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美术课堂教学中“学舌”向“创新”的完美跨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美术课堂教学中“学舌”向“创新”的完美跨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生活之中对艺术创作的追求便是对美的追求,这样的追求总会令生活受益。所以对于教师来说,在进行美术教学的时候,不要一味地让学生去临摹书本上的图画和色彩,要给他们足够的空间按照自己的眼光和追求从临摹、学舌到自我超越创作,从而使其既会审美又会创造美,让源源不断的美感充斥生活。

关键词 小学美术;临摹;自主创作

中图分类号 G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712(2013)35-0044-03

作者简介 丁海华(1976―),女,江苏南通人,本科,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苴镇德耀小学教师,小学高级。

有人对各类大型产品上的“中国制造”大放厥词,认为中国没有创新性人才,都是一味地临摹、抄袭、借鉴,“关起门户自己造车”。的确如此,从封闭到逐渐开放发展,中国要解决创造性人才缺失的问题首先要从教育入手。可以说每个人与生俱来都具有创造意识,只是在从幼年到成年这段时间接受了模式化的教育影响,才最终造成创作意识的流失。所以这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避免大量模式化的疏导,而是将课堂开放起来,让学生更多地去自己摸索,逐渐形成自己的套路和风格,以免人云亦云,趋之若鹜。本文主要以苏少版小学美术为立论支点,来探讨课堂中“学舌”向“创新”的过渡。

一、图画颜色搭配及图画临摹向自我创造过渡

生活的丰富性是因为它的多彩性,事物也因这多彩化更显出其无限的美感。就像我们许多人会在小草和花儿前面加上翠绿欲滴、姹紫嫣红一样,缤纷的色彩加强了意境的美感,使我们眼前突然一亮,大饱眼福。对于美术来说,要权衡它的艺术精粹性,不仅仅要看其构图和造型,还要看色彩的运用。其色彩关系的运用会使画面存在节奏、韵律感,这些都能使得一幅画具有一定的美感。而且关于色彩的调配,我们在幼年时就已经接触,我们常常按照图画书上的色彩搭配在本身就有了构图的图画本上涂上相应的色彩,几乎每一个区域都按部就班。当然,这是在考验我们对颜色的分辨程度。但是到了小学,我们接触了美术这一学科,教师往往还按照以往的方式,让学生照着书本“依葫芦画瓢”。甚至还鼓励画得和书本一样的学生,而冷淡了那些“独设炉灶”、富有创造信、笔涂鸦的学生。这样一来,学生都摒弃了自身所具有的创造意识,向大众这边倾斜。长此以往,有天赋的学生也无辜成了方仲永。试问,中国如何出得了创新人才?所以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自我创造的平台,让学生摘去模式化的东西,运用逆向或独特的思维方式自主创新,将自己的色彩以自己所认为的方式涂鸦到自己的人生上去。

例如在学习《黑白灰》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准备构图完整但没有填充色彩的图画,并将其分配给每一个小组,让小组成员之间研究讨论,将最中意的颜色填充在其上。然后再进行小组间的画面色调组织对比讨论。在颜色填充的过程中,他们潜意识里就会对黑白灰这三种色调产生不同的反应,这就是所说的情感特征差异,教师需要找学生进行自主回答,让其对这三种颜色从视觉上给予内心的不同效果做一下有着自己标识的说明。这样的练习可让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对颜色有一个情感上的具体认识。这样一来,美术课堂从对书本的临摹中解脱出来,教师为学生提供了想象力、创造力得以驰骋的天空。这是一项伟大的过渡和跨越,学生也由此乐于沉浸在生趣盎然的美术课堂中。另外,教师在让学生进行黑白灰这三种颜色的调配及情感识别之后,还要让其运用这三种颜色进行简单的设计创作,这是本课之难点,也是小学生最喜欢的一个环节。空间的开放,行动的自主自由让他们天马行空,三种颜色也将以独特的效果呈现在学生的笔下纸上。在这过程中,他们的形象思维、创造思维、想象思维全部像久旱了的禾苗一样,在得到春风雨露之后长势茂盛。

