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川滇釉陶 4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川滇釉陶 4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釉陶是表面施釉的陶器。釉陶的着色剂,绿色是铜,黄色是铁,助熔剂是铅,烧成温度在800度左右。综观釉陶在世界范围内的产生历史,在陶器上施加低温釉并非最早出现在中国。叶喆民《中国古陶瓷科学浅说》一书认为:“这种碱金属硅酸釉埃及早已发明,但长时期没有传到埃及国外。自从混入含铅物质变成容易熔化的釉后,再逐渐扩散到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和西亚一带”。日本三上次男认为:“考虑到在中国制造出这一类的陶器时,那时以印度洋作为中继站的西方罗马领地和东方中国之间已经有了通商关系,中国绿褐釉的技术可能是由罗马领地传入的结果。”中国釉陶的起源仍存在一定争议,但可以确定的是,我国釉陶技艺的产生和发展与丝绸之路的开通有某种程度的关联。

始于西汉武帝时期的铅釉陶器,最早出现在关中地区,其工艺后来向甘肃、山西、河南等地区传播,并形成一定的地域特色。至隋唐,釉陶高度发展,创烧出蜚声世界的唐三彩。中原釉陶研究较多,甚至日本、高丽釉陶都有一定研究,而川滇釉陶一直鲜为人知。

我国历史上有两条丝绸之路,一条从西安出新疆至西亚,可称北丝绸之路。另一条起于成都,经云南出缅甸至印度,可称南丝绸之路。琉璃釉陶均产生于这两条丝绸之路区域。其实南丝绸之路琉璃釉陶产生更早,张骞出使西域时在大夏所见“邛竹杖、蜀布”就是通过这条路出去的。古蜀国、古滇国时期墓葬就出土有琉璃釉陶器。

川滇釉陶分两个主要时期。第一个时期是汉代。冯先铭先生著《中国陶瓷》指出:“四川、云南汉墓曾出土类似中原地区的陶壶,也有铅绿釉陶器。”汉代,川滇和平稳定,经济繁荣,南丝绸之路畅通,琉璃釉陶生产蓬勃发展。器形上主要有壶、豆、井、灶、房屋等,特别是纹饰复杂的摇钱树座和神秘的釉陶俑,稀少而珍贵,如图1、图2所示。

汉代釉陶生产以四川为中心,云南釉陶基本模仿四川,质量较为逊色。川滇釉陶烧成温度普遍较高,加之地质条件不同,泛铅者不多,鉴定时应各种条件综合考察,不能以是否泛铅一票定之。

川滇釉陶经历汉代的繁荣后,进入黑暗期。从两晋至唐末,釉陶在川滇极少出土,中原的唐三彩在川滇也不见踪迹。或是由于云南地方势力割据,导致丝绸之路中断;或是由于流行薄葬,致使这一时期物品难以流传下来。

唐末五代,釉陶在川滇再度兴盛。南诏国统一云南,使丝绸之路畅通无阻。由于南诏盛行佛教,流行火葬,各种精美的釉陶火葬罐大量出土,有的一个墓地就出土上百个(见图3)。由火葬罐的带动,建筑构件,生活日常用品也开始使用釉陶,如图4所示。

同一时期,四川产生了著名的“宋三彩”釉陶。北宋中期是宋三彩生产的鼎盛期,数量大,品种多,制作精美,市井人物、文武百官无一不有(见图5、图6)。有些品种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如饕餮独脚俑、兽首人身俑(见图7)。宋三彩多为冥器,也有少量实用器,如图8所示。进入南宋,战乱不断,四川经济受到很大影响,釉陶生产也受到冲击,产品质量严重下降,釉色稀薄,个头矮小,纹饰模糊不清。入元以后,宋三彩基本消失。

宋代釉陶川滇两地各有特色。南诏、大理国时期,云南盛行佛教,故釉陶纹饰大多与佛教相关,如莲瓣纹、宝相花等;而宋代四川民众普遍笃信道教,驱魔除邪风气盛行,这些风俗习惯充分反映在宋三彩上,如造型奇特的十二生肖俑。从造型上看,云南釉陶器以罐为主,四川以俑为主,且都数量较大,云南一个墓区可出几十个罐,而四川宋墓有时一个墓就出土几十上百件,一般平民墓也有几件十几件,可见釉陶制品作为冥器已成时尚。从工艺看,云南釉陶流行刻、划花和贴塑工艺,风格与西域较接近;四川宋三彩一般为模制生产,以造型见长,不重纹饰。从产地看,四川宋三彩主要集中在成都及周边地区,烧造地点以成都琉璃厂窑和邛崃窑为主;云南琉璃釉陶散落在丝绸之路沿线,如保山、大理、楚雄等地,从工艺水平看,应该不止一个窑口生产。

入明以后,纸质冥器逐渐代替陶质冥器。低温釉陶由于坚固性差、吸水性强等原因,不太适合作实用器而逐渐淘汰。从明中期开始,川滇釉陶向高温发展。使用同样的陶土,同样的釉料(绿色使用氧化铜,褐黄色使用氧化铁),但不加入助熔剂铅,在1100度左右温度中烧成,其坚固性、吸水性大为改善。图9是著名的四川会理窑绿陶,使用本地陶土和高含铜的孔雀石烧成。器形众多,基本上包括了所有实用器,单是灯具就有许多种。图10是云南华宁窑在同一器物上同时使用氧化铜和氧化铁,加上白釉底,构成三彩器。这是与唐三彩完全不同的高温三彩。华宁窑以各种陈设器为上品,如香炉、花瓶,各种神像,也生产普通实用器。

釉陶在川滇有悠久的生产历史,与中原釉陶同出一源,但又有很强的地方特色,是值得收藏、研究的历史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