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宁波市港口岸线资源集约化利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宁波市港口岸线资源集约化利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港口岸线是宁波市最重要的战略性优势资源,为有效地优化配置岸线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岸线资源利用效率,阐述宁波市岸线资源集约化利用的重要性、岸线规划和利用基本情况,以及岸线资源集约化利用工作开展情况,分析港口岸线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建立完善岸线开发规划指导体系;切实做好未利用岸线使用服务引导;着力推进已利用岸线整合改造;构建岸线资源集约化利用保障体系。

【关键词】 宁波;岸线资源;集约化利用;港口规划

1 宁波港口岸线资源集约化利用的重要性

1.1 延续港口作为宁波最大发展优势的需要

宁波港口优势突出,丰富的岸线资源不仅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龙头性资源,也是“海上宁波”最为独特的优势和载体。纵观宁波30多年的港口开发建设历程,丰富优质的港口岸线资源为宁波发展港口、航运、临港大工业等海洋经济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宁波因港而兴,只有做到港口岸线资源的集约化利用,才能实现港口的可持续发展,延续宁波的发展优势。

1.2 缓和岸线资源稀缺与需求旺盛之间矛盾的需要

港口岸线是稀缺的不可再生资源。发展海洋经济、打造国际强港、建设现代化港口城市,宁波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向岸线使用提出新的需求。经过多年开发,宁波港口岸线资源承载能力日趋饱和:甬江、镇海、北仑三片港区的岸线资源基本开发完毕;大榭港区仅剩余穿鼻岛、礁门等区域约4 km深水岸线可供开发;象山港区和石浦港区由于军港、渔港的存在,港口资源开发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因此,必须充分挖掘港口岸线资源并不断提升岸线资源的集约化利用水平,才能缓和岸线资源供给有限与需求旺盛之间的矛盾。

1.3 解决港口能力与发展目标之间矛盾的需要

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6月,宁波港域主营的五大货种中,集装箱货物吞吐量超设计通过能力26.5%,矿石类货物吞吐量超59.6%。[1] 预计“十二五”末,宁波港口年货物吞吐量达到5.5亿t,集装箱吞吐量达到万TEU。根据宁波市委《关于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努力把宁波基本建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决定》,2016年,宁波港口年货物吞吐量目标为5.5亿t,集装箱吞吐量目标为万TEU。远期,要达到世界一流大港标准,宁波港至少要实现港口货物年吞吐量6.5亿t,集装箱年吞吐量万TEU。目前,宁波市可供大规模开发尤其是可供建设10万吨级以上大型泊位的岸线已所剩无几。待规划集装箱作业区全部建成后,集装箱码头的年通过能力仅有万TEU,与远期吞吐量目标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其他货种也存在类似情况。唯有走港口岸线资源集约化利用之路,才能实现远期发展目标。

2 宁波港口岸线资源集约化利用现状

2.1 港口岸线基本情况

宁波市大陆海岸线总长872 km,岛屿岸线总长759 km。依据《宁波―舟山港总体规划》,宁波港域规划集中利用的港口岸线总长170 km,其中深水岸线139 km。同时,港口规划作业区外还存在一定数量的适宜分散利用建设万吨级以下中小型码头的港口岸线。至2013年6月,宁波港域已利用规划岸线106 km,剩余规划岸线64 km;已利用规划深水岸线82.4 km,剩余规划深水岸线56.6 km。

2.2 港口岸线资源集约化利用工作开展情况

当前,宁波港域各港区正积极推进港口岸线资源的集约化利用:

(1)甬江港区以总体规划为先导,调整码头功能。甬江港区明州大桥上游与三江六岸等城市规划相衔接,逐步取消货运中转、装卸功能作业点、作业区,调整为城市休闲、旅游、观光等功能。明州大桥下游规划集中布置不同货种码头,提高码头等级,逐步实现功能调整和资源整合。

(2)镇海港区以功能调整和码头结构加固改造为主。例如,对1号至4号原煤炭泊位实施功能转型,对7号至8号泊位通过加固改造提升靠泊等级,使得该岸段港口年吞吐能力增加约。

