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以职涯教育为导向的计算机专业学生竞争力培养体系探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高等教育就业问题一直是困扰社会发展的一个瓶颈,作为工科院系,学生的教育质量能否满足IT企业的需求成为学生教育体系的难点。本文以职业生涯教育理论为导向,分年级分时期分类别引导学生自主成长,以校企合作为平台,积极探索普通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的一套模式。
关键词:职涯教育;就业;校企合作
在201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国务委员刘延东表示,去年普通高校毕业离校是初次就业率达到77.8%,连续9年保持在70%以上,2011年全国毕业生数量是660万,2012年达到680万,“十二五”时期应届毕业生平均规模将达到700万人。在教育部联合某研究机构刚刚的《2011年主要本科及高职专业事业量排行榜》上,英语、法学、计算机等热门专业豁然占据前列。其中,法学、计算机、英语和国际经济与贸易已是连续多年榜上有名,更是引起失业量较大,就业率持续走低,被教育部亮了“红牌”,属于高失业风险型专业。事实果真是如此吗?
2012年9月5日,创迹软件人力资源部金经理的拜访,已经是该学院预约招聘2013届毕业生的第四家大型IT企业了。该学院的学生并没有出现失业排行榜列出的供大于求的状态,相反,企业担心找不到人而早早下手。该学院的学生俨然已成为齐鲁地区IT行业的香饽饽。
一、以往职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就业形势下,学校和家庭感受到更多来自社会就业的压力。如何让学生尽早规划好人生、规划好职业,从学校成长为合格的优质人才,具备核心竞争力,走向他们希望的岗位。该学院以职业生涯教育理论为导向,分年级分时期分类别引导学生自主成长,以校企合作为平台,积极探索普通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的一套模式。经过研究发现,在以往的职涯教育中存在这样的问题:
(一)时间问题
欧美国家职业探索是从幼儿园开始的,中学开始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高中开始接受职业咨询顾问的指导,然后根据兴趣选择大学的专业和方向。2007年,我国教育部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我校就业指导中心就开始在四年级学生中开设《就业指导课》,对大学生找工作过程中简历制作和求职面试发挥实际的效果。之后,与大多数院校一样在三年级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选修课或必修课。但三年级学生的探索期已经过半,大多数学生已经有自己的目标,重新规划缺乏必要的时间。职业规划量变到质变需要时间。尤其工科学生,在三年级在确定专业方向,学习专业技能就为时已晚。在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大学阶段必须提前。
(二)针对性问题
学生群体存在多样性,全院性选修课可以做到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启蒙,但却难以知道他们针对现实做出科学选择;松散的教学关系无法实现持续指导,无法督促学生把积极地想法落实到行动;在提供与专业、校友等联系紧密的资源、信息方面,难以覆盖周全。学生找不到自己的感兴趣的方向,上课积极性不高,规划效果不好。
(三)专业性问题
开设必修课以来,担任职业规划教育的老师主要是两课思想教育老师或行政管理人员。很多教师并不了解授课学生的专业前景和发展方向,在引导学生做规划时,缺乏专业背景,学生对老师的引导难以信任,尤其教育者缺乏社会工作背景、企业工作背景、无法了解企业的真正的需求。
(四)方式单一
大多数老师以讲述为主,多配以光盘讲座,学生上课听课效果差,参与度低,缺乏亲身体验,规划书也是为了完成作业拿个分数草草了之。
二、有效职涯教育的路径
辅导员是天然的职业规划师角色,与学生最亲近,可以随时交流,掌握着一手校友资源,最权威的朋辈教育案例,并且能够持久的关注学生的成长轨迹。空洞的说教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大学生对信息的渴望,辅导员可以职业生涯教育理论作为利器,做好学生发展的引路人。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研究:
(一)分阶段指导
一年级自我认知。从兴趣、性格、价值观方面对自己进行剖析,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适合什么、会选择什么。
二年级认知外部。通过假期走进目标就业单位,进行生涯人物访谈或参观,了解不同的就业环境和实际工作内容,进而做出决策,做出流向和发展类型的选择。
三年级专业技能教育。在确定具体流向后,通过课堂学习、第二课堂学习、辅修双学位、专业竞赛等提高基本专业知识。
四年级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参加企业实训或顶岗实习,掌握工程实践能力,为就业做最后的准备;参加自己需要的国考、省考、银行考、研究生考试及面试,拿到自己希望的Offer。
(二)分类别指导
大多数学生进入大学的目标很模糊,随机调查结果表明,学生会做出是否考研、是否直接就业的选择,专业方面的选择是喜欢和不喜欢。再具体询问,就什么专业、就什么行业、考什么专业、考什么学校时,学生多数答不上来。为了让学生更明确行业、专业和能力的关系,可以将计算机专业学生毕业时的流向从科学研究、专业技术、仕途、自主创业四条发展路线进行阐述。
不同类型流向的学生在大学时期需要培养的技能是有所不同的。本文以该学院2012届毕业生为例,介绍四类学生的指导侧重。
科学研究型路线适合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知识、善于抽象思维的人才,创造性的运用知识进行发明或创造的学生。需要学生有坚持真理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备考的过程是一个需要耐力和自学能力。对这类学生要给与更多自由的时间和必要的鼓励引导,提供报考学校和校友的资源信息尤为重要。2012年考研率占到10.0%,33人考入南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
