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构建活动课堂 彰显学生主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构建活动课堂 彰显学生主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苏霍姆林斯基说:“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孩子精神的一部分。”新时期的孩子,他们呼唤彰显生命精彩的课堂,他们更喜欢可亲近的、活生生的数学。在一个个主动探究、张扬个性的活动中他们不断地发现数学、认识数学、理解数学、探究数学、建构数学、实践数学。下面我结合自己实施新课标北师大教材谈谈构建活动化数学课堂的策略。

一、在游戏竞赛中感悟数学,激发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很重要的一个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最乐于接受的学习形式莫过于游戏竞赛,在游戏活动中他们身心愉悦的去投入活动,参与竞争,不仅增强了知识的趣味性,更能有效地使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加强学生对知识的亲身感悟和内化。在学习《连减》时我设计了一个“抢椅子”的游戏,8个学生上台,抢坐6把椅子,第一轮下去2个,第二轮6个学生抢坐5把椅子 ,又下去1个,……。活动结束后,让学生说说活动过程,提出数学问题,再讨论交流计算的方法和过程。结果不论是连减的意义还是连减的方法,学习效果都出乎意料,这完全得益于学生喜欢的游戏活动。学生以极大的兴趣参与活动,活动的内容与数学知识结合巧妙,直观形象地显示出其数学意义,使学生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全神贯注的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感悟到其思想方法,促进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二、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数学,发展个性

加强数学教学中的操作活动,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探究数学规律,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教材中的操作素材,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操作的机会,让他们充分的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实现个性化的学习。例如我在教《认识角》一课时,教学不仅仅停留在认识角这个抽象的数学符号,而是提供给学生塑料吸管、纸、绳子、尺子等材料,鼓励学生创造角。学生个个思维活跃,有用塑料吸管或纸折的角,有用绳子拉成的角,也有用两根铅笔、书或本子搭成的角等等,接着让学生用纸或吸管折成的角尖扎扎手心,摸一摸两条直直的边,获得对角的充分感知,促进学生构建自己的数学理解。教《三角形的面积》时,学生在“剪、移、拼”等操作活动中自主探索出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获得对知识形成的深刻体验和科学探究的方法。在教《桌子有多长》时,开展学生用铅笔盒、书本、手、尺子等工具实际测量桌面长度的活动,体会到统一测量工具(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在这样有效地操作活动中,学生不仅亲历了知识的来龙去脉,更极大的开发了学生的个体创造性。

三、在合作活动中探究数学,促进思维

新课改倡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学习,懂得合作。对于有探究性的问题,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伙伴间的分享、启迪、比较、评价等的方式完善个体认识,丰富个体理解,促进学生的思维向深度、广度发展。一些操作性很强的活动更需要同伴互助共同完成。如《买文具》课尾创设自主购物活动:每个小组布置好自己的学习用品专柜,推荐一名营业员,学生带着钱购买自己喜欢的文具。顿时教室变成了文具店,兴致勃勃地顾客与忙得不亦乐乎的营业员在付钱、找零、交物、致谢声中主动地思考、交流,完成着知识的自我内化,更实现着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渗透。教学《旅游中的数学》一课时,学生租车的方案很多,计算的量也较大,通过小组合作,每人至少设计一种方案,在小组内交流对比,共同探讨出最合算的方案在全班汇报。这样高效合作的活动使学生不仅获得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也培养了与人合作的团队意识。

四、在实践活动中应用数学,培养创新

社会是个大课堂,隐含着丰富的活动题材。学习数学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学会应用,在实践中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学也应把活动引伸到课堂外的实践活动中去,让学生接触社会,为学生发现、探索提供更大的空间。如在六年级复习平面图形知识时,让学生为学校的操场设计一条跑道,并提示学生按以下步骤设计:①测量操场的长和宽,②设计科学合理、美观大方,且操场尽可能得到利用的跑道路线,③在设计好的跑道上铺上6厘米厚的煤渣,若每立方厘米的煤渣按55元成本计算,预算一下学校大约应投入多少资金,④跑道内圈种植草坪,如果你是校长,你在购买草坪时除了考虑价格,还会考虑哪些情况?在完成这一实践活动中,学生要进行实际测量、美术设计、面积计算、成本计算,分析研究等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应用和实践能力,而且拓宽了数学视野,体验了数学价值。

总之,活动是使学生居于主体地位,主动参与学习的有效手段。教师通过挖掘教材内容中的活动素材,寻找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的切入点,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处理,教学过程中以学生探究为主,把交互式、多样化的学习形式融合在一起,以活动为基础,激发起学生高涨的兴趣和积极的思维活动,充分彰显学生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达到真正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有价值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