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习作评改“六要”“六不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习作评改“六要”“六不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要”降低要求,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

小学三年级开始习作,对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而言,从说话、写话直接过渡到写篇,坡度太陡,学生的积极性容易受挫。从口头语言到书面语言需要一个过程。不能急于求成,不可求全要求:什么开头简洁、层次清晰、结尾扣题等等,只要能写出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想就可以了;也不要求写几大段,只写一两段即可。内容上,只要求能写明白、具体就该鼓励,引发兴趣,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写作经验之后,再逐步提高要求,且不可拔苗助长,急功近利。过高的要求,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恐惧心理,对今后学生习作的发展大大不利。

二、“要”积极评价,鼓励为主,“不要”吹毛求疵

每一个学生都是努力来完成习作的,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有进步,每一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尤其小学生的这种渴望更为强烈。所以,教师要从每一个学生的习作中找出优点,加以赞扬,树立其成功的信心。对于选材好的,一个句子写得漂亮的,一个词用得恰当的都要给予赞赏、鼓励,为各个层次的学生创设成功的体验和快乐。既要有横向的比较――自己的习作与其他同学相比还是优点多多的;还要有纵向的比较――我的作文比以前又有进步了。教师都要在评语里给予肯定,不要吹毛求疵,妄加批评,要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每翻阅一次作文就增加一份自信,多一些成就感。

三、评语“要”明确具体,针对性强,“不要”模糊不清

个别语文教师图省事,在作文评改中往往“惜墨如金”,连必要的眉批都省了,总批也只有一两句模糊的评价。如,立意新颖,语句通顺等。我们要对学生优美的句段、恰当添彩的词语、传神生动的描写或是存在问题的地方一一明确批注出来,让学生清楚地看到自己在何处得到了认可或出现了问题。

如,一个同学课堂随笔描述两个小同学在搞小动作时写道:吕大朋悄悄地从书包里掏出一大本收集册,我想他要干什么?这可是上课呀!这时同桌李某也从座位里掏出一大把花花绿绿的粘贴,吕某从中选了一张,揭了下来,贴在了收集册上,不一会儿,整个收集册上就贴满了花花绿绿的粘贴。李某笑嘻嘻地把收集册举起来给我看……教师在旁边批注:“掏出、拿、揭、贴”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很具体、恰当,“笑嘻嘻”这个词用得妙,展示了他们当时的神态和愉悦的心理,“心里想”这是心理描写……这样就让学生逐步体会到自己的进步,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

四、“要”自评互评,相互借鉴,“不要”孤军作战

学生习作首先要开展自评,在自评的基础上开展互评。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学生自我评改习作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无论怎么说,评改自己的习作或多或少都会受到自我思维所束缚。因此,学生在学会自我评改习作的前提下,我主张学生合作评改习作。合作评改,既能发挥集体智慧的力量,又能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构建和谐班级;既能减轻教师的负担,又能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从而提高学生习作的能力。

五、“要”改字做细,引领到位,“不要”只评不改

一篇习作不仅要求学生做到生动、具体、形象,同时要求教师的评改也要做细,不要只评不改。尤其对于三年级学生,他们处于初步习作阶段,教师的改是十分必要的,它是真正指引学生把口头语言转变为书面语言的过程,也是解决学生无话可说的关键所在。平时不是我们的学生观察不细,有些学生说起来眉飞色舞,滔滔不绝,但写起来却一筹莫展,荼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要让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变成作文中优美的语句,就要研究语言的运用,用恰当的语言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所以,教师就要从字词、句段、标点等各方面对学生的习作加以评、改。调整语序,纠正标点,指导用词,既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与支持,又能看到问题的所在,使学生从懵懂中逐渐清晰起来,明朗起来。这远比单纯的讲评改的实在,改的有价值,改的有针对性。但教师的改必须要有个度,做到适可而止,让学生的作文走了样就不可取了。

六、“要”反复修改,多次创作,“不要”不了了之

三分作文七分改。在教师的评和改之后,并不标志着一次习作的终结,学生必须再次进行修改和创作。此时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时的态度和方法,按照教师的评改要求,扬长避短,逐句、逐段地修改润色,这是发挥教师评改功能的重要一环,也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环节。如果只有教师的评改,学生没有二次开发创作,那么此前教师的评改将失去意义,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也只能成为一句空话。学生的二次作文,教师虽然可以略批处理,但不能不批,还要继续运用评语的激励作用,激发学生习作的激情。

总之,习作评改是一门艺术。学生习作的进步又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认真准备,有的放矢,付出艰辛的努力。教学中,我们要优化评价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的评改方式,指导学生进行习作评改,以激励和鼓舞学生的信心,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