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数字空间的感观沉浸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数字空间的感观沉浸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媒体的作用越来越大,媒介文化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此过程中,一些新的媒介文化相继涌现,并且在受众的体验再塑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本文以此为背景来略谈一下在数字间的感官沉浸方面新媒体文化对受众体验再塑的作用。

关键词:数字空间;新媒介文化;体验再塑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7-0110-02

网络的世界扑朔迷离,不断刺激受众的感官。网络的非线性,常常使我们忘了时间,我们不停发现新东西,不停连接,无意中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网络的各种精彩使受众获得,获得满足,甚至于沉溺数字空间不可自拔,这一切缘于新媒介文化给予的体验重塑。

一、社会背景

媒介是指使双方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最早见于《旧唐书•张行成传》:“观古今用人,必因媒介”。在现代社会传播信息的媒介,我们一般叫它媒体。传统的四大媒体分别为: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现在又多了电子杂志、手机等新媒体。就目前状况来看媒体发展的趋势,广播的今天可能就是电视的明天。电视的媒介地位逐渐下降,互联网逐步上升为“第一媒体”。尽管现在电视广告人在继续增长,但是其被互联网取代的趋势却是不可改变的。目前广告创造的总价值已说明了这一不争的事实。媒体的选择与运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媒体文化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第一,媒介文化与大众。随着媒体的多样化发展,及其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使媒介文化已经成为人们急需掌握的一种新类型文化,包括电影文化,电视文化,网络文化等,它是受大众媒介的社会影响而产生的。它是传播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热点,属大众文化范畴,易被人们所接受。

比如说,最近流行的网络语言,“有木有”、“尼玛”,“伤不起”等等在网络上都差不多取代了原词“有没有”、“你妈”的运用它们已经被大众所普遍承认,“伤不起”等网络语言的广泛使用,也营造了一种特殊的语言环境和感觉。又比如说,前些年“超女”,“PK”一时成了人们的口头禅,还有春晚,使“欢欣”的使用一下暴热起来。“欢欣”霎时成了时尚的代名词。这就是网络和电视等媒介在传播中对大众形成的影响。

第二,媒介文化与社会。媒介文化与社会的关系,主要是指媒介在传播过程中对社会管理和社会价值观的影响和制约。影响包括,其一,媒介文化可以引导人们统一行动。这是指媒介文化为人们提供了一定的价值标准,使人们本能地接受这一价值观的约束和规范,如果违背会受到自己内心的强烈谴责。比如在公司对“忠诚”和“纪律”的要求,一个人如果对本公司不忠,出卖公司利益,泄露公司机密,即使其同事没有当面指责他,他也将无法再在该公司继续工作下去,严重者在同行甚至异域中,都有可能会影响他今后的发展。其二,媒介文化的发展使媒介的发展具有了可持续性。只有通过媒介文化的力量,媒介才能保持其发展的可持续性。像英国广播公司,美国广播公司等等,无一不是通过文化的力量使其站在各传媒公司的前列。

二、新媒介文化下新体验的塑型

(一)新媒介文化及体验

新媒介文化主要是相对于传统的四种旧媒体而言的。涵盖面很广,包括了影响人们方方面面的所有新技术和新媒介文化。新媒体的发展改变了人们原有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使受众需求发生变化,导致传统供给信息的方式也发生变化,这样一种新的价值模式就成为必须。新媒介文化改变了原有的对主客体的认识,重新组合虚拟、真实和存在的关系。用新的方式给人们带来新的体验和感受。比如说,传统媒体中,我们阅读主要是通过书籍,报纸等载体,以线性的阅读方式来获取知识。如今在网络的支持下,我们可以跳读,可以连接任何我们所需要知识的网页,通过非线性方式获取“超文本”的知识和体验。我们的手机可以储存大量的电子文档和书籍,可以看我们感兴趣的电影电视,大大方便了我们的阅读和娱乐。可见在新媒介文化的装置中,除了保留以往视觉上的审美模式外,还通过数字化技术把我们的听觉、触觉也纳入到审美体验中来。所以新体验离不开新科技。

(二)新媒介文化和新技术对体验的塑型

1.互联网技术的塑型。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现在是再平常不过的事物。计算机与通讯技术的发展,让网络的使用功能变得更加多样化。超文本式的浏览,改变了以往的线性思维结构,信息资源更加丰富呈现网状结构。我们不论何时何地都能进行人机的互动,不仅如此,通过网络我们可以和不同时间不同地域的人们联系。共同探讨,体验更高层次的文化交流互动。例如,校内网,我们每个在上面的同学都可以浏览自己喜欢的人或网页,还可以留言,交友。又如QQ里面有个远程操作系统,他可以让在不同地点的的人在经过你的允许后轻松操作你的电脑。这样,互联网就提供给了异域的我们一个可以无限亲近但却又保持距离的互动平台。网络的发展使我们体验不断得到发展。

