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谈听辨力对声乐学习的作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听辨能力是声乐学习者能否学好声乐的关键,加强听觉训练是提高学生演唱水平和音乐修养的重要环节。本文针对如何提高学生的听辨力,怎样树立正确的声音观念,形成良好的发声状态,提出了“听”、“辨”、“思”和开发“内听力”的多种方法来强化和培养学生的听觉,从而使声乐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人们对自然界各种音响的识别,都是听觉器官作用于大脑而感知的。然而单纯地把声乐归为听觉艺术有人又会提出异议,因为人们在欣赏歌唱时,不但要听,还要观看歌者的表情、姿态和举止。因此声乐艺术是包含视觉因素的听觉艺术。但归根结底它应归属于听觉艺术。
对于从事声乐学习的人来说,良好的听觉是声乐学习必备的条件,是感知音乐、提高音乐审美和艺术修养的基础。在声乐学习过程中,要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必须在课堂学习和平时的训练中,加强耳朵对声音辨别能力的训练。在课堂上,教师往往通过范唱来使学生感知正确的发声方法,学生则须细听、分辨、领悟并努力实践;在课外,要坚持在练习的过程中强化“听”的能力的训练,以增强听觉感应力,从而区分正确和错误的声音。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先生曾这样认为:“学习声乐的人要有一副好耳朵,没有好的听觉不可能对噪音问题有正确判断,没有正确的判断就不会有好的、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是说必须提高听辨力才能少走弯路,事半功倍。
在我国浩瀚的文化历史长河中,自从有了歌唱这一艺术形式后,无论是在宫廷乐班或是民间的戏班中,普遍都采用口传心授的教学方式,也称模仿学唱,这是人类早期学艺的方法。师傅教一句,学生学一句,特别是那些目不识丁的小学徒们,更是完全依赖师傅的教唱。在这种传承方式中,模仿者必须具备敏锐的听觉,凭借“听觉”到的音响信号做出快速的反应。唱得好与坏,关键就在这个学生是否有一副好的音乐耳朵,能否通过听觉来分辨自己的声音与师傅的声音的差别及声音色彩的优劣。同样,在现代的声乐学习中,尽管手段、方式、方法丰富了许多,但是否具有较强的听辨力仍然是影响一个学生进步快慢的最基本因素。许多学生在演唱时,往往会出现不能分辨错误声音的情况,即便发现和感觉到了声音不舒服,也不知怎样去解决。这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辨别正确声音的能力,当然还包括对歌曲语言和旋法的处理能力。“歌唱者声音的好坏,演唱水平如何,完全是听觉调节的结果”。这里我想提出值得关注的几个方面:
第一,从人体生理因素来说,女老师教女学生,男老师教男学生,这样无论是对教者,还是对学者都会相对好一些。因为彼此间的生理和发声机理都比较接近。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多数情况是女学生往往由男老师教,而男学生则也可能分给女老师教,在这情况下,如果学生没有一副灵敏的耳朵,听不出自己与教师因音色不同而出现在发声方法上的区别,就无法获得正确的歌唱信息,辨别不出发声的对错和音色的优劣。其结果只会造成教者急学者愁,无法提高学习进度,无从建立起正确的声音概念之局面。
第二,初学声乐的学生声音可塑性是很强的。一般来说在接受正规声乐训练之前,许多学生学唱过民族、美声、通俗三种唱法中的某一种,甚至三种唱法都学唱过,一旦学生考进大学步入正规的声乐学习轨道,就要认真分析自己究竟属于何种音色?采取哪一种歌唱方法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音质特色,而不是以往单纯模仿别人的歌唱。这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尽快地确定自己的声部,学生要诚恳地接受教师的建议,确定自己的奋斗方向,发掘自我最大的声音潜质,这是关系学习者发展前途的重大问题。