二、图画欣赏的人云亦云向独树一帜的过渡

俗话说:“艺无定法,道可旁通。”美的空间无边无垠,我们每个人的眼眸可锤炼出具有无数个层面的美,而不同的人又可在这其上采撷出有着自己标识的美感来。这就是所说的:“艺术是人类的,而审美活动是自己的。”我们完全可以摆脱概念模式化的脚镣,在伟大的艺术面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将包含自己感情、思想的观点坦然说出。但是,从美术课堂来看,因为封闭式教育形式的影响,学生认为书本上所给的答案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所以几乎将自己所有的想法掩藏起来,害怕它们泄露引出笑话。于是课堂生命力缺失,审美教学陷入窘境。究其根源,大部分是因为教育开放性的缺失。从课堂教学形式来看,教师或按部就班将教案书本上的答案说给学生,并让其背诵下来,应付考试;或将自身不怎么深刻的内蕴理解作为标准答案灌输给学生。一方面,他们捂住学生的嘴,不让其发表见解;另一方面,他们带有权威性地将自己的理解灌输给学生。于是,学生精彩丰富的内心世界被屏蔽,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被抑制。基于此,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审美意识,创建一个渐趋开放性的课堂空间,鼓励学生敢想敢说,培养其审美能力,拓展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尽可能使之在广阔的生活空间里汲取更多的美的清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是一个灌输者,而是一个启迪者。这就要求其拓宽拓深学科领域,从而拓宽学生思维视野,保证赋予学生更多的灵感,启发其创新。

美术的上乘作品不仅要求构图的完美、造型的独特,还要求色彩的协调。以色彩来说,它最容易塑造画面的视觉效果,当然也最容易毁坏一幅构图和造型都完美的图画。以黑白灰这三种色调的艺术处理为例,要想让一幅画夺人眼球,画家必然会用心地组织画面的黑白灰关系,所以画面的节奏、韵律、情感因此而呈现。而这些也需要学生用自己的眼眸和内心观看到,这也是审美所具备的条件。但是学生缺失这样自我言说的平台,即使有,在教师权威性教学的趋制下,其想法也是人云亦云。审美过程中缺少自己独树一帜的见解,这使得深邃的艺术变得苍白乏味。所以,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这样的审美空间,在课堂上尽量展示些与黑白灰相关的图画,例如以黑色为主的低调图画《太行铁壁》、以灰色为主的中调图画《金风》、以白色为主的高调图画《头像》。当然每幅画都有它独特的主题,教师可以在学生对这些画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提问:“谁能说说在这些图画中你读到了什么?”学生结合图画的内容以及根据这不同的色调所呈现出来的心理情感反应,发挥想象,驰骋联想说出自己的体会。在这之后,教师再对作品主题进行申述,并让学生分析三幅色调带给人的不同感受。学生发言及独立思考的机会越来越多,他们想象力及创造力的延展也成了可能。在求知欲、分享欲的牵制下,他们内心想法的一吐为快更成为了习惯。

三、美术设计的“照本宣科”向“别出心裁”的过渡

现代的美术课本及课堂教学不仅仅只以画图、图画欣赏作为教学范畴,美术设计也粉墨登场,占据着相当大的一部分。这与社会市场领域的人才需求是分不开的。据统计,近年来设计人才极为短缺,大多数设计专业毕业的学生都眼高手低,缺乏创新,不能胜任工作。于是多方人士将眼光对准了教育,渴求教育能输出更多的创新人才,于是从小学起的美术课本中不乏设计环节。但由于课时的限制,教师根本不讲或略讲,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仅仅只是自娱自乐地折叠些小东西,或是按照教师给安排的任务,照本宣科,按书本上给出的步骤做些东西。所以,为了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让其在融入自己理念的设计过程中找到乐趣,教师应该多设置些设计活动及设计展出活动,并设置奖项,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例如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活动主题:“废弃物的神奇变身”,让学生们用身边的废弃物,一个瓶子、一张报纸、一支笔、一块塑料等等为变身材料,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想象力,使这些废弃物摇身一变,变成艺术品。然后教师再将这些小设计陈列到一起,让学生投票选择优秀者,并颁发小奖品以兹鼓励。这时,学生们就会热情高涨,乐于设计。平时的废弃物也不舍得丢弃,使之摇身一变,变成自己手中的艺术品。

美的区域很狭窄又很宽泛,这因人视野心灵而定。视野开阔,心灵创造源泉的不竭,自然可以在每一隅发现美,而心灵视野的苍白则断然不会让你汲取到更多的美。所以作为美术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创新力,逐渐引领其步入美的家园。

参考文献:

1 陈渐.谈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培养 J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1(4).

2 广晖.美术鉴赏课程普及的必要性 J .美与时代:下半月,2010(1).

3 张永芳.美术教学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D .济南: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