“钥匙”或出错的原因,自己主动获取正确的解题方法。这样学生尝到了阅读课本的“甜头”,就自然增加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3.以“议”促读。以“议”促读就是读读议议,让学生在相互交流阅读中发现的问题,相互协作以解决问题,提高认识,积极创新的一种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读读议议,对知识的内容、形式和形成过程,从多个不同的侧面,用不同的角度开展思考、讨论,可以内化知识、深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多样性和创造性。例如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教学时学生通过操作、研究初步得出规律后,再让学生仔细看看书,交流一下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和看法。有的学生提出:“乘法分配律”一定要是“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吗?抓住这个思维灵感的闪现,我马上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研究,结果大家发现:不仅三个、四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能适合“乘法分配律”,而且几个数的差同一个数相乘也适合。后来还有学生提出:是不是也可以发明一个“除法分配律”。
4.以“验”带读。“读”是有效建构问题解决的重要策略。学生阅读文本时,教师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时空,相信学生能依据文本的内涵,通过独立阅读,应用举例验证等方法,理解数学结论与解决问题,建构数学的知识体系。如人教版数学六年级《倒数的意义》一课,在提示课题“倒数”时,教师没有做任何的暗示,而是直接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独立去理解“倒数”的意义。读中有思,读中有感,读中有所生成问题,并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观点,还加以举例进行验证说明。有的学生说:倒数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其积是1,如1/3×3=1,0.25×4=1,1×1=1,5/7×7/5=1……从“倒数”意义这句话中,有的学生认为“互为”两个字很重要,如5/7×7/5=1,用倒数意义可说成5/7和7/5互为倒数,5/7的倒数是7/5,而不能说成5/7是倒数,7/5是倒数;有的学生认为“两个数”也很重要,如三个数相乘就错了;还有的说“积是1”不可忽视,如3×1/3=1,3和1/3互为倒数,而2/5+3/5=1,2/5和3/5就不能说成互为倒数。因为它们是和为1。许多同学还对这些重点字、词作了标记……由此可见,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教师要从文本实际出发,大胆相信学生,使阅读生成了学生的智慧,使阅读洋溢着精彩多姿。
5.以“探”引读。在阅读时,为了保证阅读的有效性,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课堂上经常采用独立阅读与小组合作阅读相结合,教材中一些比较容易理解的内容,学生独立阅读就可以解决的,由学生个体来完成。人教版五年级上学期义务教育实验教材第一单元“小数乘法”中“连乘、乘加、乘减”以及“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等。对于一些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内容,一般采用小组合作进行阅读,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的兴趣,保证阅读的成效。如《梯形面积计算公式》一课,由于学生已掌握了平行四边形面积、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的经验,课堂上教师完全可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通过阅读文本,结合学具,操作探究,在经历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的体验中,获得成功的乐趣,实现了读的目标。
而低年级呢,心理学研究表明,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我调查低年级教师时知道,低年级学生掌握文字不多,在解决问题时,看不懂题目的意思,凭主观的感受,看到某个题目特征就断定某一问题的解决方法,一旦遇到问题一灵活或稍变,其猜测常出现错误。如在解决问题时,见到一共就用加,比大小时见到少就用减,看到某个图形就以平时的解答经验进行解决问题……针对小学生肤浅的认识,依赖主观的经验想当然,因此,对于他们来说,阅读只是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自读,带着教师所提的问题自学文本和练习。同时,在引导其读时,教师要帮助他们选择读的材料,有以拼音为主的数学报、文本,把具体形象的图片,现实生活中的素材与学习问题联系起来,增强读的趣味,扩大读的知识面,落实问题解决的实质,增强解决问题的实效。
6.以“拓”促读。实施新课程,增加了“情感态度”这一教学目标。比如要求“学生能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细致认真的学习态度”。我让学生读数学,学生有感情地读,把自己的感情渗透到“读”的过程中,体会到其中蕴涵的意义,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在“读写万以内的数”教学中,一位教师提供给学生如下读的信息:
(1)我国的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海拔大约8848米;
(2)厦门翔安海底隧道是我国首座海底隧道,全长595米;
(3)长江总长6300千米,仅次于亚马孙河与尼罗河,位居世界第三;
(4)黄河干流河道全长5464千米,仅次于长江,为中国第二长河,黄河还
是世界第五长河。
读大量的数学信息,学生了解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既实现了数学课外的延伸。弥补课堂教学时间的不足,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宽阔、自由的思维空间。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和自主阅读、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既能满足小学生的心理需要,又能充分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读”能对这些要求的达到起到促进作用,提高学习数学的效率,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福建省闽清县白樟镇中心小学)
责编/齐鲁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