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闯出来的“金沙之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闯出来的“金沙之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深秋的金沙,天空中飘着蒙蒙细雨,虽然有丝丝冷意,但在经济开发区这片30余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却是一片火热的景象:宽阔笔直的大道纵横交织,车辆往来不息;标准化的厂房整齐排列,里面不时传出机器的转动声。

金槐社区居民张应会不久前搬进了因征地拆迁安置的新家,在她的记忆里,三年前这里几乎是一片荒地,而这三年的变化比过去几十年的变化还要大——“厂房出现了,道路变宽了,住房条件改善了,出行方便了,收入增加了……”张应会掰着指头告诉记者。如今的她用自家的门面开了一个百货铺,丈夫在外跑货车,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三年前,贵州开启实施“工业强省”战略,金沙县突出“工业立县、项目支撑”理念,闯出了一条开放带动、转型发展的新型工业化之路

多元促转型:从“一柱擎天”到“四梁八柱”

作为全国5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全省第二产煤大县的金沙,2010年以前,工业经济走的是以煤电产业为支柱的路子。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金沙县又一次开始审视自己:依靠煤电,产业单一,赶不上东部速度;煤炭不可再生,煤采完了,下代人怎么办?

来自浙江的陈正治投身金沙煤矿产业10余年,从经营几间煤矿到如今成为控股21家企业的贵州省知名企业——朗月集团的董事长,在他身上体现了金沙传统产业转型突围的变化。

在抓煤矿产业的同时,陈正治将目光放在煤矿机械和电子产品的生产上,投资8亿元在开发区新建的矿用设备生产基地如今已运营投产,成为金沙煤矿企业向装备制造产业跨越发展的“领头羊”。

而大西南矿业集团投资5.5亿元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贵州康星油脂(集团)公司注入了新动力,顺利推进国有企业改制,引进国内先进生产线及管理经验,达产后年消化油菜籽10万吨,有效推进金沙及周边县市区农业现代化进程。

目前,已有10余家煤矿企业在开发区建成了以装备制造、有机食品加工、旅游观光等为主的20多个非煤产业项目,打破了曾经“一煤独大”、“一电独秀”的局面,推动了金沙经济由资源经济向生产加工型工业经济转型。

随着煤矿企业相继转型突围,作为金沙另一传统优势产业的白酒业也不甘落伍,以存量促增量,助推本地企业依托品牌效应等凝资聚智就地做大,实现滚雪球式发展。

短短几年间,金沙回沙酒生产规模从900吨扩大到2012年的1.4万吨,实现了全国大酱香排名第二的目标,并于2013年初成功组建了金沙酒业集团。而贵奇酒业、梦樵茶业、冠香源等一批本土有机食品企业正加快组团整合力度,在金沙开发区形成集研发、生产酱香白酒、调味品、植物油等有机食品为一体的有机食品产业园。

在循环建材产业园区,贵州皇冠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已建成试产,预计年产4000万平方米纸面石膏板,其原料正是依托黔北发电总厂所产生的废弃原料脱硫石膏,实现了煤电循环经济终端对资源“吃干榨尽”。

此外,电厂产生的粉煤灰也被多家企业变废为宝。作为生产水泥和墙砖的材料,既有效消化了工业废料,又有效腾出开发区建设用地,实现节约发展,更使开发区建设就地取材,降低建设成本,有效避免企业的同质化竞争。

而在台金生态观光农业科技园,这个由台一集团、金沙梦樵茶业公司等共同投资建设的项目,将打造一个跨越农业、食品深加工、生态观光旅游服务三产的产业综合体,形成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示范辐射带动强的高效农业发展格局。

由曾经的“一柱擎天”到现在的“四梁八柱”,金沙在经济发展中实现了华丽转身。三年来,全县三产比重不断优化,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0年的13.84∶55.87∶30.29调整到2012年的9.11∶59.65∶31.24。

毕节市副市长、金沙县委书记丁翊强说:“三年的发展,金沙最直接的变化是工业规模迅速壮大,最明显的变化是综合实力更加强劲,最深刻的变化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开放带发展:“以商招商”加快产业集群