(3)北仑港区以资源整合和码头结构加固改造为主。例如,将青峙化工区的海湾重工整体搬迁,原海湾重工地块引进投资上百亿的海越股份化工项目,利用原吨级海湾重工码头岸段新建一座5万吨级化工码头,既充分利用深水岸线资源,又使该区域功能一致,实现产业集聚;北仑电厂1号煤炭码头由3.5万吨级改造为7万吨级,新增年吞吐能力150万t;镇海炼化公司算山码头原2号和3号油品码头由5万吨级改造为30万吨级,新增年吞吐能力775万t。

(4)大榭港区努力挖掘已有码头资源,通过企业码头公用化来有效提高码头利用效率。如关外码头、中海油大榭石化码头、实华码头等9个泊位,成功与中海油大榭石化项目储罐区实现管道连接,共同为该项目提供水路物流运输服务;三菱化学PTA项目专用码头成功转型为公用码头,为菱化高新PTMG等项目提供物流支持;万华5万吨级和2万吨级液化码头除为万华MDI项目服务外,还为韩华项目、东港电化项目等提供全面物流服务。

(5)梅山港区、穿山港区是“十一五”以来宁波市重点开发新建的港区,其开发建设严格按照作业区连片布置、装卸规模化、货种专业化的集约化利用原则进行。

2.3 港口岸线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早期由于码头性质、经营等方面的原因,不少泊位利用效率低,尤其是一些企业自备码头,运营多年也达不到设计能力要求,岸线使用效益差;部分港区功能布局分散,不同货类作业区相互分割,影响了港区岸线整体效率的发挥;部分临港工业项目先后侵占港口岸线后方陆域和前方水域,变相使用岸线的现象较为严重;部分项目建设方案论证不足,平面布置与相邻项目协调不够,存在多占少用、深水浅用、优线劣用等粗放型利用现象。

3 对策和建议

3.1 建立完善岸线开发规划指导体系

3.1.1 完善港口规划体系

加快研究编制未开发或未全面开发作业区的规划方案,完善以港口总体规划为龙头、各港区详细规划与专项规划相配套的系统科学的港口规划体系。

3.1.2 做好相关规划的衔接

政府各行业管理部门在制定涉及岸线相关内容的规划时,需优先考虑保障港口岸线,主动沟通对接,确保岸线相关规划的一致性。未衔接一致的规划不应实施,衔接一致后的港口规划应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3.1.3 严格规划管理

港口规划经批准后,未经规定程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更改。如需修订或者调整港口规划,应由当地政府提出,并按规定程序报批。

3.2 切实做好未利用岸线使用服务引导

3.2.1 严格遵照港口规划开发建设

建设港口设施需符合港口总体规划,在港口总体规划确定的港区范围内进行。政府各相关部门有责任共同维护规划的权威,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要坚持依据规划,统筹全局利益和地方利益,正确引导港口项目的合理布局。相关部门需建立完善的港口项目准入制度,制定准入标准。

3.2.2 开展岸线使用合理性评估

港口岸线使用审批前,应会同有关行业管理部门并邀请专家,重点对建设项目使用岸线的必要性和岸线使用方案的合理性进行分析评估。新的作业区开发坚持集约化开发原则,实行专业化、功能单一化的连片式开发。积极推广一次规划、逐步推进、分阶段实施的开发模式。对港口项目岸线使用方案开展评估审查,以此为前提开展项目前期工作,体现岸线管理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同时加大政府参与投资力度,积极探索地主港开发模式,实现港口循环滚动开发,防止借项目名义变相占用港口岸线和土地资源。

3.2.3 确立以公用码头建设为主的方针

鼓励港区内新建港口公共泊位;确需利用岸线建设专用泊位的,要服从港区统一规划和布局要求,预留货物集散公用通道;专用泊位达不到设计能力要求的,要与社会公用泊位相衔接;鼓励同类项目共建共用泊位,提高港口岸线使用效率和综合效益。

3.3 着力推进已利用岸线整合改造

3.3.1 实施“腾笼换鸟”工程

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先易后难、积极推进”的原则,推进老港区个别不符合集约化要求的码头搬迁,腾出优势资源引进新项目。港口岸线后方与港口无关的工业要予以迁移。

