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24例心肺复苏抢救失败原因分析及护理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24例心肺复苏抢救失败原因分析及护理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探讨心肺复苏抢救失败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方法 结合在2010年7月―2013年7月期间于该院接受心肺复苏的31例患者的护理过程,将心肺复苏失败的病例与心肺复苏成功的病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该研究的样本中,有24例心肺复苏抢救失败,有7例成功,对比分析后发现,影响心肺复苏抢救失败的因素有:心肺复苏抢救的时间,有效肺通气,除颤设备的应用以及药物的使用。结论 及时实施心肺复苏术、建立有效肺通气通道以及应用必要的辅助设备可以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关键词] 心肺复苏;失败原因;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1(b)-0141-02

呼吸心搏骤停是急诊科常见急症,如果处理不及时,会严重威胁病人的健康和生命,如果能进行及时抢救,则能使一部分病人的生命得到拯救。心肺复苏则是救治呼吸心跳骤停的重要措施,而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也成为评估院前急救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1]。心肺复苏抢救的目的是改善心脏泵血和改善呼吸,影响心肺复苏的因素非常繁杂,其成功率也很低,因此找到影响心肺复苏的因素,制定合理的救治及护理措施,对于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和挽救患者的生命具有重要价值。为探讨心肺复苏抢救失败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该研究将结合该院2010年7月―2013年7月期间24例心肺复苏失败病例,对心肺复苏失败的原因及措施进行讨论,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在该院接受心肺复苏的31例患者作为研究的样本,其中心肺复苏成功的有7例,心肺复苏失败的有24例。样本中所有患者的年龄段为21岁至56岁;男性17例,女性14例;疾病分布较为分散,其中各类心衰9例、各类休克8例、呼衰有7例、脑血管疾病4例、中毒3例。

1.2 抢救措施

1.2.1 建立有效肺通气 使病人头后仰,清除呼吸道的异物及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实施气管插管。并接简易呼吸器进行机械通气,该院采用的是PB840呼吸机和德尔格转运呼吸机。如急救发生在院外,要及时进行人工呼吸并配合胸外心脏挤压。

1.2.2 除颤 进行持续胸外心脏按压,并配合使用仪器进行电击除颤,直到心脏复跳或放弃抢救,该院采用的是美国ZOLL除颤仪和M&MC120心电监护除颤仪。

1.2.3 建立静脉通道 选择正中静脉或颈外静脉等外周大静脉,并配合使用复苏药物,如肾上腺素、利多卡因、阿托品等,但也要注意及时纠正使用药物引起的其他不良反应。

2 结果

31例病例中有24例心肺复苏失败,成功的仅为7例,且7例患者为在住院期实施的心肺复苏术,由表2可以看出,心肺复苏成功的病例复苏时间大都为4 min但

3 讨论

3.1 导致心肺复苏失败的原因

3.1.1 实施心肺复苏的时间 有资料表明, 从心脏骤停开始至实施心肺复苏时间若

3.1.2 必要设备的应用 及时应用一些辅助设备可以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如呼吸辅助设备和除颤设备,该次研究中行心肺复苏术时皆采用了仪器辅助。

3.2 护理措施

3.2.1 加强宣传普及全民急救意识 通过此该研究发现导致心肺复苏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抢救时间,由于大部分心脏骤停发生在院外,患者得不到及时正确的处理而导致悲剧的发生。因此加强宣传普及全民急救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力争在第一时间使患者得到正确的救治,等待医护人员的处理,可以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可由护理人员定期到所辖区域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和正确的急救操作示范,提高普通民众的急救意识和急救能力。

3.2.2 对住院患者采取密切观察 对于住院患者,密切观察其病情并对患者病情做出及时正确的判断是保证心肺脑复苏抢救成功的关键[3],对于病人来说,护理人员是与其直接接触的医务人员,所以护理人员在患者发生心脏骤停的第一反应尤为重要,此次研究中抢救时间及时的原因也是得益于护理人员的及时反应,若护理人员怀疑患者为心脏骤停可轻拍或轻摇患者并大声呼喊。

3.2.3 呼吸复苏 在抢救过程中,必要时必须实施有效的人工呼吸。复苏早期不应使用呼吸兴奋剂, 因为在氧供不足的情况下兴奋中枢神经会增加其代谢率, 加重脑细胞的损伤[5],所以在抢救时可给予纯氧吸入。进行气管插管可以建立有效肺通气, 可以保证气体的交换。与此同时可以使用辅助呼吸设备进行机械通气,这也是最重要的呼吸支持方式,但不应将机械通气作为最后手段。

3.2.4 用药护理 作为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常用抢救药物的使用,以便在抢救时能够及时准确的输注抢救药物。首选的药物一般为肾上腺素,可以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减轻心脏负担,抑制凝血,防止发生循环衰竭。也要注意静脉通道不宜选用含糖液, 因其可使心跳骤停存活者的神经病学恶化[5]。

[参考文献]

[1] Morris S.2010 BLS and ACLS guideline changes: post-cardiac arrest syndrome and therapeutic hypothermia[J].Can Cardiovasc Nurs,2011,21(3) :3-8.

[2] 措毛.28例心肺复苏抢救失败原因分析护理体会[J].青海医药杂志,2012,42(8):50-51.

[3] 韩彦辉,王春波.心肺脑复苏抢救的临床护理配合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5):125-126.

[4] 余红, 向滨.心肺复苏抢救护理15例[J]. 现代临床医学,2009,35(1):70-71.

[5] 胡国兴.心肺复苏新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4,13(50)∶211.

(收稿日期:2013-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