第三,在声乐课堂上,学生的听觉一定要灵敏,要会听。当老师指出自己在发声上的问题后,要在仔细倾听老师范唱的瞬间,迅速地将捕捉到的声音信号反映给大脑并唱出正确的声音,并要与刚才错误的发声进行比较。这期间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必须注意,那就是要记住当时听到和所唱出的正确声音,在发声机能上的感觉和所发声音的音色,要抓住感觉不放。这时怕就怕学生耳朵不好,分辨不出老师发出的正确声音与自己发出的错误声音的区别,而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甚至一味地认为自己的声音才是好的,那样只会越唱越倒退,声音概念完全错位。
第四,声乐学习中的音准问题也很重要,声乐学习者首先要用音乐的耳朵把握自己歌唱的音准。识辨音律、唱准音调的关键在于耳朵对其高度的分辨力,如果一个学生的音准问题解决不了就无法进行声乐学习。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通过多听赏音乐和加强视唱练耳学习来培养和提高这方面的素质。另外共鸣状态及演唱时的自我感觉也完全来自于听觉,我们常说要培养自己的“内听能力”,就是要求学生在演唱和学习过程中学会运用这一方法来判断自己的声音正确与否。“内听”的歌声,是外在歌声的灵魂。外在歌声,如果不是由歌唱者的“内听”而来,就不会发出富有穿透力的理想的声音来,更不可能使自己的歌声真挚感人。
总之,在学习过程中有一副好的耳朵是提高演唱水平的基本条件,一定要对耳朵的辨别力进行强化训练,通过积累听觉经验,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要进行行之有效的听觉训练,首先要明白听辨力对提高演唱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习者只有明白这一点之后,才能在训练的各个步骤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确立奋斗目标和方向,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无论是从声乐理论还是从实践上来说,一副训练有素的好的耳朵,将会使自己一生都受益无穷。听觉是演唱的引导者,准确敏锐的听辨力是演唱基础的基础。只有听觉辨别力的提高,才能提高发声水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多听、多练、多想。”这句话实际包含了听辨力训练的步骤和方法。
第一,要多听并善于听。耳朵应对音乐的高低,节奏的强弱快慢,声音位置的前后、宽窄、横竖、明暗、虚实等具有敏锐的辨别能力。多听,可以使自己的音准概念得以巩固;多听,就是要中外歌曲都去听;多听,就是要听各个流派的不同唱法;多听,就是要既听现场演出又听演唱录音。而善于听正是建立在多听基础之上的,听得多了耳朵存录的听觉素材也就多了。总之,听辨能力的提高是要靠多听培养出来的。
第二,要多练,并善于练。这两个方面应该是同步进行的。在练习时,当我们在分辨出好的声音的同时也就指导了自己练的这一实践过程。声乐学习是心力加体力的复杂劳动,不但要善于练,还要善于协调自己的心态和各部位的发声器官,使心脑和机理协调一致。要循着正确的发声感觉去进行发声练习,不要一味地钻死胡同。要善于在“听”的基础上去进行训练,不断地在过程中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防止误入歧途。比如在自己练习时,如果感觉声音尖而亮,则声音不会传远,缺少共鸣,这时应调整自己的歌唱状态和用力的支点。当有共鸣时,发出的声音自己感觉好像是“闷闷的”,恰恰在别人听来却是洪亮并富有穿透力的。训练的目的就是要使自己的听觉努力地贴近科学的发声。这需要一个相应的过程,决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为此,一定要多练、善于练。我们不妨借助一下录音机录下自己的声音,通过不断地回放加以比较。
第三,要多想。经过了多听、多练这两个步骤之后,我们在听觉上会渐渐地积累起一些属于自己的东西。这时最迫切需要的就是要多想,多总结,多归纳。想的过程就是自己通过听和练所积累起来的东西,逐步体系化、科学化的过程。只有勤于思考,才能更加科学地运用听觉力指导我们的练习和演唱,才能铸就出一副敏感的、训练有素的音乐耳朵,才会科学地运用人体听觉器官提高我们在声乐学习中的辨别能力,使我们的专业技能有所提高,更为将来毕业后走上舞台或讲台准备了一项最最重要的技能和方法。
耿玉琴 河南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