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读,朗读要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但现状令人担忧:学生的朗读准确率低、流利程度差、缺乏技巧、缺乏情感等。针对现状,教学中相应地采取创设情景、示范启发、读悟结合、互读评价等有效朗读教学策略,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7-0144-0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感情,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朗读效果的好坏不仅影响到教师课堂教学的效果,而且也影响着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但在日常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的现状令人担忧:课堂上,学生的朗读时间不足、准确率低、缺乏技巧、缺乏情感、有效性缺失等,削弱了学生对祖国语言的学习和感悟能力。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非常重视朗读教学,并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提高朗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激发兴趣,全员参与

陶行知先生说: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朗读练习,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

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我采用音乐和情景相结合的导入方法。随着音乐旋律的跳动,屏幕上出现了人们荡舟漓江的画面。一幅幅美景展现在孩子们面前,他们赞叹不已:“太美了!”“我真想到桂林去看一看!”随之因势利导:“我们赶紧读课文,看看谁能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桂林的美?”如此以图示境、以声传情后,孩子们马上进入课文,尽情地抒发着自己内心对桂林的赞美。

二、示范启发,掌握技巧

叶圣陶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它激昂,委婉处还它委婉……”可见教师的示范朗读多么重要。教师在范读时,不光要把教材的语言文字化作有声有色的画面,使学生在感受文章的语言,领略文章的气势、文法时,还要进行停顿、轻重、快慢、语气等方面的朗读技巧训练。

如:在学习《春晓》这首诗时,我先朗读示范,让孩子们认真听诗中的节奏、重音、语气。示范到“晓、鸟、少”时,让学生注意字音要适当延长,体现出吟诵的味道,这样才能感觉出诗的音韵美和节奏感。这首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早上醒来后看到的景物,朗诵时的语调要柔和、舒缓;后两句写诗人想起昨夜又刮风又下雨,不知园子里的花被打落了多少。可重读“落”字,再逐渐减轻“知多少”三个字的音量,表现出诗人对落花的惋惜心情。

三、品读悟情,相互促进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既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又是深入探究课文所凭借的重要手段。指导学生朗读必须与理解课文结合起来,做到读中有悟、以悟促读、相辅相成,使学生从课文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在教学《荷叶圆圆》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然后再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讲述喜欢此段的原因。学生们争先恐后举手发言,有的说:“我喜欢第二自然段,因为小水珠躺在荷叶上滚来滚去,我觉得很有趣。”有的说:“我喜欢第四自然段,因为我好像听到了小青蛙在荷叶上唱歌的声音。”……从学生的回答中,我了解到学生已经悟出了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

四、形式多样,恰当运用

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阶段,根据文本体裁、内容的不同,根据课堂上学生思维状态和训练要求的不同,做到“堂堂有新招,篇篇有花样”,让学生对读书永远保持极大的兴趣。

采用分角色读:在学习课文《坐井观天》时,我先分组来进行朗读,男生扮演青蛙,女生扮演小鸟。读了几遍后,学生的表演欲望被激发出来。然后让孩子们选择角色充当小青蛙和小鸟,进行对话交流。扮演小青蛙的同学读出了愚蠢无知的语气;而小鸟则读出了讲道理和着急的语气。学生们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被小动物们的话语感染着。

采用提示语导读:如《草船借箭》文中第三自然段,周瑜与诸葛亮的对话对学生把握人物特点有很大作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给对话加上提示语。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把它变为:“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周瑜(不怀好意地)说:“我们就要和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不动声色地)说:“用弓箭最好。”周瑜(一拍大腿,笑着竖起大拇指)说:“对,先生想的和我一样……”通过这样的提示,学生读得有滋有味。

五、互动评读,提升能力

在学生朗读完课文后,教师要及时给予评价,引导他们在实践中掌握朗读方法,提高朗读能力。

1.师读生评。在教学中,采用师读生评的形式,学生一定会抓住机会表现一番。在教学《最后一头战象》时,我朗读了战象“庄严归去”的片段后,有些学生质疑:“战象要离开人间了,读时应该语气低沉缓慢,而您的语气有些激昂,我觉得不太恰当。”“我觉得老师在读战象身体滑下坑时的句子时应读出敬佩的语气。”在评价中,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达到教学目的。

2.生读师评。学生读课文后,教师要捕捉朗读的精彩之处,及时做出恰当贴切的评价,让孩子在教师的鼓励中找到自信。对读的不好的学生,老师在保护学生朗读热情,尊重学生人格的基础上,巧妙点拨,以起到提醒和纠正的作用。比如说:“你的声音很洪亮,但是你如果读得再流利点就更好了。”

3.生读生评。比如学生读完一段文章后,就采用同桌互评、小组互评的模式,评价学生读得怎么样。这样既可以让课堂生动活跃起来,又增强了学生的信任感、满足了学生的争胜心。“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我坚信朗读教学一定会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展现出其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2002,11.

[2]李灵辉.语文教学“读”领[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

[3]焦裕琴.朗读——语文教学永恒的旋律[J].成功(教育),2010,(11).

[4]马宏.语文朗读教学方法谈[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1,(05).

[5]邓春.朗读让语文课更精彩[J].江西教育,2011,(z1).

[6]戈光浩.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阅读与鉴赏,2009,(08).

作者简介:邢麦霞(1971-),女,本科,沁阳市实验小学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