在金沙经济开发区,记者不仅看到一个个资源型企业转型发展,也看到了资源和市场两头在外的企业在此安居乐业。

在电子信息产业园区的奥斯科尔电子公司音响成品生产车间,穿着统一厂服的200多名工人正在流水线上忙碌,品质部经理毛全阳拿着刚刚包装好的一个耳机告诉记者:“产品的每一种原材料都来自园区内的24家配套电子企业,初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公司生产的70%的产品远销国外。”

奥斯科尔原是深圳一家集开发、生产和销售移动多媒体音响、耳机、电脑等于一体的高科企业,从企业入驻金沙到产品投产,仅仅用了296天的时间,一度创造了惊人的“金沙速度”,这与园区内相关的高新电子配套企业不无关系。

同样,随着电动车生产企业贵州哈迪斯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今年9月入驻园区后,与之相关的刹车、开关、外观、包装、五金等企业也纷至沓来,这让哈迪斯的生产成本大大降低。“以前我的企业在浙江,那里租金、人工都贵,电动车生产零配件需要从不同地方进货,生产成本高。”总经理吴开贤认为自己来对了地方。

“这些企业各自独立,又紧密相连,他们共同搞开发、找市场,自行完善产业链条,形成了研发、设计、制造、检测、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带,实现了共担风险又同享利益。”金沙县投资促进局局长吴祖艳认为。

一个企业入驻又为何带来一批配套企业,形成产业集群?

全民招商,亲情招商,项目招商,以商招商——金沙县创新招商思路,始终盯住重点区域、龙头企业,促进了产业集聚,实现了东部转移产业的健康发展。

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公,能快则快,能减则减,能免则免,特事特办,跟办、协办、代办并举。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成为金沙经济发展一道别样的风景。

如今,产业集群效应初显,拉动县域经济势头强劲。2012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30.15亿元,是2010年的1.5倍。2010年以来,全县共引进招商项目294个,累计实际到位资金412.76亿元。金沙县在全省经济发展综合位次从2010年的第15位上升到2011年、2012年的第4位。

配套建园区:为工业发展搭建集聚平台

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

在面积宏大的新城区和经济开发区内,金沙县留足了企业安身立业的空间,并高起点谋划配套服务功能,让现代产业与宜居城市和谐共荣。

开发区按照“一区多园”的框架规划了电子信息产业园、装备制造园、食品加工园、白酒产业园、循环建材园、水暖管材园等。目前,已有162个项目入驻开发区,找到了自己理想的栖息地。

一边是园区科学规划,一边是职教蓬勃兴起。

在黄河大道旁,金沙县职教中心占地247亩的校园内,今年9月首批招生的6000余名学生给开发区增添了不少活力。

学校围绕“四化同步”目标,与园区企业“联姻”,根据企业所需开设了28个专业。目前,中心已与贵州奥斯科尔电子有限公司、贵州朗月煤机制造公司、贵州金沙酒业集团等10多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办学协议,酿造、财会、服装设计与制作、电子电工等专业学生已经被提前下“订单”,学生不再为毕业后的就业问题而发愁。

以产兴城,以城促产。在开发区,记者见到的不仅是园区加速推进,还看到了城镇化建设与之协调发展。

2010年下半年开始,金沙县确立了旧城改造、新城开发、经济开发区发展的产城互动、产城一体思路,围绕“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目标,在开发区建设了总面积96万平方米的金槐社区、光明社区等新型社区,将社区有效嵌入开发区,促进了人口向城市和新型社区集中。

投入80多亿元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为项目进驻提供了基础保证。长达143公里的城市和园区路网骨架,把新老城区、经济开发区等紧紧地连接在一起。

黎明三甲医院、日供水能力3.5万立方米的水厂、日处理能力2.4万吨的污水处理工程等城市建设重大项目正快速推进。

注资1亿元成立了开发区投融资担保公司,为投产企业提供融资担保,保障开发区内企业健康发展。

……

70多年前,曾在大娄山上写下豪迈的诗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如今,这成了大娄山下金沙县经济发展的真实写照。经济开发区犹如动力十足的“火车头”,引领着金沙驶向前方。(责任编辑/付 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