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任务型教学法与日本文学史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任务型教学法与日本文学史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教学方法的不断革新是目前教学改革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传统教学模式下日本文学史教学主要是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参与课堂的机会较少。任务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参与课堂,将日语语言学习与日本文学的学习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日语的综合能力,同时能够扩大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日本文学史;日语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3-0022-02

根据高等院校日语本科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毕业时应具有扎实的日语基本功和较强的日语实践能力,学生通过基础阶段的学习,已经掌握听、说、读、写、译等能力,应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日本语言文学及文化的理解,相应地开设日语语言学、日本文学、日本文化等课程,使学生们掌握和理解日本的语言理论、文学艺术以及文化状况。遗憾的是日本文学、日本文化等课程的教学效果往往没有达到培养方案制定的目标。高校日语专业的日本文学等课程大都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学生整体上参与度低,学生的学习仅限于听和记忆,因此很难达到基础语言学习与文学、文化学习的融会贯通。任务型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不仅能将日语语言学习与日本文学的学习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日语的综合能力,同时能扩大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任务型教学法的内涵与实施步骤

任务型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强调“在做中学”的语言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引导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进行教学活动。任务型教学法以设置任务组织教学,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以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已有的外语语言资源,在实践中感知、认识、应用外语,学以致用。

任务型教学法倡导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它集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等多种学习方式为一体。学生在参与教师或教材精心设计的任务型学习活动中认识语言,运用语言,发现问题,找出规律,归纳知识,是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法。在任务型教学的模式中,学生通常以完成任务的活动开始学习,待任务完成后,教师再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活动中使用的语言上,并对学生使用的语言进行纠正和调整。

任务型教学法分为三个步骤:前任务、任务环和语言聚焦。在前任务阶段,教师引入主题,设置任务,帮助学生理解任务的要求并且做好执行任务的相关准备工作。在这一阶段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任务环包括任务、计划、报告三个部分。在任务阶段,学生需要以小组的形式去完成相关任务,这也是学生接触和使用语言的阶段。计划阶段是任务阶段与报告阶段的中间环节,学生准备汇报任务执行情况。报告阶段是任务环的最后阶段,要求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小组完成任务的情况。语言聚焦是任务型教学的最后阶段,包括语言分析和练习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可以仔细体会语言形式,以达到融会贯通。

因此,与传统的教学法不同,任务型教学法的教学中心从教师转移到学生,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中心和主导者,而是任务的设计者,并监督任务实施。教学重心也从教师讲授转移到学生完成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仅能拓宽视野,同时可将语言知识技能相结合,有助于培养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任务型教学法在日本文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任务型教学法在日本文学教学中的实践

为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日语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在日语专业2009级两个班(共60人)中进行了以任务型教学法为主的教学实践改革活动。在第一节课先做了关于日本文学史的相关调查。调查发现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1.笔者所在学校日语专业没有开设日本历史课,学生的日本历史知识不好,这为日本文学史的学习设置了很大的障碍;2.学生几乎没有文学阅读的习惯,除了村上春树之外,只有几个学生知道大江健三郎和川端康成(因为这两个人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尚且不清楚);文学作品仅有部分学生读过《挪威的森林》中译本,甚至有的学生认为日本文学没有什么可学的。基于这种状况,笔者给两个班布置了两个任务:1.用一周的时间阅读一本日本简明通史(中日文不限),大致了解日本社会历史的发展,以便有助于日本文学史的学习;2.明确文学的概念以及文学与历史的关系。

经过查阅相关资料,两个班的学生大致了解了日本历史发展过程,对文学的概念以及文学与历史的关系都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关于文学与社会历史的关系,其中有一位学生课间给大家播放了电视节目《老梁讲故事》的视频,主持人老梁讲了电视剧《裸婚》的热播与当今社会世态的关系,从视觉上对文学与社会历史的关系作了生动的分析,引起大家极大的兴趣。通过这次课,学生初步认识到文学、文学史与社会文化历史的关系,认识到日本文学史不仅仅是冷冰冰的文学史实,也是日本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一个缩影。

