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清脂散治疗高脂血症30例疗效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清脂散治疗高脂血症30例疗效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高脂血症 消脂散 疗效

高脂血症与冠心病、脑血管病、肥胖症密切相关,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目前该病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在临床上,运用西药治疗虽有速度快的优势,但常用降脂药如非洛贝特、洛伐他汀等药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大,且停药后容易复发。我们以清脂治疗30例高血脂患者,采用洛伐他汀随机对照观察,并于1年后追踪复查,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为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男22例,女8例。年龄30~66岁,平均40岁,发病时间1~3年,血清胆固醇(TC)增高8例,甘油三酯(TG)增高4例,TC+TG增高者28例,低密度脂蛋白(LDH-C)增高者20例,高密度脂蛋白(HDL-C)增高者10例,血压高者22例。对照组男25例,女5例,年龄30~72岁,平均51岁,发病时间2~5年, TC增高12例, TG增高8例,TC+TG增高者10例, LDH-C增高者23例,HDL-C增高者7例,合并冠心病者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头晕头痛,倦怠乏力,腰膝酸软等临床表现。两组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P>0.05)。

诊断标准依据《实用内科学》第6版中诊断标准。

疗效判断标准:参照2002年7月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标准。①显效:达以下任何1项者,TC下降≥20%,TG下降≥40%,HDL-C上升≥0.26mmol/L。②有效:TC下降≥10%而<20%,TG下降≥20%而<20%,HDL-C上升0.014~0.26mmol/L。③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者。

治疗方法:治疗组用清脂散5g,3次/日,饮前服用,连服1月,药物组成:生山楂、泽泻,丹参,黄精,决明子、何首乌、三七、虎杖、菜菔子等量,大黄为1/4比例。对照组用洛伐他汀(10mg/片)1~2片/次,1次/日。

观察方法:两组均保持普通饮食习惯,停服其他降脂药,8周后各采静脉血检查1次血脂(TC、TG、HDL-C、LDL-C),并观察临床症状、血压、不良反应的变化。

结 果

近期疗效比较:治疗组近期显效22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近期显效26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

远期疗效比较:1年后对患者进行追踪调查,并对回访者采静脉血检查血脂(TC、TG、HDL-C、LDL-C)其中治疗组1年后回访到24人,治疗组远期显效8例,有效14例,无效2例,远期总有效率91.7%。对照组1年后回访到21人,治疗组远期显效2例,有效11例,无效8例,远期总有效率61.9%。

不良反应:30例中有3例发生大便稀,但≤3次占55%,未发生过敏反应。

讨 论

高脂血证属于中医“痰湿”、“浊阻”、“肥胖”等范畴,古人虽然不知道血脂高,但已经注意到它的存在与危害,尤其是对过于肥胖等引起高脂血症的危害性早有认识,如《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膏粱之变,足生大疔”,外因过饮肥甘厚味之品,内因脾失健运,而生痰生湿,与现代医学认为过超热量摄入及脂质代谢失调引起血脂升高认识颇为相似,临床上患者都是出现头晕头痛,倦怠无力,腰膝酸软时才看医生,经实验室检查,发现是高脂血症,但无症状的高脂血症患者往往不易发现。过食肥甘,损伤脾胃,脾失健运致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输布,聚湿为痰,痰浊阻滞,气血循环不畅脉络瘀滞,痰瘀互结,故痰瘀互结为本病主要的病理因素。清脂散对血脂有较好的调节作用,功能健脾利湿,降脂活血,临床运用结果表明降脂胶囊对降低LDL-C,升高HDL-C确有作用。方中生山楂性味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具有消食健胃、行气散瘀之功,有报道指出山楂的不同提取部分对不同动物造成的高脂血症模型有较肯定的降血脂作用,泽泻甘寒,具有利水、渗湿、清热的作用,其多种成分有明显降低胆固醇作用,同时还有提高血中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何首乌苦、甘、涩温,具有补肝肾、养血、祛风、润肠通便的作用,对家兔、鸽、鹌鹑等动物模型都有降脂的作用,决明子有抑制血清胆固醇的作用,其降脂作用与所含的大黄素等促进肠管运动,抑制胆固醇吸收有关[1]。故用三七、丹参、山楂活血化瘀,泽泻渗湿,给湿有出路,黄精具有补中益气,何首乌补益肝肾,益精血,能降胆固醇的作用,虎杖现代研究有降甘油三脂作用,莱菔子导滞消导,化痰,大黄清肠通便,促进胆固醇的排出,减少胆固醇的吸收。通过远期疗效观察,患者血压、血脂得到理想控制,且本品均为中药制剂,毒副作用小,价格低廉,性价比高,有较高的临床推广意义,尤其在贫困地区更具有较高的社会及经济效应,值得临床推广运用。临床观察表明,清脂散确有改变血液流变性,降低血液浓、黏、聚、凝的状态,体现了中医治本病的特点,且远期疗效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疗效。

参考文献

1 余虹,等.调脂胶囊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37例临床观察.中医杂志,2003,9: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