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宝宝怎么退步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宝宝怎么退步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很多父母会发现,孩子的成长并不是直线的。譬如,原本很喜欢对人笑的宝宝,越大反而越不爱理人了;原本谁都可以抱抱的宝宝,越大越爱缠妈妈了;原本挺大方的宝宝,怎么突然变得特别小气起来了,自己的东西看得特别牢……

18~24个月宝宝就是有这样的“倒退”特点。尽管宝宝的动作、语言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完全可以自己上厕所、自己用调羹吃东西、自己会剥糖吃,而且会说出很多很多东西的名称、它们的用途,能跟着大人念上几句儿歌,简单地回答别人的提问等等。

我们该怎样看待宝宝的这一时期的“倒退”呢?

宝宝心语

1 我就要跟着妈妈!

近来,我特别喜欢跟着妈妈,只要她一下班,我就缠着她,像妈妈的“小影子”一样,连她上厕所,我也形影不离。以前,我并不拒绝其他人抱我,小区里的叔叔、阿姨都喜欢逗逗我。可现在,我只让妈妈抱,别人一碰我,我就会很不高兴,好几次还哭了,把叔叔阿姨吓了一跳。爸爸妈妈也非常不好意思,“真是的,怎么越大越怕生了”。我也不知道怎么了,反正就是只想跟着妈妈……

给爸爸妈妈的话

18~24个月,正是亲子关系发展的一个特殊阶段,即“依恋关系明确期”。所谓“依恋”,就是指孩子与他人之间经接触、交流而逐步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的感情连接,最典型的就是“母婴”依恋。

一般而言,亲子间的依恋关系会经历四个阶段:

(1) 前依恋期,宝宝出生后的6周里,他与大人之间还没有建立依恋关系,宝宝对周围的大人基本上是“一视同仁”的;

(2) 依恋关系建立期,即宝宝出生后的6周~8个月左右,宝宝开始逐渐“认人”,对周围的大人有了亲疏之分,亲子之间逐渐建立起了亲密的关系;

(3) 依恋关系明确期, 6~8个月以后,亲子互动越来越频繁,到了18~24个月,宝宝和养育人之间建立起了明确而亲密的关系,宝宝清楚地知道了谁是亲人、谁是外人,而且对亲人是否在自己身边会特别敏感。如果亲人在,宝宝就会感到很安全、放松;反之,就会出现焦虑感,我们称之为“分离焦虑”。正因为如此,这个时候的宝宝才变得特别“缠人”又“认生”。

(4) 交互关系形成期,一般指2岁后亲子之间的依恋关系。这个时期,亲子之间的依恋关系呈现出稳定化、模式化的特点,通常有“安全型依恋”、“焦虑回避型依恋”和“矛盾型依恋”。

总之,18~24个月的宝宝出现“缠人”的表现,实际上恰恰是“成长”的证明。明确你和孩子的依恋关系能够给予宝宝安全感与信任感,这是很重要的。如果这个时候的父母硬要逼着他“独立”,宝宝可能会出现很多替代性的“依恋”行为,譬如:非要抱一个东西(玩具、小毯子、小被子和小手巾等等)睡觉才行。过于单一、牢固的亲子依恋关系也会影响宝宝独立性的发展,乃至影响宝宝的社会适应能力,如入托适应等。

那么,我们怎样做得更好一点呢?

* 理解宝宝的“依恋”行为,让宝宝知道无论父母在哪里,都很爱宝宝。

* 离开宝宝时,给宝宝一个爱的告别,最好具体而形象地告诉宝宝,你何时会回来,如,吃过下午点心后,再过一会儿,妈妈就回来了;或者等天变暗了,爸爸妈妈就回来的等等。

* 宝宝“认生”的时候,少责怪,多给予引导或支持。如,“叔叔阿姨是爸爸妈妈的好朋友,可喜欢你了”或者“这个时候的孩子,都有点这样,别见怪”。

* 不要说“再不听话,爸爸妈妈不要你了”之类的话。

* 巧妙引入“第三者”。如果宝宝特别依恋某个人(如妈妈),一般而言都是妈妈善于带孩子或者带的时间特别多,要想分散宝宝对妈妈的注意力,可逐步引入“第三者”爸爸或者奶奶等其他人。具体方法是――

妈妈爸爸和宝宝一起玩游戏,尽量选择需要三个人或更多人的游戏;

增加爸爸与宝宝的互动机会,让宝宝对爸爸产生兴趣,发现“原来爸爸的劲这么大啊!”

留给爸爸与宝宝单独相处的机会,让其依恋对象多元化;

对于其他的“第三者”如小朋友,可以根据以上的步骤巧妙变通运用。

* 给宝宝“独处”的锻炼。如果宝宝的自信不断增强,对自己的独立能力不断确定,那么,自然就会减少“缠人”的现象――

* 留给宝宝独自玩的时间,并逐渐延长, 5分钟、10分钟、15分钟等;

* 夸赞宝宝的独处行为,自己翻书、自己听儿歌、自己玩玩具;

* 控制自己的“不放心”,忍受与宝宝分离的失落感;

* 培养宝宝的自理能力,常常给予“你能行”的鼓励。

2 我不,我要……

有一个让爸爸妈妈特别头疼的事情,就是――我近来特别喜欢说“我不”、“我要”。有时候,我明明知道爸爸妈妈说得对,如“宝宝吃饭了”,我偏偏要说“我不”;而对于我明明知道不可以做的事情,我又特别喜欢说“我要”,如:倒开水,我看着也挺害怕的,但就想自己试试……

给爸爸妈妈的话

1岁半到2岁的孩子,“自我”意识越来越清晰,从“毛毛要”到“我要”,这是语言的飞跃,更是自我意识的飞跃。大约在2周岁,孩子逐渐学会使用代词“我”,而且往往是先掌握了“我的”,而后才是“我”。

自我意识突飞猛进,表现出前所未有的“自我中心”:宝宝既可爱又蛮横,“我”的使用率大大增加,有了很多非常极端的“自立”要求,比起前两年,好像突然有了无穷无尽的力量,有了“超人”一般的魔力:明明比桌子矮,却要抬桌子;明明扫不干净,却要“左右挥舞”扫帚扫地;如果你未经允许帮他倒好了水或没通知他就摆好了餐桌,常常要遭到他的反感与气愤,轻则要求由他参与着重新来过,重则就像遭受了重大打击一般地“号啕大哭”,让大人既生气又无奈。这一时期,心理学上称为“自我中心期”,是自我意识的一个明显外化时期,也称“第一反抗期”。难怪这个时候的爸爸妈妈会感叹,人小脾气倒不小。

* 理解宝宝“小大人”的表现,因势利导,譬如,“毛毛真能干,把苹果给爸爸拿来。”

* 不必太在意宝宝的“不”,很多时候,他嘴上说着“不”,其实行动已经开始了。

* 多用陈述句,少用疑问句,如“再见了!”“给你这个!”而不说,“再见好不好”或者“要不要这个”。

* 制定和遵守适当的规矩,该宝宝完成的任务,不管他嘴上怎么抗议说“不”,你都得坚持要求他完成,如:将玩好的玩具归位等。

* 特别注意,不要过度满足与顺从,小心养成宝宝“自我中心”性格。

* 不妨学学宝宝的样,用“我不”或“我要”来回应他的无理,让宝宝体验被拒绝的感受。

* 多让宝宝接触同龄小朋友,让他们在类似的语言和行为中,相互碰撞,彼此教育。

* 当宝宝“反抗”过于激烈,应该用“冷处理”的方式,等宝宝冷静下来后,直接告诉他应该怎样做,或者怎样做才可以实现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