专业技术型路线适合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宽的知识面,有实践操作能力和丰富阅历的学生。需要学生在工程实践中积累技能。对这类学生要提供和企业实训的机会以及课外实践的机会,联系行业的知名企业达成人才合作培养的计划尤为重要。经过实训和专业竞赛,顺利入职的就业率占到73.6%。其中80%进入中科院、大连东软、凌佳科技等知名IT企业。
仕途发展型路线适合综合素质高,德才兼备的具备管理经验、人脉关系的学生。对这类群体,可以在社团、学生会、班级事务中给与指导,给与报考信息和校友资源的支持。2012届学生中通过国考、省考等方式进入海关、边检、国税、教育等系统13人,占4.0%。
自主创业型路线适合意志品质强、有商业意识、具备经济头脑,有强烈的创造需求和欲望、意志坚定敢于冒险的学生。对这类群体,应给与宽松的环境和创业知识的指导,与创业导师建立联系。2012届毕业生中有两支学生团队顺利注册了“烟台影人传媒公司”和“烟台安宇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吸纳毕业生员工18人,占5.4%。
组织文化是一个单位内一系列习惯、习俗的总称。组织文化往往表现为员工普遍的价值观、思维方式、风格、评价标准、传播、和行为方式。组织文化无所谓好坏之分,正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一样,每个单位也都有自己特点的组织文化。在指导学生在寻找就业机会时,应考虑用人单位的组织文化与自己性格、价值观、习惯的匹配程度,匹配程度越高,工作的稳定性越好,工作乐趣越多,可能的成就越大。相反,工作会不舒服,效率不会高,也谈不上成就感。根据组织文化的主要特征,单位可分为:国有企业、传统民营企业、新型民营企业、欧美外企、东南亚外企、政府机关、科研院所、高校等等几类。
学生根据自己的价值观、思维习惯等选择自己倾向的组织文化,就会根据不同的企业文化,着眼于大学时代基本技能和素质的积累。对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有更清晰的目标蓝图。规划师也可以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的支持。
(三)校企合作,开阔视野,与社会接轨
1.学生走出去。
(1)每年暑期一二年级学生会自愿报名参加大连东软组织的为期一周的夏令营,杰瑞集团利用地域优势组织全体学生分批次参观企业,进行认知教育。
(2)实训。北京达内、大连东软、中软国际、共信部“篮桥计划”、师创“彩虹桥计划”每年可以吸纳所有对专业感兴趣的学生进行实训,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3)专业竞赛。每年学生以社团活动的形式选拔出优秀学子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参加山东省ACM程序设计大赛、山东省齐鲁软件设计及外语大赛,全国数字媒体技术大赛、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全国数学建模大赛。大赛中,从企业请来的评委,对学生点评,有助于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
2.企业请进来。
(1)企业家大讲堂,企业进行文化宣讲、职业素养展示,吸引学生对目标公司关注,建立最初的印象;
(2)实训基地。完美动力、亿和文化、大连东软、北京达内等十二家公司与学院签订合作基地协议,学生在学校就可以享受到企业的资源,以项目为导向。
(四)体验式教学模式
对于大堂上课的情况,把全班划分组,以出路为导向、以岗位为导向、选出班机评审团,让学生管理学生,以游戏、演讲、调查、PK等参与度的形式,展开每一规划环节教育。兴趣岛七日游、性格大方块、夸夸技能、价值观交换等游戏,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在玩中认识自己。探索企业部分,以小组形式带着采访任务做生涯人物访谈,走进企业或以网络联系方式QQ、MSN,采访拍照,制作PPt,讲述展示外部的认知。在信息对称的情况下,作出决策平衡单。行动篇,以模拟面试,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小组面试等形式,请合作企业招聘人员和学生代表担任评委,为学生的面试把关。从礼仪文化到简历制作,学生一直在“我要做”的激励下,快乐体验,快乐学习,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充分发挥当事人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三、不足和展望
课堂组织需要大量的精力和体力,辅导员还有大量的行政任务要完成,单靠一个教师完成一学期的课程需要坚持和耐力。如果建立联动机制,成立项目小组、专题授课,教师就能发挥自己的特长,达到更好的效果。每一类学生找到自己的方向,课上课下都有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做,因目标缺失引发的心理问题、安全问题都可以减少很多。学生找到好工作,自食其力,对于家庭和社会也是最好的回报。
[参考文献]
[1]《我们那伤不起的就业》,尹俊国,《中国青年》2012.7 ,P13.
[2]《保就业,政府还需作对什么?》,杨振宇,《中国青年》,2011.24 ,P34.
[3]《以院系为平台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探析》,刘德英,唐平 《高校辅导员》,2012.4 ,P31.
[4]《计算机类专业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张小平,高等教育出版社,P59-66.
[5]《山东工商学院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报告2009、2010、2011年》,招生与就业指导工作处.
(作者单位:山东工商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