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物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该怎样实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物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该怎样实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本文从创设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重视启发,实现主体的转变;合作探究,发挥主体作用;强化实验,巩固主体地位方面介绍了在物理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方法。

关键词: 物理教学学生主体地位体现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要有很大的改变,因此物理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笔者就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探讨。

一、创设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教师要在教学中向学生提供能够突出知识特点的直观材料,针对不同的课题和内容,选择适当方法,如投影、挂图、录像、演示、实验等,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挖掘他们的自主探索的潜力。教师应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如讲光的折射时,笔者开始不说光的折射现象,而是让学生先做一个游戏:拿筷子夹水中的弹子,比一比谁夹得又快又准,当他们做的结果和他们意想中的不一样时,他们就会萌发出“我也要一试”,要弄个“究竟”的强烈愿望,有了一种主动学习知识的目的,而且在这一过程中,主动权给了学生,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二、重视启发,实现主体的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理论中,教师主宰教学过程,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权威,是知识的“移植者”、“灌输者”,而学生只是听众,是知识的接受者。现代教学中教师的责任在于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一个合适的“社会”环境。教师要善于创造疑问,创造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启发学生大胆质疑、调查、探究、积极思维,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比如在讲欧姆定律时,教师在演示完实验后得出结论。这就明显注重结果而忽略过程,学生则完全处在被动状态,学生的发展会受限制。教师在设计这节课时应引入一些相关的物理现象,让学生猜想:导体中电流的大小可能和导体两端的电压与导体的电阻有关。教师然后引导学生采用控制变量和对比实验的方法去实际实验方案。通过教师的点拨,通过讨论,学生很快就能设计出实验方案。

三、合作探究,发挥主体作用

教学过程中的合作探究是教学实践的重要形式,没有有效的合作探究,就不可能有好的教学质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学生与教师、同学之间的交流,共同分析信息,探讨问题,取得共识,小组间进行交流,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从而让整个学习群体相处于愉悦的知识空间,营造合作学习空间,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共同完成所学知识的领悟。总之,教师要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比如说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有开放理念,力求做到:(1)内容开放;(2)方法开放;(3)思维开放;(4)结果开放。

四、强化实验,巩固主体地位

实验是研究和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初中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动,让学生在探索中动手操作,可使他们手脑并用,是解决物理知识抽象与初中思维形象性之间矛盾的一种有效手段及方法。同时,丰厚的情感体验可把客观的“要我学”化成主观的“我要学”,改变消极被动的学习局面。比如在讲平面镜成像时,学生对平面镜成虚像难以理解,笔者让学生将一张白纸放在玻璃板后面去观察在白纸上是否成像,从而理解虚像的概念。该实验直观、有趣,而且结果往往出人意料,给学生留下了较大的想象空间。因此,这样能够激发学生勤于思考,从而使他们怀着对知识的渴求走进物理世界。对实验探究活动,教师应着眼于过程,让学生通过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体验探究方法,培养探究精神。

“自由自觉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类的特性”。从根本上说,人的主体性是在活动中生成,由活动所赋予,并在活动中发展的。学生通过实验活动,能激起探索欲望,发掘潜在的创造潜能。教师在实验中一提出问题应标新立异,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得以充分发挥。所以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把实验活动贯穿在教学整个过程,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体激活的状态,能主动、积极地动手、动脑、动耳去行动、去实际操作,给学生创造积极活动的情景,使学习成为其自主的活动。

总之,通过物理教学环节的转变,逐步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学生的主体地位是通过教师的创造性来实现的。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教师的教引导学生的学,只有两者互动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新编物理教学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P138.

[2]中学物理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P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