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简析液压爬模施工工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简析液压爬模施工工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介绍了液压爬模施工工艺、与传统模板施工的优势及施工过程中的难点。

关键词:液压爬模施工工艺;优点;难点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hydraulic climbing formwork technology, the advantages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template construction and the difficulties in construction.

Keywords: hydraulic climbing formwork technology; advantages; difficulty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液压爬模施工工艺介绍

1.1施工工艺介绍

本工程采用液压爬模施工,可采用立体交叉式施工工艺,即竖向结构与水平结构分离施工的施工方法,先进行竖向结构的施工,再进行水平结构施工。爬模设计由道广设计并在现场指导施工。此工艺解决了传统“逐层搭积木”式工艺作业面狭窄;劳动力、机械设备、生产材料等要素的使用和调配制约很大等问题。

1.2 爬模爬升的基本原理

液压爬模的动力来源是本身自带的液压顶升系统,以达到一定强度(15MPa)的剪力墙作为承载体,利用千斤顶的提杆导轨,利用千斤顶的提模功能提升爬升支架,通过液压系统实现模板架体与导轨间形成互爬,从而使液压自爬模稳步向上爬升;再以液压油缸为动力,实现模板的水平进退。

1.3 施工工艺的工序流程

采用立体交叉式施工工艺,先进行混凝土竖向结构的施工,待竖向结构完成4-5层后,再进行楼板施工作业,并始终与竖向结构保持4-5层的施工间距。整个施工过程中竖向结构与水平梁板结构施工作业在空间上分离,在时间上重叠。形成了核心筒施工平面分区、立体分层的施工态势。此工艺充分利用超高层建筑竖向空间上的优势,进行空间分区流水作业,使传统混凝土结构施工中1-2个前锋工作面变成4-5个前锋工作面,有效地拓展了施工作业面,显著提高了施工工效。其施工工序流程图如下:

立体交叉式施工工序流程图

由施工工艺流程图可以看出,整个施工过程竖向结构与水平结构始终是穿行,所有施工工序在空间上分离在时间上重叠,这样避免了因为工序的相互制约而产生的间歇时间的浪费,有效的提高了劳动效率,加快了施工进度。

2 液压爬模与常见模板施工的优点

常见的模板工程有:木模板、组合钢模板及钢大模板等。木模板具有制作、拼装灵活,较适合外形复杂活异形混凝土构件的工程,其缺点是制作量大、木材资源浪费。组合钢模板主要是由钢模板、连接板和支撑体组成,优点是轻便灵活、拆装方便、通用性强、周转率高,其缺点是接缝多且严密性差,拆模之后混凝土外观质量差。而钢大模板则是以建筑物的开间、进深和层高为尺寸,具有模板整体性好、抗震性强、无拼缝的特点,但是模板自重大,移动及安装的时候需要起重机械吊运。

液压爬模板是滑模和支模相结合的一种新工艺,它吸收了支模工艺按常规方法浇筑混凝土,劳动组织和施工管理简便,受外界条件的制约少,混凝土表面质量易于保证等优点,又避免了滑模施工常见的缺陷,施工偏差可逐层消除。液压爬模工艺将立面结构施工简单化,节省了按常规施工所需的大量反复装拆所用的塔吊运输,使塔吊有更多的时间保证钢筋和其它材料的运输。液压爬模工艺在N层安装即可在N 层实现爬模。爬模可节省模板堆放场地,对于在城市中心施工场地狭窄的项目有明显的优越性。液压爬模的施工现场文明,在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施工进度和经济效益等方面均有良好的保证。

3爬模架技术难点及解决问题

3.1核心筒剪力墙南北侧在5层到6层的厚度由500mm变为400mm,东西侧在18到19层的厚度由600mm变为500mm。在跨变截面(变化大于50mm)处爬升架体时,使用变截面附墙座垫板,先将导轨斜向爬升入附墙装置中,再借助导轨的导向,将架体爬升入位,在进行下一层爬升作业后,架体就恢复为正常爬升状态。

3.2核心筒外框楼板滞后施工,可以根据外框楼板的钢筋间距及标高在核心筒剪力墙内预埋钢筋,呆后继施工到相应位置凿出预埋钢筋与板筋进行焊接。

3.3 预埋套管的预埋:在绑扎墙体钢筋时预埋Φ60的套管,预埋套管是爬模架安装及爬升的关键所在,要严格控制预埋套管的预埋,在墙上预埋时预埋套管要与墙体钢筋焊接固定,预埋套管的偏差要严格控制在前后±5mm,左右±5mm,上下±5mm。

3.4导轨固定需要提前预埋爬锥,模板加固需要用螺杆连接。因为剪力墙钢筋布置较为密集,会出现钢筋和爬锥及螺杆位置相互阻碍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5CM范围内移动爬锥及螺杆的水平位置。如果仍然不能避开,必须截断钢筋的情况下,则需要在断口处增加同种规格的钢筋来加强并且满足锚固。

3.5 为满足施工需要,架体主承力点以上为悬臂端,为保证架体有足够的防护高度,提高施工效率,悬臂端高度近9米,为减少风荷载对架体的影响,应采取加强措施,在主承力点上的楼板上预埋地锚,使用钢管将上支撑架与结构进行刚性拉接,拉接间距不大于3米。

3.6 为满足施工要求的需要,尽量减少塔吊吊运模板的次数,核心筒内外布置了爬模架机位,采用的爬模架形式多样,其功能也不尽相同,使用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各种爬模架的特点满足施工需要,同时也要注意各种爬模架的额定荷载,严禁超载作业。

3.7 本工程核心筒使用爬模架进行施工,为保证施工进度的需要,局部楼板、梁、楼梯等结构滞后施工,会出现进行墙体施工的同时,在物料平台爬模架下方需要施工楼板、梁、楼梯等结构;会出现立体交叉作业的施工态势,为保证物料平台爬模架下方施工人员的安全,要对物料平台爬模架做两层水平全封闭,如交叉作业间的高度差大于10个层高时,可每隔5~7层使用预埋钢管等附件搭设水平防护平台,在平台上满铺脚手板,并用安全护网和密目安全网做双层防护,将作业面上方完全封闭,防止因上方作业带来的不安全因素,进而保证下方的施工安全。

4结束语

液压爬模施工技术能够有效的解决纯钢筋混凝土结构核心筒与周边复杂梁板结构施工工序合理衔接的问题,施工质量符合并满足国家规范和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施工工艺符合超限高层建筑施工中先竖向结构、后水平结构的常规做法,并使立面结构施工简单化、标准化和程序化,减少了按常规施工所需的大量反复装拆、吊运和更换所带来的时间消耗和成本损失,并能使塔吊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钢筋和其它周转材料的运输,大大提高了施工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