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手机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手机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近年来,手机在人们生活中的分量越来越重,越来越多的人成为或正在成为“手机控”。与此同时,因手机而引发的各种问题也开始困扰我们。

手机在人们的生活中究竟充当着什么样的角色?人们该如何在利用手机便利功能的同时又不被手机绑架?

时间:帮手VS杀手

【甲方】赵雷,中学教师,35岁

【观点】“手机让我的生活更高效了!”

2013年9月4日早上7点,赵雷从南岸区四公里挤上轻轨。每天早上,他都要度过近一个小时的“轻轨时间”,手机是他此时最好的伴侣。

赵雷指尖一点,打开手机凤凰网,精彩的新闻很快让他忘记了周围的嘈杂。看了几条新闻,赵雷又点开了昨天没看完的电子小说《少年Pi的奇幻漂流》。

正看得津津有味,手机震动,朋友余力发来语音微信:“走,今天晚上搓一顿。”

赵雷赶紧小声细语,用微信把自己的声音传送到几十公里外。

不到一小时的“轻轨时间”,让赵雷搞定了好几件事。赵雷说:“过去,上下班乘车时间,旅行候机时间,甚至如厕时间,都是无聊的垃圾时间。现在,因为手机,这些垃圾时间变得丰富多彩了。”

【乙方】陈莉莉,房地产公司文秘,27岁

【观点】“手机成了我的时间杀手。”

2013年10月9日,陈莉莉一大早就赶到办公室。

“叮!”陈莉莉刚开始整理文件,手机短信来了,外地的同学询问她国庆过得如何。

陈莉莉赶紧给同学回了短信,讲了自己去园博园游览的趣闻。

一来二往,十几条短信发出去了,陈莉莉觉得没过瘾,干脆挂上手机微博,晒出了手机相册里的一组组靓照,最后还自拍了一张。随后,她又进入几个好友的微博里浏览。

“小陈,马上开会。”总经理的声音从天而降,让埋首于手机的陈莉莉吓了一跳。

看着桌上还没整理完的文件,陈莉莉叹了口气:“都怪手机!”

怪虽怪,陈莉莉走进会议室时,还是没忘记带上手机。

总经理在台上刚开了个头,陈莉莉已经把游戏“植物大战僵尸”点开了……

一天下来,陈莉莉机不离手,但工作日程却只完成了一半,“不是我不想认真工作,都是手机害的!”

画外音:一组统计数据显示:59%的人会在购物和等待时使用手机,58%的人会在朋友聚会时使用手机,47%的人会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使用手机,23%的人会在开会时使用手机。

如何借力手机的各种功能,用好垃圾时间,重构黄金时间,而又不受制于其强大的娱乐功能,关键在于掌握好手机使用的主动权和选择权。

删除“非必要”软件。减少游戏等娱乐程序在程序中的比重。

严格时间功能分区。细分每天的时间区域,在碎片时间可充分利用手机的各种便利功能。但在工作和学习时,及时对手机说“不”。

交际:沟通桥梁VS真情障碍

【甲方】张欣,保险推销员,25岁

【观点】“手机让我的社交半径变长!”

点了一杯咖啡,张欣悠闲地坐在星巴克咖啡厅,掏出手机。

周末的下午,张欣没有选择跟朋友聊天和逛街,却用手机交起了朋友。

她熟练地打开微信,点出“摇一摇”功能,拿起手机轻轻一晃,一长串“摇友”的名单出现在手机屏上。张欣发现一个所在地在杭州的“摇友”,“我正打算去杭州旅游呢,可以找她咨询一下”。

张欣与这个叫“西子”的陌生人聊开了,通过浏览对方的微博,她收集到不少有用的信息。

“也许我们素未谋面,更不知道你身在何处,但你每天做了什么、说了什么,我都知道,因为我们都在用微博、微信,因为我关注了你……”张欣说,“在这样的半熟社会里,手机就是‘红娘’。”

