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智勇双全的烛之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老骥伏枥的志士
在《烛之武退秦师》的开头,秦晋大军压境,佚之狐向郑文公推荐烛之武时说:“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一个“必”字,尽显烛之武之才能。但我们并没有见到一个出场即慷慨激昂、舍我其谁、敢于担当大任的大英雄。相反,是一个年近七十,牢骚满腹的小小“圉正”。其实,这样处理烛之武的出场,正是暗示了历尽沧桑后看透世态炎凉的烛之武的心声。烛之武不是不想做一番事业,他的心始终没有放弃过“一飞冲天”的渴望,他一刻不停地关注着天下形势,思考着定天下、济苍生、一展抱负的路径。他的那种“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的胸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无疑是后人敬仰他的主要缘由。
二、单刀赴会的勇士
烛之武孤单寂寞了如此之久,尝尽了人世的辛酸冷暖,内心更充满了彰显才能的渴望。于是,他“夜缒而出”,去完成这个足以让自己青史留名的光荣使命。烛之武这样一个识大体、顾大局、临危受命的勇士,就是国家的脊梁!
三、纵横捭阖的辩士
“辩士”形象是烛之武形象的核心,而游说的“智慧”是他成功的关键。烛之武在“说秦伯”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概括起来,就是充分陈述秦晋郑之间的三角利害关系。他讲了四个“无”:一是灭郑于秦“无益”:“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邻之厚,君之薄也”。二是舍郑于秦“无害”:“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三是晋人素行“无信”:“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四是晋国扩张之欲“无厌”:“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由“若”“且”“夫”三字连贯起来的四层意思,环环相扣,层层相生,区区百余字,就将秦国当下与未来的利害关系说得一清二楚。虽为郑谋,却处处显现出是为秦着想,为秦打算――这正是烛之武在“说秦伯”时所表现出的高超的智慧,一种为图己存而替他人谋利的生存智慧。
烛之武游说的智慧还取决于语言的得体。一个面临亡国之危的小国使臣,面对大国的君主,本是求人,却能够不卑不亢,从容辞令,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语重心长,迫使对方就范,从而出色完成了游说使命。可谓是有理有力有节有体。
四、力挽狂澜的义士
岁月给了烛之武太多的落寞与不甘,同时也磨砺了他的沉稳与敏锐。他与秦伯的交锋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的胜局,几十年积蓄的能量终于在瞬间有了释放和爆发的闪亮时刻。他人生中最年富力强的岁月已在蹉跎中消磨逝去,我们可以为他惋惜,但我们必须向他不顾年迈体衰而临危受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大义敬礼。
所以说,《烛之武退秦师》一文展示的烛之武是一个老骥伏枥的志士,一个单刀赴会的勇士,一个纵横捭阖的辩士,一个力挽狂澜的义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