虽然这两个班的学生一直以来都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法,习惯于教师讲解,但仍对任务型的教学法充满了兴趣和期待。在实施任务型教学法前,每个班根据自身的特点分成了五个稳定的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各六名学生,组员轮流或者推荐一名组长,负责与教师联系和组织讨论。笔者根据日本文学史课自身的特点,采取提前任务下达、学生自主预习、分组讨论学习、汇报总结四个步骤进行。笔者所用教材为日本大修馆的国语便览,同时要求学生自主选择一本国内编著的日本文学史教材作为辅助教材。

(二)任务型教学法在日本文学史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下面就以日本中古时期的文学史的学习为例,谈谈任务型教学法在日本文学史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笔者将平安时代文学史的教学分成五个阶段进行。

第一个阶段设计的主要任务是了解时代背景。每个班各找两组分别查阅相关资料,整理成幻灯片,各组需要选派一名学生在讲台用日语进行五分钟左右的汇报,汇报结束后全班就相关内容进行提问和交流。每一名上讲台汇报的学生基本完成了任务,由于有幻灯片的辅助,内容条理清楚。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有以下三点:1.时间掌握不好。由于事先预习并做好课件,准备很充分,课件内容很详细,因此汇报都超过了规定的时间。2.有一些地方日语表述不是很清晰,某些叙述都是网上找到的资料,出现了生词也没有查词典,一些专业术语如“摄关政治”、“访妻婚”等没有做出解释。3.其他学生听了汇报后很沉默,没有什么问题,只有一位学生就“摄关政治”提出了疑问。启发引导后,大家就“唐风文化”与“国风文化”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部分学生对平安时代的庄园制经济、摄关政治以及女性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遗憾的是讨论大都没有使用日语。

第二个阶段是平安时期文学史实部分的学习。在引入任务的时候笔者要求学生熟悉平安时代的诗歌、物语、日记、随笔和说话等相关内容。阅读国语便览中文学史实部分时,对不懂的词汇查阅词典或者辅助教材,并把史实部分整理出来,要求纲举目张,以备小组讨论或者发言之需。

第三个阶段要求学生按学习小组分组讨论学习,自由发言。发言的学生很清晰地把诗歌分为汉诗和和歌两个部分讲述,指出物语是这个时代新兴的文学样式,《源氏物语》是物语文学的集大成者,代表了平安文学的最高峰,同时对平安时代贵族阶层妇女留下大量具有极高文学价值的日记表示了赞叹。还有一位学生事先准备了《枕草子》的视频,带领大家一起欣赏了部分章节。经过最后的交流补充,文学史实部分任务完成情况很好,大部分学生都表现出了对物语文学尤其是《源氏物语》的极大兴趣。

第四个阶段小组讨论平安时代社会历史与文学的关系,整理并派代表用日语汇报。讨论的主题主要集中在平安时代“女流文学”发展的原因和日本“国风文化”的形成两方面。原本学生很感兴趣,讨论也很热烈,由于要求用日语汇报却使气氛瞬间冷淡了不少。最后只能要求汇报时尽量用日语,也可以用汉语。于是汇报的学生都选择了汉语,对问题的看法也有了深度。还有一名学生对“访妻婚”与女流文学的关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第五阶段是课后作业,要求大家回去看改编自《源氏物语》的电影《千年之恋》,每一位学生都用日语写一篇观后感。笔者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加强大家对这一时代文学的总体印象,锻炼学生日语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增强学生对日本文学课的学习兴趣。

在实施任务型教学法一个学期后,笔者对所在班级的学生作了调查,四分之三的学生欢迎这一教学方式,认为能开阔视野,拓展思维。他们表示通过一学期的学习,不仅对日本文学和历史产生浓厚兴趣,也提高了日语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也有大约四分之一的学生表示不适应任务型教学法,提前预习、汇报和写小论文太累,这反映了我们学生的依赖心理和懒惰习惯。实践证明任务型教学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日语的能力,拓展他们的视野。当然我们也要认识到任务型教学法虽然能克服传统教学过分强调智力教育的弊端,但并非适用于一切课程,而且课堂任务的设置是任务型教学法能否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这就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多从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任务,尽量营造宽松、愉悦、和谐的教学气氛,从而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魏永红.任务型外语教学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出版社,2004:7.

[2]马平.任务型教学法与英语专业基础英语教学[J].外国

语文,2011,(4).

[3]李锐.浅谈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公共英语阅读教学中的

应用[J].教育探索,2011,(5).

[4]龚亚夫,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

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