3.3.2 实施老旧码头结构升级改造

在符合港口规划功能定位的前提下,加固码头结构,延长码头使用寿命,增强其对航运市场的适应性。

3.3.3 优化作业区泊位功能布局

鼓励开展岸线资源整合利用。支持现有码头按照集约化要求调整泊位功能,按功能连片式布置改造,实现作业区装卸规模化、货种专业化。比如,北仑港区以提高作业效率和改善通关环境为主,创造条件整合中部作业区岸线资源,规模化发展集装箱运输,将北仑二期煤炭码头调整为集装箱码头,与紧邻的集装箱泊位共同形成5个集装箱泊位群;海螺水泥码头因夹于两个集装箱码头之间,考虑将其整体搬迁,使港区布局更规模化、合理化;镇海港区实施“煤炭作业区整体后移”和“扩展镇海港区液化、煤炭码头能力”政策。

3.3.4 提高泊位使用效率

支持作业能力有富余的企业自备码头提供社会化物流服务。积极推进公用码头经营人与企业自备码头、企业自备码头与企业自备码头之间的合作经营。支持企业自备码头通过资产重组等方式成立专门港口经营公司。加大技术创新力度,运用新技术、新工艺,优化装卸作业流程,提高港口作业效率。如在煤炭运输方面,今后新建耗能大企业以及大型工业园区应以自建煤炭公用码头为主;现有的北仑电厂、象山港内电厂等煤炭码头除满足企业自身发展需要以外,应逐步实现公用化,兼顾周边其他企业用煤需求。

3.3.5 加快港口配套设施建设

支持港口企业通过扩建、整合等措施提升港区堆场储箱、储罐能力。积极参与并推进宁波―舟山港公用航道、锚地建设,加快推进梅山港区、石浦港区进港航道建设,改善宁波港域航道、锚地条件。积极推进杭甬运河宁波段贯通,大力发展海铁联运,完善水路和陆路集疏运条件,通过港口配套设施的完善来提升港口能力,实现岸线资源利用更大化。

3.3.6 完善港口岸线管理信息化系统

港口岸线的规划、审批、使用、维护、退出、转让、注销等是一个动态的管理系统。[2] 通过数据收集,借助计算机辅助管理和卫星遥感测绘技术以及现有的城市测绘资料,建立以港口岸线平面图和数据库为主的港口岸线信息系统,全面掌控港口岸线分布和使用的基本情况。同时,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港口装备科技含量,优化港口布局、生产工艺和物流运作流程,实现码头、物流与口岸运作服务的一体化、智能化、自动化,提高港口整体作业效率。

3.4 构建岸线资源集约化利用保障体系

3.4.1 建立涉岸线项目联合审查制度

引进港口物流、临港工业等涉岸项目时,当地政府需统筹兼顾土地、岸线、海洋等资源要素。项目正式落户前,由市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召集交通、海洋、规划、国土、水利等相关行业管理部门对项目实施联合审查。各部门意见不一致时,提交市政府研究决策,确保岸线、土地、海域等资源的最佳利用。

3.4.2 加强对其他涉港项目使用岸线的管理

项目需要使用港口总体规划区内的土地和水域,或者建设涉航建筑物需要跨越、穿越港口总体规划区内水陆域及其上下部相关空间的,建设项目的审批部门在审批时应征求港口行政管理部门的意见,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出具其是否符合港口规划及其是否影响港口规划实施的审查意见。对港区水文、泥沙运动、港口公共设施等可能产生较大影响的项目,项目建设方应开展拟建项目对港口影响的专题评估,从而避免项目实施后影响周边港口码头的正常运行及岸线资源的使用。

3.4.3 加大部门之间联合巡查和执法力度

加强领导,完善执法责任制,加大现场监管力度,提高执法效率和水平,及时发现并纠正港口岸线使用中的违法行为,维护政府权威。对涉及多个部门的违法行为,各级管理部门要互通信息,有效衔接,强化合作,开展联合检查活动。对情节严重、造成恶劣影响的,各部门应依法严厉查处。

4 结 论

岸线资源的集约化利用是实现港口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其内涵包括岸线资源利用结构合理化、码头设施布局紧凑化、港区功能综合化、岸线资源产出高效化、开发利用动态化和成片化等,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三者的统一,充分挖掘岸线资源经济供给潜力,使岸线投入产出比和岸线利用率达到最佳。今后,应继续研究宁波市港口岸线集约化利用的新思路、新途径,以延续宁波的发展优势。

参考文献:

[1] 施惠华.港口经济运行分析[R].宁波:宁波市港航管理局,2013.

[2] 徐琪荣.港口岸线监管的思考[J].中国港口,2009(6):44-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