2.捕捉实时信息塑型。信息的实时捕捉是指通过对所控制的信息进行采集,编程运算从而得到不同互动效果的一种技术。比如奥地利一个杰出艺术家的作品“失重”。这个作品比较像是一个游戏,其中有六架可摇动的控制台,中间是投影形成的绿色网格,上面有着一些类似星体的游动粒子。参观者如果身体失衡就会影响到重力栅栏里的身体移动,通过这种方式完成一项空间的互动游戏。在这个游戏中,观众通过控制台晃动网格,形成波动,波动巨大导致网格破裂,出现光球,光球砸到物体又会引起控制台震动。在整个过程中把图像和重力感应互动起来,从而使我们感官获得一种全新的体验。因此在新媒介的作品中,我们不仅要欣赏作品本身,还要参与其中,捕捉实时的信息,获得新的体验,以实现作品意义。

3.视景的仿真和虚拟的现实。视景的仿真和虚拟的现实是指人们通过感官功能实现一种虚拟的存在。在这虚拟环境中,人们能够有意识地改变某些东西。目前这一形式被运用到飞行模拟、数据可视化和娱乐游戏等一些领域中。比如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观看的3D电影就是这种技术的表现形式。开发这种技术可以通过传感手套,头盔显示器或软件来实现。3D电影的技术核心就是双放映机产生的视差。然后通过立体眼镜调节焦距,从而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例如,科幻片《阿凡达》就是通过立体眼镜,让我们感觉到身临其境,仿佛我们也位于那个奇特的星球之上。

三、以沉浸效应为例谈新体验的影响

(一)沉浸效应为例之新体验

沉浸是精神高度集中所达到的一种状态。沉浸感的获得是大脑受刺激的过程。特点是减少和观看对象间的审视距离,增加感情的投入量。沉浸效应并非新媒体的特有产物。在以前就曾被应用于宗教的大型壁画当中。与真实建筑相融为一体。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新媒体中的沉浸效应沉浸性更高,表现也更为普遍。不同分类的新媒体所表现出来的沉浸效果程度也会有所不同。比如虚拟现实,能够利用VR技术创造出一个三维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实时反映和实体的对象之间能够相互作用,再通过外部的传感设备,我们可以获得真实感受,仿佛是置身其中,产生一种全身的沉浸。这是沉寂的一种高级效果。沉寂的这种技术一般在数字媒体、模拟训练中并不普及。这些年,我们较为关注的是网络游戏的沉浸。这种沉浸不仅是感官还有精神方面。网络游戏中的玩家可以扮演任何自己喜欢的角色,可以在虚拟的环境中往来穿梭。游戏时,通过自己想象的配合,达到一种身心上的满足,产生刺激感、愉悦感。这就是所说的网络游戏沉浸感。

(二)新体验对新思维的影响

随着媒体环境的改变,受新媒体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发生变化。从以往的线性思维逐渐发展为非线性的扩散思维。例如,我们在网上阅读时,可能会出现某个我们不熟悉的单词,这时我们就会打开百度链接该词的解释,或者是我们根据网页上罗列的信息,打开感兴趣的网页进行信息浏览。这样我们获得了很多知识,也许与我们当初找的信息不一致,但却让我们有了联想的空间,有了比以往线性更系统的知识。而传统上,却只能通过阅读固定的书获得固定的知识,不利于知识的扩散和组合。另外,谷歌、百度的出现又使我们获得知识的途径更加简便。我们可以知道任何我们想知道的东西,可以了解任何想了解的,从而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生活中,互联网的出现使一大批宅男宅女涌现。人们可以通过上网解决大部分问题,比如交往、比如购物等等。人们拥有了真实与虚拟两个社会环境,因此生活和思维在某些程度上出现了复杂化趋势。能否正确对待虚拟与现实是目前大人们对小孩的担忧。

四、结 语

技术的发展解放了人,增加了人的选择,创造了新的感观、生活体验。我们当从某些负面影响中肯定、发掘它。以人的自觉性,从中获取知识,打开另一个世界。对于普通受众,一方面沉浸新媒体带给自身的感官愉悦感受,另一方面,自觉约束自己行为,避免过分沉浸其中,扬长抑短,扬优抑劣,也为新媒介特性开发应用的准则。

参考文献:

[1] 李四达.数字媒体艺术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 李四达.交互设计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 郭晓寒,何雨津.互动媒体艺术[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 马晓翔.新媒体艺术透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

[5] (美)保罗•莱文森.何道宽译.思想无羁[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