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雷贝拉唑钠治疗上消化道溃疡出血的临床诊治体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雷贝拉唑钠治疗上消化道溃疡出血的临床诊治体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探讨雷贝拉唑钠治疗消化道溃疡出血临床诊治体会。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2006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100例上消化道溃疡出血的患者,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雷贝拉唑钠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兰索拉唑治疗组50例),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雷贝拉唑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率68%明显低于兰索拉唑的有效率88%,(P

[关键词]雷贝拉唑钠;上消化道溃疡;出血;治疗

[中图分类号]R57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1-0233-01

上消化道出血通常是指Treitz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的内科疾病[1]。本研究通过观察雷贝拉唑钠治疗上消化道溃疡出血的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5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100例上消化道溃疡出血的患者,其中男60例,女40例,年龄21~80岁,平均年龄(38.9±7.3)岁。患者临床症状:头昏、乏力、呕血或黑便。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46例,胃溃疡34例,应激性溃疡20例,失血量300~1000ml。在患者或其家属知情同意的情况下,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即雷贝拉唑钠治疗组和对照组(50例)兰索拉唑治疗组。两组患者性别比例、平均年龄、临床症状、溃疡类型及失血量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兰索拉唑片口服,第1~3d 30mg,每8h1次,第4~7d 30mg,每12h1次,第8~28d 30mg,每日1次;观察组;雷贝拉唑钠10mg,1次/日,疗程为1个月,两组出血期间均辅以止血剂(止血敏3.0g,止血芳酸0.4g,维生素K130mg),每日静滴补液治疗,治疗期间检测血压、脉搏、血红蛋白、肾功能及大便情况,密切关注电解质及生化指标。

1.3 疗效判定标准:止血标准为:①呕血停止或大便转黄;②大便潜血阴性;③胃镜下观察无出血;④经胃镜抽出液体无色清亮。以上4项中有任何2项即可认为出血停止。24h内止血为显效,72h内止血为有效,出血时间超过72h为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2.0建立数据库,通过t检验和χ2检验分析,P

2 结果

2.1 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止血时间及止血疗效的比较见表1。观察组平均止血时间和止血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见表2。观察组头痛、恶心、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反复出血症状。

3 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亦属这一范围[2]。大量出血是指在数小时内失血量超出1000ml或循环血容量的20%,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呕血和(或)黑粪,往往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这是常见的急症,病死率高达8%~13.7%。因此提示上消化道出血仍然是目前急诊较多见的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甚至死亡的疾病之一。雷贝拉唑钠属于抑制分泌的药物,是苯并咪唑的替代品,无抗胆碱能及抗H2组胺特性,但可附着在胃壁细胞表面通过抑制H+-K+-ATP酶来抑制胃酸的分泌。兰索拉唑是一种抑制胃酸分泌的质子泵抑制剂,其可以转移到胃粘膜壁细胞的酸分泌细管后,在酸性条件下,转变为活性体结构,此种活性物与质子泵的SH基结合,从而抑制该酶的活性,故能抑制胃酸的分泌[3、4]。本研究通过雷贝拉唑钠和兰索拉唑分别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结果表明,雷贝拉唑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率68%明显低于兰索拉唑的有效率8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