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好科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好科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探究既是科学课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课学习的方法。小学科学课教学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在感知中探究,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关键词】 观察 实验 制作

我对《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教材作了一些研究、实验与思考:在山区学校校本资源十分丰富而现代化教学手段十分简陋的条件下,如何把握本册科学课教学与实验,以期达到课程标准确定的逐步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目标?

1.从实际观察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观察是学生科学探究的前提。一切科学探究活动都离不开实际观察,实验教材将学生的观察活动贯穿于全册始终,是教材编排的一大特点。三年级上册教材由“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水和空气”四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有学生的观察活动。对植物的观察和探究,是从校园的树木开始的,学生虽然经常在校园里的这些树下嬉戏,但他们不一定认真观察过每棵树。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近距离的观察每棵大树的各个部分。例如,在具体观察一棵树的时候,教师就要引导学生首先观察大树的高、树干的粗、树皮的颜色、手触摸到树皮上的感觉等;树干上有无其它生物,如有,是什么;树枝是否茂盛,树叶的形状,树叶有无气味,树枝上长的有什么样的果实。组织学生对每棵树进行详细的观察与探究,引导学生对不明白的问题要及时请教他人或查阅资料,得出科学证据。通过学生实地观察不同的树木,让学生写出观察记录;再向学生提出思考,并让他们进行交流,最后总结:我们观察了哪些树?树木生长需要什么条件?不同的树木有哪些异同?学生经过观察和探究,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出:树木的相同点—它们都长在泥土里、都需要阳光、水、都有树干、树冠等;树木的不同点—树冠有大小、树干有粗细、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结的果实不一样、叶片不一样等。树木的这些异同点,都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仔细观察、探究,才能最后的出结论,从而获得感知材料。否则探究问题就无法解决,学生就难以获得相应的科学知识,而获得感性认识。如果没有仔细观察和感知材料,探究问题就无法解决,学生就难以获得相应的科学知识。因此,学生只有在充分、细致观察的基础上,才能增进对研究对象的了解。

2.在亲历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实验是学生科学探究的基础。实验操作活动在实验教材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例如,“那种材料硬”一课编者安排了四次动手实验,首先找来我们身边最常见的木条、卡纸、铁钉和塑料尺这四种物品来研究。接着向学生提出:它们当中谁的硬度最大呢?让学生想出一种研究的办法。最后学生们确定了比较办法:可以准备木条、卡纸、铁钉和塑料尺各两根,用一根木条分别去刻画另一根木条、卡纸、铁钉和塑料尺。再分别用 卡纸、铁钉和塑料尺重复这个实验。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提前设计好的表格里。

根据学生们的观察到的结果,将木条、卡纸、铁钉和塑料尺按硬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这样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明白硬度较大的材料能在硬度较小的材料表面留下划痕。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怎样知道哪种材料硬?经历“问题——假设——实验——证实”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我们周围的材料”这一单元,它以材料的性质为研究主题,以常见材料做为主要的观察研究对象,教材设计了一系列的实验操作过程,让学生在课堂上逐步深入地展开观察研究活动。除了要力求达到教材教学目标外,更深层次的目的是希望学生在今后能学着像掌握“材料的性质”单元一样,通过观察、实验和比较,去认识它们,并围绕着一定的主题不断提出一个个新的、值得研究的、自己能研究的问题通过自主研究活动获取相关知识,从而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让每个学生参与实验操作活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善于指导学生实验的安全,又要善于引导学生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还要善于启发学生去思考并能提出新的可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3.在动手制作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制作是学生科学探究的手段。实验教材安排学生动手制作活动也占有一定的比重。制作就三年级学生来说,还是一个难点,因此,每次制作前,教师都要安排有观察活动。例如,制作一个小天平称量空气的重量,首先让学生知道天平在静止时要平衡。教材讲述了制作小天平的方法和步骤;首先在一根细木棍上用尺子确定一个中心点,并作上记号,再在细木棍中心点的两个侧面按上图钉,最后拴上线即成。教师把学生分成三组:即一组准备木棍,另一组准备图钉,最后一组准备尺子和线并负责组装天平。教师把提前准备好的气球充上气,让学生用自己制作的天平称量空气的重量,使学生不但动手制作了天平,而且还证明了空气有重量。教材安排课堂上自制天平活动,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天平的原理,并用之证明了空气是有重量的。由于课堂活动空间有限,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外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去设计制作各式各样的天平,并要求尽量制作的精确一些,才能称量质量很轻的物质。为了鼓励学生,作品还应在班级举办一次展示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制作热情,让学生体验和感受成功的喜悦,在制作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当然,手工制作离不开实验。在制作中实验,在实验中改进,在改进中探索,学生只要勤动手,善于动脑,科学探究的能力就会快速提升。

提倡以探究为核心组织科学课程的教学,是科学课程改革的重要思想。教材内容从便于学生探究性学习出发,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展现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带着兴趣观察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让他们从观察与实验。交流与探究的过程中进行科学课程的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应把握教材编排脉络,善于从教材内容中、学生实际生活中捕捉探究信息,从细微处引领学生探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