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科学教学如何引发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科学课程教学的中心环节是探究,探究发端于问题,能否有效地引发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事关科学课程改革的成败。笔者认为创设问题情境、营造和谐氛围、教给质疑方法是引发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法宝。
关键词:科学教学;引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1-0103-02
“发明千千万,始点在一问”。爱因斯坦也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要比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解决问题更重要。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发现问题
德国教育家第多斯惠谱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为此,老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引导启发学生揭示已有知识经验与新的学习任务之间的矛盾,引发学生的认知冲动,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并将学生们带入其中,使之产生疑问,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唤起他们思维的能动性,从而使他们乐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1.通过实物、挂图、实验或多媒体等多种形式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有疑可问。例如教学《热的传导》一课,新课伊始我就问:“同学们见过煮不死的鱼吗?”在学生疑惑又急于得到答案之时我进行如下演示:把一条欢蹦乱跳的红色小金鱼放入盛有一定水的烧瓶中,用酒精灯火对着瓶颈加热。当瓶颈处的水沸腾时,处在瓶底的小金鱼却仍在悠闲地游来游去。学生们饶有兴趣地观赏着,他们惊讶地发现“咦,这真是一条煮不死的鱼!”我抓住契机适时启发:“难道世上真有煮不死的神鱼吗?你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由于学生对此现象感到非常惊奇,惊奇诱发了他们的疑惑,一个个问题便在他们的脑海中产生。
2.通过日常说法和科学概念的比较,形成问题情境。课文里有不少科学概念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说法不同,孩子们会觉得困惑。像生活在大海里的鲸为什么不是鱼,冬虫夏草为什么既不是虫,也不是草,航天飞机不在水中为什么能叫飞船。通过这些科学概念和传统说法的并列提出,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引发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3.通过脍炙人口的谚语、民俗、典故等设置问题情境。如果把像“五九六九,沿河看柳”,“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蚂蚁搬家,大雨来啦”这些学生们耳熟能详的语句引入科学教学之中也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引导学生感叹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的同时,让学生探究“怎么会是这样”、“一定会是这样吗”。如此学生的问题意识就能得到有效培养。
二、营造和谐氛围,使学生爱问敢问
千百年来,“师道尊严”可谓根深蒂固。受此影响,一些老师唯我独尊,容不得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怀疑,更不得指出老师的瑕疵或缪误。长此以往学生也就慢慢变得不爱问、不敢问了,所以发扬教学民主,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已是大势所趋。
1.转变观念。首先是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师生观,要正确定位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合作者和亲密的伙伴。教师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要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使他们爱问、敢问。其次是教育学生转变观念。(1)要转变自卑、怕受嘲笑的观念,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们难免有虚荣心、爱面子,总担心提出的问题肤浅、简单而被人嘲笑,因而抱着沉默的态度;(2)要转变依赖、事不关己的观念,一些学生不肯动脑筋想问题,就是遇到问题也不敢发问,消极等待同学或老师的讲解。对此,老师要耐心、细致地教育学生充分认识到持有这种错误观念的危害。
2.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问题一般可分为不解之疑、求异之疑、创新之疑等不同层面。当学生提出有深度、有价值的问题时,作为老师要大力褒扬,让他们感到自己也能发现并提出非同一般的问题,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教学中只有尽可能地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和愉悦,才能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才能不断引发和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3.重视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批判性思维就是不唯书、不唯上,敢于在既定理论、观点的反面进行质疑,提出自己新的主张。在教学活动中,老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认知结构、独特视角,来审视前人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大胆提问。对于那些平时会耍小聪明、能使出“雕虫小技”和“敢于吃螃蟹”的学生,老师要正确引导和热情鼓励,促使他们勇于提出更多更新的问题。
三、教给质疑方法,使学生会问善问
第斯多惠说过:“一个坏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陶行知先生也说:“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在教学中,老师应该教给学生们一些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技巧和方法,使其会问善问。
1.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学生们在学习探究过程中虽然心中有疑,但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让学生在认知活动中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还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科学教师为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到逐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给予必要的引导、帮助,教给他们提出问题的技巧和方法。首先不妨让学生试图从课题中发问,课文的题目是就是教学内容的提炼,俗称“眼睛”,我们可以启发引导学生通过这个“眼睛”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比如教学《食物中的营养》,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就不难提出:“什么叫营养”、“食物里有哪些营养”、“怎么判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蛋白质对人体有什么作用”等一系列有价值的问题。其次是要教导学生十分注意在探究实验中发现问题,不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再次是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直接提出探究学习的问题,让学生带着老师所提供的问题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当学生真正进入了探究科学知识活动、在获得技能的过程中,就会自然而然地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最后是要集中筛选和引导优化学生从问题情境中生发的问题,由此明确后续探究的目标和内容。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能极大地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和质量。老师也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语文、数学、社会等学科的教学内容以及日常的生活经验,自行提出问题,并引发他们对所收集的信息材料进行探索、分析、研究,进而增强他们提出有价值问题的能力。
2.设置阶梯、降低坡度,循序渐进。在科学教学活动中,我们不妨把一些深奥难解的大问题分解成一个个浅显易懂的小问题。比如:教学《电磁铁》一课,就可以把“电磁铁的磁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这个大问题就可以分解成:①电磁铁中线圈匝数的多少与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关系;②电磁铁中线经的大小与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关系;③电磁铁中使用的电源电压的高低与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关系;④电磁铁中使用的电源的电流的大小与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关系;⑤电磁铁中使用的铁芯的材料与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关系……如此让学生们沿着这些一个个小问题朝着大问题奔去。学生们在解决一个个问题的过程中又会不断地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等到问题彻底解决后,他们就会发现自己所提的中间问题哪些是有价值的,哪些是没用的,这样的训练能非常有效地培养学生善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