“过去,你想认识A,要和B先拉关系,B可能还要先去找C介绍。现在,你可以直接给A留言、发私信。手机作为移动社交工具,突破了地域、时间的限制,让沟通变得更方便了。”

【乙方】陈广利,退休老人,67岁

【观点】“手机让我和亲人更远了。”

2013年2月15日是春节假期最后一天,家住重庆加州花园的陈广利,把女儿一家三口和侄儿叫到家里,打算好好吃一顿,聊聊天。

从下午3点多钟来了之后,女儿就忙着打电话,女婿一直埋头在手机上看小说,四岁的外孙就抱着iPad玩游戏,侄儿不停地用手机刷微博,老伴在厨房忙着做菜,就剩下陈广利在客厅发呆。

吃晚饭时,陈广利心想,这下能说说话了吧。可孩子们一边吃饭,一边还不时瞄一眼手机,或者点点这儿,摸摸那儿。陈广利说了好几句话,才有人漫不经心地应一声。

“我吃饱了!”陈广利将碗一放,摔门而去——这真应了那句流传甚广的段子:“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就是我坐在你面前,你却在玩手机。”

画外音:手机是现代人增强联络、扩展交际范围的一种有效方式。但是,要维系和加深与朋友、亲人、爱人的情感,靠电话、短信或者微信远远不够,即时通讯建立起的情感联系虽然迅捷,却也十分脆弱。真正稳固的人际关系,必须在现实生活中通过共同分享、经历、体验才能建立。同时,如果沉溺于手机世界,漠视此时此刻正在身边的朋友、同事或亲人,还会消解信任,增加隔阂。那么,我们该如何利用手机的交际功能,又不让人际交往陷入虚拟的泡沫呢?

对于初识的朋友,多利用手机进行前期沟通,但要注意及时将手机联系转换为实际接触;对于老朋友,在忙碌时可借用手机保持联络,但绝不能代替面对面沟通。

与家人、朋友共享闲暇时光时,少用手机的娱乐功能。

应用:益智工具VS健康隐患

【甲方】李科,室内设计师,37岁

【观点】“手机就是我的智囊。”

2013年9月20日,李科开车去永川区拜访客户,一个三岔路口让他犯了迷糊。李科赶紧靠边,掏出手机,连上GPS,输入出发地、目的地,按下启动键。“前方请左转,直行500米后,请右转……”手机传来清晰的语音提示,同时显示出路线图。

在李科的生活里,手机早已成了他的智囊:

客户咨询的问题不知道?求助手机百度,立刻补足知识短板。

头绪太多总忘事?手机记事本随时提醒。

工作累了想放松?手机游戏、音乐、视频,总有一款适合你。

【乙方】杨萍,大学生,22岁

【观点】“手机是健康杀手!”

深夜,寝室里鼾声四起。

杨萍的被窝里却依稀透着一点亮光——她正目不转睛地盯着手机屏幕。

每晚睡前用手机看小说,是杨萍买了智能手机后最爱干的事。

没过两个月,杨萍发现自己开始出现失眠症状,而且眼睛经常干涩发痒,上课也有点恍惚,总爱走神。

身体越来越不对劲的杨萍进了医院,医生告诉她,这都是手机惹的祸。

医生说,睡前过度关注手机,会让人不由自主地陷入一种应激状态,内心难以安定,即使在睡眠中,也不能完全放松,造成心理疲乏,使浅睡眠时间延长。

睡前频繁使用手机还容易出现眼疲劳,引发眼部疾病,导致视力下降。同时,手机等多媒体工具会让人陷入一种持续的多任务状态,长此以往会让人出现注意力障碍,无法集中注意力。

从此,杨萍睡前就果断地把手机锁进了柜子。

画外音:手机新颖繁多的功能,使其成为有益的智力补充,但长时间使用手机有损健康。所以,我们要让手机成为益智的工具,而不是健康的杀手。

睡觉前半小时避免长时间使用手机。

尽量不使用手机的闹钟功能,让手机远离枕边。

不要让手机成为娱乐、沟通和阅读的唯一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