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教育价值观及模式探讨(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教育价值观及模式探讨(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入刊理由:

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主要取决于智力资本和配置,而当前社会最稀缺的资源,是在社会转型中能铸就人才的新的教育价值观和教育模式。知识唯有内化为大脑且外化为应用能力,并在实践中产生效应才是真正的力量。

[编者按]

在第100期杂志中,我们刊载了《新教育价值观及模式探讨》的第一部分内容,主要阐述了一些基本的教育价值观、教学的宗旨与目标。本期刊载的第二部分内容我们将继续与读者分享亨德森·杨关于有效的教育模式与方法的探讨。

教与学需要交互作用

课堂教学过程,是决定学校教育质量的关键。按其定义,课堂教学过程,是指师生双主体基于既定教学大纲规定的学习目标,在特定课堂时空条件下针对各种课堂要素进行具有交互作用(interaction)且动态连续的一系列教学时间的总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建立在学科及其课程基本结构之上的教学模式,还是教学步骤的安排以及在各教学环节中具体教学方法的运用,或者是在课堂时空环境殊教学策略与手段的实施,若要高效率地实现学习目标,都绕不开这样一道门槛——师生在教与学过程中双向循环反馈的有效交互作用。

着眼于教学组织形式,至少自近代始,中国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的严重缺失和教育观念的滞后,学校教育基本都采用粗放型的大班制。从实证性来看,采用粗放型大班制的教学组织形式来进行教育是难以高效地实现学习目标的。

根据现代教学论流派中的教学最优化理论,教学过程中,必须基于受教育者的特点和发展潜力,通过师生双主体教与学的交互作用,才能高效率地实现教学目标。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以25人以下的小班制为教学组织形式,这样不仅能考虑到全体学生的共性,而且能按照每个学生的个性明确地设计出符合教与学的规律、原则和活动逻辑,以及体现交互作用的最优化教学方案、适宜的方法和步骤。尤其对于外语教学来说,以讲座、报告式的粗放型大班制的教学组织形式,根本不可能实现教与学的目标。道理很简单,在大班制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行为是单向性的,而学生则成为被动接受别人话语或知识的容器;由于缺乏学生的参与,教与学的过程便成了教与听的过程,学生根本没有机会把听到的语言信息通过教师和其他学生的互动交流加以运用,更不能使其在语言认知、学习迁移以及人际交流等方面获得进展。

根据《辞海》的解释,“教学”这一概念是指“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活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的主体是师生,教学的客体是教材和相关知识。然而,大班制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主体的边缘化或去中心化,使得课堂教学丧失了主体性而趋于物化。相反,由于具备学生人数少的优势,小班制课堂教学过程所涵盖的教学的主体、环节链接、组织评价等一系列过程都有利于发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互作用,通过课堂教学的过程效应,最终使提升教育质量成为可能。

就教学组织形式而言,课堂教学过程所涉及的一系列过程及要素,无一不是通过师生双主体的交互作用来定义和体现的,而在大班制课堂教学时空中,这种交互作用却无法实现;因而大班制不满足有效教学(尤其是有效的外语教学)的充要条件。基于外语教学的特殊性,唯有采取小班制进行教学,才是实现优质外语教育的逻辑先在。

“小班制”优化英语教学

英语教与学的过程,是师生双主体在特定时空条件下,将语言信息内化于学生大脑记忆并外化于应用能力的过程。这种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活动,是由一系列教学要素、事件构成的动态连续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师生教与学的活动轨迹是:始于英语的语言、词汇、句型、语法、相关知识点及其语言形式的理解,由简至繁,逐渐驾驭语言的必然性,最终准确熟练地自语义层面向文化层面发展。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根据中介语(interlanguage)理论,教师的任务是基于既定教学大纲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从中介语一步步迈向目标语。

笔者多年教学经验和教学案例表明:小班制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的有效形式,课堂教学过程只有基于这一前提,才能对英语教与学的动态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因为,这不仅有利于教师在其教学过程中准确地把握每一个学生的中介语的当前状态,并能以此为教学的出发点,确定适宜于学生的具体语言信息及其输入方式,有的放矢地组织学生在对知识理解和记忆的基础上通过“5项技能”的训练,循序渐进地朝向目标语发展,而且还有利于老师对学生情感变化的把握,同时也能更好地对目标语态度等非智力形态的发展进行优化导向。事实上,老师对每个学生的情感投入、激励和帮助,必定会唤醒学生的自信、自强意识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仍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

综上所述,优化英语教与学的动态连续过程,唯有以小班制教学组织形式为前提,在课堂课程中充分采用交互性方式,让学生得到适宜的练习机会,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老师单向信息传递为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双向信息交流,变语言知识点的静态结构为综合连续的动态结构,变大班制教学时空条件下老师只能以一种方法教所有学生的粗放型教育方式为教师能够以多种方法教每一个学生的精细化教学方式,以及变学生人格训练内容的缺失为非智力形态优化的归位,最终提高英语教与学的效率效度,实现教学目的。

英语听觉记忆智能训练

根据大脑生理学理论,对听觉神经回路进行系统的训练能使输入大脑的信息进入深层记忆。这种训练是以听觉刺激为前提的,以弹钢琴为例:任何孩子稍加练习,均可马上记住比英语复杂得多的由和弦、复调等多种音乐要素构成的音乐作品。可见,听觉记忆智能是通过听觉刺激训练获得的。一个人一旦练就了这种能力,不仅一生可轻易地通过各种必须的考试,而且还会因其较强的学习能力在当今实力社会的人生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那么,在英语学习中,听觉刺激的训练又是如何开启人脑的深层记忆回路,使学习效率、效度得以提高的呢?

在诵读和背诵时,大脑处理语言的声音和音频信息的过程大致可描述为:指挥发声器官把信息由内向外输出;同时,信息向内传递至深层大脑,在胸腔形成振动音,并同其中具有相同音频可产生振动音的胸腔部位形成共鸣现象。这一过程的反复,使听觉神经回路被不断刺激,从而也使诵读和背诵的英语语言信息进入深层记忆。人类天生就有这种听觉记忆智能潜力,遗憾的是,教学过程中对诵读和背诵方式的忽略,造成了学生记忆机能逐渐退化,这也导致许多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花时多,见效慢”。(未完待续)