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精心“预设”有效“生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精心“预设”有效“生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质量;预设;生成;关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6―0086―01

教学预设是指教学预测与设计,是课前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设想与安排。课堂生成是指课堂教学的生长和建构,是指师生和生生之间在合作、对话、碰撞中,现时生发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预设体现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那么,怎样才能在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恰当地处理好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呢?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精心的“预设”,应该为“生成”留下足够的空间

在教学中,精心的预设虽然十分必要,但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还应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给课堂的生成留下足够的空间。例如,我在教“小数加减法”时,在课前通过了解,发现大部分学生在平时的购物中已经有计算“小数加减法”的经验,而且有一小部分学生已经初步知道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于是,我果断地将教材内容进行了整合,采取了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在课一开始,出示了一张纸做的尺子让学生观察长度,并用米做单位表示长度(两位小数),然后撕掉一部分让学生算一算剩下多少米?学生自己解决了这道一般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小数减法题。然后我又让学生把式子中的长度用厘米作单位来表示,从而比较整数加减法与小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接着让学生思考在小数加减法的计算中还会有什么特殊的情况,并编成数学题自己解决,学生通过思考及交流,想象了所有的特殊情况,达到了教学要求。在反馈时,我让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自然而然地归纳总结出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由此可见,课堂教学的预设要有弹性,要适当留有空间,才能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学生才能展开想象的翅膀,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二、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生成”,也会为教学“预设”添彩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再优秀的教师也不可能做到“一切尽在掌握中”。因此,教师在面对这种“预设”之外的“生成”时,应该采取积极的鼓励态度,尊重学生的见解,引导学生大胆探究,为课堂的预设添彩。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课时,我按照教材的意图预设了以下环节:设计了4张完全一样的纸条,分别平均分成2份、4份、6份和8份,然后涂上颜色表示1/2、2/4、3/6、4/8,准备将纸条贴在黑板上引导学生比较这4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研究它们的变化规律,从而让学生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然而实际的课堂教学却出乎我的意料:上课时,我开门见山地引入了课题“你们对分数的基本性质有哪些了解呢?”我提问的目的是设疑,当时想应该没有学生能讲对或讲全,这样就可以按照自己的预设步骤开始新课。没想到有一个学生马上回答:“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性质一样。”这显然超出了我的预设。但既然学生说出来了,自己也不能“听”而不见,于是顺着学生的回答继续问道:“那什么是商不变性质呢?”没想到好几个学生都把商不变性质讲的很全面、很正确。最后,学生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中,套用商不变性质的格式还讲出了分数的基本性质。这堂课虽然没有完全按照预设的环节进行,但整个教学过程却很顺利、流畅,并且也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让人很欣慰。

三、及时调整教学“预设”,使课堂“生成”更精彩

在教学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对于学生的独特见解,教师不能视而不见,更不能打压,而应顺应学生思维的走向,及时调整自己的“预设”,使课堂生成更精彩。例如,我在教学“角的认识”时,提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关于角你知道些什么?”学生的回答就在我的“预设”之外,有的学生说是羊角、牛角,有的学生说是尺子的尖角、人民币中的角等。这正是学生在生活中认识的角,我只有耐心听取,多加鼓励,巧妙引导,才能完成教学目标。于是我又说:“数学中的角与刚才说的角有所不同,请你画一个你认为的角。”学生在画角的过程中,通过互相启发和交流,理解了数学中的“角”,达到了我所预期的教学目的。由此可见,课堂上出现了超出“预设”的生成时,教师应用巧妙的方式将学生的思维引回到“正题”上来,就可以将问题变成新的教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