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秋拍无缘暖风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秋拍无缘暖风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今年秋拍的成交金额不仅低于春拍,有的甚至低于去年秋拍,但没有暖风的秋拍对藏家来说也许不是坏事。

年北京的冬天似乎比往年要暖和,11月的雪一直没下下来。不过,北京一天天在变冷,与天气一起入冬的还有北京的拍卖市场。随着保利秋拍的落槌,北京各大拍卖行的秋拍落幕。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秋拍成交金额不仅低于春拍,有的甚至低于去年秋拍。

国宝拍了一个亿

12月4号,北京国际饭店的会议中心,北京匡时秋季拍卖会上人头攒动,虽然两天前的雪将北京的温暖一扫而空,但来到这里的人依然热情不减。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操持着各种口音,三五成群地讨论拍品价格,拍卖师用他低沉的嗓音在不停地询价。在中国近现代书画专场――“渡海三家”的拍卖现场,多幅作品在匡时给出的市场评估价区间成交,成交率低于春拍近现代书画专场93%的成交比例。不仅匡时近现代书画的成交额低于春拍,匡时今年秋拍的总成交额为18亿元,也低于春拍时的20亿元,但比2010年春拍成交金额上涨2.4亿元。

就在上拍之前,匡时多幅作品的起拍价与评估价也被临时调整,这个调整的依据则来源于三周前同一地点的“定调”。11月13日深夜,北京保利拍卖董事长赵旭、匡时拍卖董事长董国强、永乐拍卖总经理董军、西泠印社拍卖总经理陆镜清,齐聚嘉德秋拍“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专场,他们焦急地等待今年秋拍的风向和基调。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烈竞价,中国拍卖行风向标――嘉德也算交出了一个令同行欣慰的答卷,“大观”专场总成交额依然高达10.73亿元。不过,虽然数件藏品创成交价纪录,但拍卖行的大佬们观察到了市场的新动向――买家对高价藏品的谨慎已经显露出来,拍品的成交率只有68%。

买家的谨慎更明显地反映在成交总额上――2011嘉德秋拍的成交额为38.58亿元,与2011春拍相比,锐减了13亿元。即使抛开拍卖的季节性因素,2011嘉德秋拍的成交金额同比减少2.42亿元。

匡时2011秋拍中最大的亮点――国宝级作品、元代《崇真万寿宫瑞鹤诗唱和卷》虽然最终以1.01亿元(含佣金)成交,但北京匡时董事长董国强依然为其感慨“生不逢时”,在他的心目中,这幅作品的价值远远不止于1亿元。

董国强的感叹大概能成为2011秋拍秋意渐浓的佐证之一。2010年拍卖市场上书画贡献了拍卖市场的过半份额,一幅书画过亿元早已不是新闻,然而在今年的秋拍上,买家在面对书画作品时,表现出了更多的理性与冷静,保利秋拍上徐悲鸿的《西湖炊烟》流拍,深负众望。一位资深藏家告诉本刊记者:“秋拍的画便宜了,今年香港拍卖行的春拍上同样价值的画,远远不止这个价钱。”

资本变理性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曾经向本刊记者表示,艺术品需要有实际价值的支撑,因此不能像资本市场一样做艺术品市场。做出这样的呼吁是基于一年前疯狂的艺术品拍卖与艺术品交易所。

伴随大批资本的涌入,2010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创下了年成交额586亿元的新纪录。由此,《中国艺术品市场白皮书》综合市场基本面,给出了乐观预计――2011年中国艺术品拍卖成交额至少会站在700亿元人民币的大关上,并有可能向1000亿元冲刺,届时中国艺术品市场交易总规模将达到3600亿元人民币。

除此以外,“此前一两年艺术品市场呈现出的‘钱多人傻’、‘逢拍品就举牌’等现象太过疯狂,是到了对急功近利之举进行反思的时候了。”台湾著名收藏家、寒舍艺术中心董事长王定乾在上海收藏论坛上表示,今年春拍的形势非常好,无形中将卖家的期望值抬高,以为今年秋拍将延续和再造春拍的辉煌,所以造就了现实与想象之间的间隔,最后形成了成交率与成交价格走低的局面。

事实上,拍卖市场早先的假拍等各种行为,导致了行业自身冷却与行业操守规范的倒逼需求,它已经形成了对拍卖市场的预期与关注度的减弱。大量民间资本在高价拍品前变得理性起来,不再仅仅追逐传统的书画与瓷器专场,一些过去价格较低、艺术价值较高的偏冷门类,开始为藏家关注。

这是艺术品市场变得成熟的重要表征。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院副院长西沐曾在2011秋拍举槌之前就提出:“要重视投资文物古玩杂件等收藏品,特别要重点关注那些目前价位不高、但具有艺术价值、文化内涵及历史背景的藏品;近现代尚未被充分挖掘与发现价值的艺术家的作品,特别是在当下中国艺术品市场逐步完善、收藏者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对近10年来新的市场行情没能全面体现的领域和艺术家及作品应予以关注。”此外,“具有文化内涵与历史意义承载的文物艺术品、工艺艺术品及杂项,如古籍善本、文房、玉器、瓷器、贵金属、稀缺资源及其相关产品。”中国艺术品市场从发育到成熟需要经历一定的阶段,经历一定的洗礼,才能更加成熟和完善。

更宜选精品

相比春拍,秋拍买家对价格显得格外吝惜,有的名作价格甚至倒退了好几年,以起拍价成交的名画在2011秋拍上“并不罕见”,这样的词语在春拍也只能用来形容过亿元拍品。

不过,艺术品市场自身净化与冷却调整的过程,在一些藏家看来确是优胜劣汰,挑选精品的好时机。往年买家对艺术品本身的价值高低并不太敏感,以次充好久而久之却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导致真正有价值的拍品没有上拍。事实上,为筹备2011秋拍,各大拍卖行征集到的好作品“多如牛毛”。以匡时为例,与佛有因――近现代名家佛教题材书画专场中汇集了齐白石、张大千、溥儒、陈少梅、任熊、吴昌硕、王一亭、弘一等艺术价值高、市场认知度高的名家名作,渡海三家的书画专场有溥心畲、黄君璧、张大千,更有荣宝斋旧藏郑板桥巨幅精品《竹石图》,北京故宫旧藏唐伯虎行书《自书诗卷》,等等。

2011嘉德秋拍上拍的重量级作品:齐白石盛期精品《山水册》以1.1亿元起拍,以1.94亿元成交;王的《唐人诗意图》手卷以8800万元起拍,以1.265亿元成交;徐悲鸿创作的《九州无事乐耕耘》以1.5亿元起拍,成交金额为2.668亿元。以上三幅精品虽然最终都以亿元成交,竞价幅度均未及2011年春拍的四分之一(2011嘉德春拍的齐白石《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以8800万元起拍,最后拍得4.255亿元)。

一位来自浙江的藏家告诉本刊记者:“这样的秋拍才是收藏好东西的时机,没有那么多人跟你争,价格就不会太失真。”

无论如何,没有暖风的秋拍对藏家也许并不是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